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内测光(3-1)——内测光的由来和发展过程

标签:
摄影交流内测光由来和发展过程 |
分类: 摄影交流 |

要正确曝光,首先要准确测光。在数码时代,相机本身都有测光系统,而且几乎都是“内测光”(TTL),它可以给摄影者提供很大的方便。但机器总归是机器,拍摄对象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摄影者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些相机测光系统的工作原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使用。
早期的相机都没有测光系统,需要摄影者根据对拍摄现场光线的估计来选择光圈系数和快门开启时间。这种方法需要摄影者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合适的曝光参数——不同的光圈和快门的组合。而且还要事先想到,是根据景深范围先选择光圈,还是根据被摄体的运动状态,先选择快门,操作起来也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单凭人的眼睛来估计曝光参数,误差可能是会很大的。再者自然界的光线往往变化得非常快,当您选好曝光参数后,在按快门的瞬间,光线有可能已经发生变化了,所以当时拍摄的成功率也不可能是很高。好在那个时代,人们主要是拍摄黑白照片。黑白胶卷有较大的宽容度,允许较大的曝光误差。而且在照片后期制作时,还可以进行校正。随着彩色胶卷的普及,对相机测光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彩色胶卷的宽容度比较小,彩色反转片的宽容度更小,这就要求曝光更为准确。因为曝光的失误,会严重影响照片的色彩还原。所以用人眼估计曝光参数的方法,也就显得太落后了,也难以满足彩色胶卷达到曝光准确的要求。
另外,专业单反相机上都有一个取景器的目镜遮挡片,主要是用在眼睛没有靠近取景器时(例如在自拍时),防止杂散光由目镜进入取景器内。因为杂散光进入取景器,将会干扰测光元件测光的准确性。现代的非专业级自动调焦单反相机,也都有一个目镜盖,或单独装在背带上,或直接设在背带上,需要使用时,将目镜的眼罩取下,再将其插在目镜上。这是一个大家不太注意的小细节,不注意常常会导致拍摄的失败。
二、内测光的发展过程
内测光相机一经诞生,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尤其是对于经常更换镜头的相机来说,正因为内测光确实有其独到的优势。所以现在的35mm单反相机已经全都走上了内测光的道路。120单反相机加装配件,也可以实现内测光。在旁轴取景相机中,采用镜间快门的相机,由于快门设在镜头中间,所以很难采用内测光装置。即使是到现在,采用镜间快门的旁轴取景相机,如各种轻便相机还是采用外测光的方式。但是采用焦平面快门的旁轴取景相机也多采用的是内测光系统。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提高相机的自动化水平,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电子快门和电动光圈的出现,直接导致了自动曝光相机的诞生。相机的内测光系统也逐步地发展到可以和光圈、快门联动,光圈优先、快门优先以及电子程序快门,使得原本操作复杂的曝光参数设定和拍摄过程变得十分简单。光圈优先,只需摄影者根据需要的景深范围,选定所需要的光圈,快门则会根据测光系统的检测结果,自动设定一个合适的快门时间;快门优先也是同样,由摄影者先选定一个快门时间,电动光圈便会根据测光结果,自动设定一个合适的光圈;电子程序快门就更简单了,根据测光结果,相机会自动设定光圈和快门的组合,保证正确曝光。而且,即使是在按下快门前的瞬间,光线如果发生变化,相机的测光系统也会相应作出反应,自动曝光就可以及时地做出调整。
自动曝光使摄影变得容易了,只需在光圈或快门中选择一个参数,另一个由相机自动设定;或者两个参数都不用管,您只需取景、构图和按下快门按钮。拍摄的成功率,彩色胶卷宽容度低的问题,都随着相机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内测光系统的不断完善而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