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响景深的四大因素

(2012-07-28 07:25:19)
标签:

景深

光圈

焦距

摄距

图像感应器

分类: 摄影知识
影响景深的四大因素    本文是继7月12日《景深的概念与实际含义》和7月20日《景深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两文的后续篇。

谈及到景深的话题,如果按行话来说也挺规矩的,比如像摄取有限距离的景物时,可在像面上构成清晰影像的物距范围在物平面的共轭像平面上呈清晰像的轴向深度等等,非常抽象难理解。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景深是指照相机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叫做景深;还有一种就是在镜头前方(调焦点的前、后)有一段一定长度的空间,当被摄物体位于这段空间内时,其在底片上的成像恰好是位于焦点前后这两个弥散圆之间被摄体所在的这段空间的长度,就叫景深;再有就是在这段空间内的被摄体,其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这段空间的长度就是景深。

因此,上述说的景深,就是当焦距对准某一点时,其前后都仍可清晰的范围。它能决定是把背景模糊化来突出拍摄对象,还是拍出清晰的背景。朋友们比较熟悉的如在拍摄花卉、昆虫等的照片中,将背景拍得很模糊(称之为小景深)但是当在拍摄纪念照或集体照风景等的照片一般会把背景拍摄得和拍摄对象一样清晰(称之为大景深)。 

那么我们所拍摄的照片能够影响到景深主要有哪些因素呢?

一是镜头的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二是镜头的焦距: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

三是拍摄的距离:照相机离主体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

上述三点您只要在看明白《景深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一文是非常好理解的。难理解的就是第四点,一般教科书上基本避而不谈,或者说影响不大。但我觉得还是说透了好,因为没有什么“秘密”可保的,我们不能把摄影爱好者当傻子。

因为从目前数码照相机感光元件(CCD或COMS片)的大小与容许弥散圆半径直接关系的。从原理上来看,当我们在拍摄时,位于调焦物平面的前面和后面的景物,将分别向照相机镜头投射进各自的一束光线。这时候照相机镜头就分别将这些光束会聚为成像光束。显然,当照相机镜头的光孔缩小时,这些成像光束的圆锥角度也就随之变小,这时的成像光束在数码照相机的图像感应器平面上所形成的光锥的截面积也就越小,也就是说它的弥散圈的直径就越小。由于物点在图像感应器平面上所形成的影像弥散圈直径越小,相对来说影像的清晰度也就越高。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图像感应器面积越大,弥散圈的直径就越大,其虚化背景的能力也就越强;而APS画幅的图像感应器由于感应器面积比较小,所以虚化背景的能力就比较差一些。说到这里,我想不用再往下说下去了,您只要一联想,一定会立马明白了图像感应器面积的大小与景深的关系了吧!

当然就这一话题所引申出来的有关摄影的其他话题那就更多了,比如单反与傻瓜的话题、全画幅与APS画幅的话题等等等等,有机会再与大家一起探讨。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朋友们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