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解读清晰度

标签:
数码摄影通俗易懂解读清晰度 |
分类: 摄影交流 |

2012-01-05
我首先感谢博主的信任,其次为博主那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精神所感动。其实说老实话,我相信一定有许许多多刚刚涉影的爱好者对相关的知识也就仅仅停留在看看就是了的状态。摄影是一门学科,它与其他相关的学科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没有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那您对摄影这门学科就会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然的状态,俗话说知识越多触类旁通是非常有哲理性的一句名言。
就像素和分辨率的话题,实际上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谈得非常多了。就像素和分辨率这两个话题,其实最终都涉及到它的要害点——清晰度(前提是在对焦的精准)。今天就以相对科普的形式来解读像素和分辨率。
就像素问题,在每一款数码照相机的技术参数中都有明确的标示,如某款数码照相机为1800万像素,但在具体参数指标中又会标示出两个参数,一个是总像素,一个是有效像素(有效像素小于总像素),有效像素是数码照片的实际像素。
像素就是数码照相机图像感应器(CCD或COMS片)的感光点,感光点越多则像素越高,这是一个概念;但上述的像素点在排列上又与图像感应器面积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一个1000万像素点可以在24×36mm(全画幅)的感应器上组合排列,也可以在12×18mm(非全画幅)的感应器上组合排列。难道您可以说,大家都是1000万像素,它的成像质量肯定是一样吗?其实是不完全一样的。感光管过密的排列会产生相互之间的干扰,尤其是色彩的干扰,实际效果上即使600万像素的全画幅在成像质量上要大大好于非全画幅的1000万像素或以上的。
那么,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像素相对高的其成像质量(清晰度)要好于像素相对低的;全画幅图像感应器的成像质量(清晰度)通常要好于非全画幅图像感应器的;在相同面积的图像感应器上并非像素越高越好,这里有一个合适度的问题。
前几天我们公司召开年度职工联欢会,因为每年公司都要拍一张全家福合影照,请来的摄影师使用的是尼康D700(1100万像素)全画幅数码照相机,而我使用的佳能5D
再有,以前佳能曾经发布过一款600万像素的全画幅顶级数码照相机,尽管现在已经停产,但它的成像质量明显要好于目前非全画幅1500万左右像素的数码照相机。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想大家对像素对成像质量(清晰度)的关系应该有所略知一、二了吧——像素与图像感应器面积的大小应成正比关系,一旦违背了这一原则,再高的像素也仅是厂家作为卖点的噱头。
归纳:从普遍意义上说,图像感应器面积越大,相对成像质量越好,反之则越差。
二、镜头(解像率)
照片成像质量除取决于像素外,镜头的解像率的高低显得更为重要。照相机镜头就好比人的眼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眼睛观看周围事物所得到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这其中包括了三个方面:
一是视觉范围的大小。相对来说眼睛大的人观看的视角就要大一些,反之则要小一些;但是眼睛比较大的人观看事物的清晰度就要差一些,为什么有时为了看清一个细节要眯上一眼来看,实际上就是在调准焦距(对焦点)。话说到这里,就是相同焦距的镜头,尽管它所能看到的视角范围是一样的,但是能真正看“清楚”的范围却完全是不形同的。一款高品质的专业镜头,在可视角度内几乎所有物体的色彩、明度基本是一致的;而一款普通镜头(尤其是“垃圾”镜头)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特别是那些会产生“暗角”的镜头,就是最好的例证。
二是清晰度的高低。其实我们每个人所看到周围事物的清晰度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近视眼的人看远处的物体总是模模糊糊的;老花眼(实际上是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是模糊一片,而看远处的物体往往是清清楚楚,因为他们视力的对焦点是在不同的距离所造成的。但这仅是一个方面。另外人眼能看清周围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即使排除视力的对焦点。比如有的人有青光眼、有的人有白内障,因青光眼和白内障的程度不同,他们所能看清事物的程度显然也是各不相同的。那么照相机镜头就好比人的眼睛一样,同样是各不相同的。换句话来说,高档的专业镜头就好比飞行员的眼睛,而普通镜头(尤其是“垃圾”镜头)就好比带有某些眼疾人的眼睛,他们所能看清周围事物的程度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因为高档专业镜头所用的材质与普通镜头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其价格也就不在一个档次上了。
三是辨色能力问题。我对这三个问题都喜欢将其与人的眼睛来比较,因为照相机镜头与人眼简直太相似了,同时也因为照相机镜头的设计标准就是人眼的标准。照相机镜头不仅有视角清晰的范围和看清事物细节的能力(分辨率)问题,再有一个就是与人眼相同的辨色能力问题。说到人,我们每个人所观察到周围事物的颜色也是千差万别的。比如有的人是色盲,尤其是严重色盲的人,他所看到周围事物的颜色几乎是“乱色”,红的成了紫色,黄的成了蓝色等等;比如有的人是色弱,他所看到的色彩整体偏色。照相机镜头的辨色能力同样与上述情况非常相似,一款高档的专业镜头(使用特殊的优质镜片)通常不存在“色盲”(乱色)问题,最多是在特殊光线条件下产生整体偏色的问题(这类问题在后期处理中是比较容易解决的);而一款(使用常规镜片)的普通镜头,尤其是那些廉价的“垃圾”镜头,由于辨色能力差,在特殊光线条件下出现“乱色”是不可避免的,后期处理几乎没有什么好办法了。严格说,这就是镜头的色彩还原能力。
我想说到这里,大家对数码摄影中的像素与分辨率对照片清晰度的最终结果应当有所理解了吧!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朋友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