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详解内测光(3-1)——内测光的由来和发展过程

(2011-11-03 06:45:35)
标签:

摄影交流

内测光

由来和发展过程

分类: 摄影交流
详解内测光(3-1)——内测光的由来和发展过程

  要正确曝光,首先要准确测光。在数码时代,相机本身都有测光系统,而且几乎都是内测光TTL),可以给摄影者提供很大的方便。但机器总归是机器,拍摄对象也是千差万别所以摄影者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些相机测光系统的工作原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使用。

   一、内测光的由来 

  早期的相机都没有测光系统,需要摄影根据对拍摄现场光线的估计来选择光圈系数和快门开启时间。这种方法需要摄影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合适的曝光参数——不同的光圈和快门的组合。而且还要事先想到,是根据景深范围先选择光圈,还是根据被摄体的运动状态,先选择快门,操作起来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单凭人的眼睛来估计曝光参数,误差可能是很大的。再者自然界的光线往往变化得非常快当您选好曝光参数后,在按快门的瞬间,光线有可能已经发生变化了所以当时拍摄的成功率不可能很高。好在那个时代,人们主要是拍摄黑白照片。黑白胶卷有较大的宽容度,允许较大的曝光误差。而且在照片后期制作时,还可以进行校正。随着彩色胶卷的普及,对相机测光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彩色胶卷的宽容度比较小,彩色反转片的宽容度更小,这就要求曝光更为准确。因为曝光的失误,会严重影响照片的色彩还原。所以用人眼估计曝光参数的方法,也就显得太落后了,也难以满足彩色胶卷达到曝光准确的要求。

   为了提高拍摄的成功率和彩色摄影的需要,手持测光表便应运而生了。使用测光表,虽然可以较为精确地得到正确曝光所需的光圈和快门的曝光组合。但是手持测光表的检测范围和相机所使用的镜头的视角不见得一样,尤其是对可更换镜头的单反相机更使如此。另外使用测光表测光后,还要用手来调整光圈和快门,整个操作过程比较长,拍摄的效率很低。直到1962年,在日本的宾得35mm单反相机上,首次实现内测光的方式。内测光也称TTL测光,这是Through The Lens三个英文字的字头,其意为通过镜头的测光方式。也就是将测光表安装在相机的内部,检测的光线是通过相机的镜头,才达到测光系统的测光元件(上一文的示意图已经描述了这个情况)。这样一来,不管相机更换什么镜头,测光系统总是检测通过镜头射入的光线,不会存在测光表和镜头的视角不同的问题了。  

  另外,专业单反相机上都有一个取景器目镜遮挡片,主要是用在眼睛没有靠近取景器时(例如在自拍时),防止杂散光由目镜进入取景器内。因为杂散光进入取景器,将会干扰测光元件测光的准确性。现代的非专业级自动调焦单反相机,也都有一个目镜盖,或单独装在背带上,或直接设在背带上,需要使用时,将目镜的眼罩取下,再将其插在目镜上。这是一个大家不太注意的小细节,不注意常常会导致拍摄的失败。 

  二、内测光的发展过程  

  内测光相机一经诞生,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尤其是对于经常更换镜头的相机来说,正因为内测光确实有独到的优势。所以现在的35mm单反相机已经全都走上了内测光的道路。120单反相机加装配件,也可以实现内测光。在旁轴取景相机中,采用镜间快门的相机,由于快门设在镜头中间,所以很难采用内测光装置。即使是到现在,采用镜间快门的旁轴取景相机,如各种轻便相机还是采用外测光的方式。但是采用焦平面快门的旁轴取景相机也采用的是内测光系统。 

   相机的内测光方式经过了四十年的发展,测光系统的功能已经日趋完善。单反相机取景器中观察到的景象,也是通过镜头的。调节镜头的光圈,收小光圈就会减少镜头的进光量。所以早期的单反相机,需要全开光圈取景,然后再将光圈收缩到选定的光圈再进行拍摄。此时相机的内测光系统,也只能在收缩光圈后,再进行测光,才能得到准确的测光值,操作起来也比较繁琐。现在单反相机的内测光系统,全部是全开光圈测光。取景和测光时镜头的光圈都是全开的,此时要设定拍摄时的光圈,相机的测光系统则是按照设定的光圈值进行测光。镜头的光圈也只是在按下快门按钮,在快门开启的瞬间才收缩到位。这样做带来的好处就是取景时不受设定光圈的影响。取景时总是在镜头的最大光圈位置上,保持取景器的明亮。这时设定的光圈值,通过电位器等电气设备将设定值送到测光系统,测光系统则按照光圈的设定值测光。现代自动调焦单反相机的镜头,很多镜头都是采用电动光圈。镜头本身没有光圈调节环,光圈是用机身上的操作盘来调节的。  

   内测光的测光元件,也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进的。硫化镉是内测光系统早期常用的测光元件,现在有的轻便相机,还用硫化镉做测光元件。硫化镉作为测光元件,最大的问题是记忆效应。即硫化镉对强光有记忆,如果刚刚对着光线很强的物体测光,马上将相机转向其他的目标时。硫化镉元件仍然会记住刚才对强光的测光值,将影响对其他目标测光的准确性。所以使用硫化镉元件的相机,对着强光测光后,一定要等一会儿再对其他目标测光。现在相机的测光元件,都已经采用性能更好的硅光电二极管,或磷砷化镓光电二极管做为测光元件。这类测光元件没有记忆效应,所以用起来更为方便准确。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提高相机的自动化水平,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电子快门和电动光圈的出现,直接导致了自动曝光相机的诞生。相机的内测光系统也逐步地发展到可以和光圈、快门联动,光圈优先、快门优先以及电子程序快门,使得原本操作复杂的曝光参数设定和拍摄过程变得十分简单。光圈优先,只需摄影根据需要的景深范围,选定所需要的光圈,快门则会根据测光系统的检测结果,自动设定一个合适的快门时间;快门优先也是同样,由摄影先选定一个快门时间,电动光圈便会根据测光结果,自动设定一个合适的光圈;电子程序快门就更简单了,根据测光结果,相机会自动设定光圈和快门的组合,保证正确曝光。而且,即使是在按下快门前的瞬间,光线如果发生变化,相机的测光系统也会相应作出反应,自动曝光就可以及时地做出调整。  

  自动曝光使摄影变得容易了,只需在光圈或快门中选择一个参数,另一个由相机自动设定;或者两个参数都不用管,您只需取景、构图和按下快门按钮。拍摄的成功率,彩色胶卷宽容度低的问题,都随着相机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内测光系统的不断完善迎刃而解了。 

        (待续——因受上传文字的限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