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话模糊圈

(2012-08-27 08:35:14)
标签:

数码摄影

模糊圈

概念及成因

分类: 摄影杂谈
白话模糊圈

    在谈及照相机镜头景深话题时,时常会带出有关模糊圈的摄影专业名词,有不少朋友对这一名词还是相当的陌生。所以今天静静地坐下来,专门谈谈有关模糊圈的问题。

  不妨我们解释一下模糊圈的概念。大家可以想象在远处有一个点光源,比如一个灯泡也好,一个聚光灯也好,甚至夜晚天空中的一颗星星也好,这个点光源的形状我们可以忽略不计。但在面向这个点光源按下快门,在照片上必定会留下一个亮点。如果镜头的焦点恰好落在点光源上,那么它在在胶片感应元件上就会形成一个亮点而如果镜头的焦点偏离了这个点光源(也就是说合焦靠前或靠后了)而且相差足够距离的话,那么在照片上就会留下一个模糊的斑点当焦点和点光源的距离相差到一定程度时,拍摄出来的照片就无法准确分辨这个斑点到底来源于的是一个还是一个”了我们通常就把这个斑点的直径称作所谓的模糊圈——“模糊圈的原意,也有从观看者的角度来说,对照片上的物体究竟是还是感到模糊的意思(下面三张照片都是带有典型模糊圈的成像照片)

白话模糊圈
白话模糊圈
白话模糊圈

  实际上模糊圈的意义,并不仅仅限于点光源,也包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你所拍摄的一切。显而易见的是,如果镜头的焦点偏离被摄物体,成像就非常模糊,如果焦点刚好落在被摄物体上、或离被摄物体比较近,图像就非常锐利。

  从另一个方面说,模糊圈的大小也与最终照片的尺寸,以及观看者与照片的距离相关。最终照片放得越大,模糊圈越小,或者说观看者离照片越近,模糊圈越小。

  那么模糊圈到底有多大呢?通常认为,35毫米标准胶片的模糊圈为0.03毫米,也有人认为是更精确的0.025毫米。但是对于数码相机来说,由于绝大多数数码相机的成像元件(CCDCMOS)的尺寸小于35毫米底片。因此,如果将数码成像和胶片成像放大到同样大小进行比对,数码的放大倍率将大于胶片的放大倍率。因此,数码相机的模糊圈应小于胶片相机。

  比如,我们已知35毫米底片的模糊圈为0.03毫米。而尼康D2x的裁切系数为1.5,因此,D2x的模糊圈大小为0.03÷1.5=0.02毫米。其它相机可以依此类推。

模糊圈越小,对焦就要越精确。因此,如果我们以相同的距离,相同的光圈,拍摄同一个物体的话,数码照相机的景深一般要稍小于胶片照相机拍摄出来的实际效果

总结:要想让拍出来的照片具有模糊圈效果的话,前提是拍摄主体的背景必须具有相对小而亮的点光源(或反射光),点光源越多,模糊圈就越多;景深越浅模糊圈效果越明显;当点光源处于远处临界点时就会越清晰。

当然,专门为了展示模糊圈而开展的任何拍摄是毫无意义的。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朋友们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