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后期处理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标签:
数码摄影后期处理关键点 |
分类: 摄影交流 |

2012年1月3日晚上,博友《行者记忆》在看了我的博客后给我发了一个纸条,让我去他的博客看看他刚上传拍摄的一组箭扣长城的照片,并请我说道说道。所以我也借此机会对看后的所思所想谈一点看法,同时我也列举了博友《枯木的春天》所发的照片来加以对比,一并发表个人的观点。我深信对数码摄影后期处理尚不太清楚和熟练的摄影爱好者定会有所启示作用。
上面这张照片是博友《枯木的春天》制作2012年台历中的其中一张(全部为鸟类特写照片)。从博友对照片的后期处理中似乎能领略了一些博主的用心良苦——处理得非常漂亮和到位,如果光从色彩角度来分析,似乎有些“过度”,“那有这么漂亮的鸟啊!”。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比如拍摄舞台照片,当您拍摄露天演出和剧场演出时,其拍摄的色彩效果是绝然不同的,因为自然光线与舞台(人工)光线的色温是不同的,您不能说舞台摄影的光线是不对的。那么博友对所拍摄鸟的照片,通过后期处理,使其呈现出在特殊光线条件下的色彩效果,富含创意摄影的特色,不愧为是一幅精品与佳作(因为数码摄影后期色彩处理没有过度之说),只要您不改变画面的原始素材——保证其真实性就完全可以了。关键是前期拍摄必须到位,这个位就是:光圈的大小、快门速度的高低、拍摄距离的远近、恰当的拍摄角度……
上面是一张组合照片,左边是博友《行者记忆》上传博客的原始照片(《美图》软件,一键还原的效果图);右边是我对其进行重新PS处理后的照片。从这组对比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原照片有点类似剪影照片,前景漆黑一片,长城烽火台内除了阳光能照射到的地方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细节,而此时的远景也几乎没有任何层次感。而经过重新PS处理后的照片,长城烽火台内的细节几乎一一可见,同时远景山峰的层次感也得到了很好的再现(已经进行过两次构图,以尽可能保证烽火台处于垂直的位置)。
为此,就博友《行者记忆》所发照片,以及二次重新处理谈几点看法,也就是如标题所述《数码摄影后期处理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二、后期处理中色彩、密度、亮度调整的问题。后期处理中的色彩、密度、亮度调整,这三者是一个有机体,它们之间互为调整,相得益彰。尽管色彩调整您可以没有过度之说,但每一步色彩调整必然会带来明暗度和层次的变化;每一步密度的调整必然会带来色彩和层次的变化;尤其是对照片亮度的调整,过亮或过暗都会带来照片清晰度(锐度)的变化。有人会说,那就没有办法啦!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因为前期的“基因”决定了您所拍摄的照片就只能这样了,那是“娘肚子里带来的”——除非“整容”,别无它法(除非局部调整)。
上述三者之间的核心问题是——层次感。无论是对色彩的调整、密度(锐度)的调整,还是对亮度的调整,您首先应在确保层次感的前提下进行,脱离了这个前提,PS就完全是“整容”了。我们要的PS是仅仅是一个美容。
三、后期处理中二次构图的问题。这个话题我不是第一次提出,因为在前期拍摄过程中《构图》是始终贯穿于拍摄全过程的,但往往实际拍摄时因位置、距离、角度等因素(单反数码照相机眼视构图与实际拍摄结果也是有差异的),一般拍摄确实很难一次构图到位。因此在后期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构图是后期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包括裁减、适当的角度调整等)。
归纳:数码照片在后期处理中,层次感的再现永远是引领的主角;其次是色彩、密度(锐度)……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朋友们参考!
再次感谢博友《枯木的春天》和《行者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