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镜头暗角现象成因之来龙去脉

标签:
实例图解照相机镜头暗角成因来龙去脉 |
分类: 实例图解 |

不仅有朋友提及过在摄影中遇到的照相机镜头的暗角问题,在二十多年前的胶卷摄影时代我亦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而且远比现在要严重得多,可以说在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时,拍出来的照片张张有暗角。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知识的学习,就越来越明白了。但是,对于今天刚刚开始涉猎摄影领域或涉影时间还不够长的朋友来说依然是一个新课题。
但现在基本上可以比较肯定地回答这个问题——全世界所有的照相机镜头都存有暗角现象,无一例外,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高品质的专业镜头的暗角现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肉眼难以察觉)。
暗角一词属于摄影术语。当照相机镜头对着亮度均匀的景物时,画面四角有变暗的现象,这叫做“失光”,也俗称“暗角”。暗角对于任何镜头都不可避免。
产生暗角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照相机镜头边角的成像光线与镜头光轴有一个较大的夹角,这是造成边角失光的主要原因。沿着视场边缘的光线的前进方向看光圈,由于光线与光圈所在的平面有夹角,看到的光圈是椭圆的,所以通光面积减小。镜头光心到胶片或CCD、COMS片的边缘距离较大,同样的光圈直径到达底片CCD、COMS片的光线夹角较小,亮度必然减小。同样道理,同样的光线偏角,对于边角光线位移就较大,等价于照在较大的面积上。而面积是与位移的平方成正比的,所以综合上述原因,边缘亮度与光线和光轴夹角的COS值的4次方成正比。换句话说,广角镜头边缘亮度是随着视角的变大它必然会急剧地下降,因此就产生了暗角。
二是长焦距镜头,尤其是变焦长焦距镜头的镜片的数量相对比较多,偏离光圈比较远的镜片为了能让边角光线通过,这些镜片必须做得很大。为了降低成本,厂家就缩小了这些镜片直径,为此就势必造成边角成像光线不能完全通过,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边角的亮度。这也是造成暗角的成因之一。通常普通镜头,有的称“狗头”,出现这种现场就相对来说是比较普遍的。
三是普遍存在的镜头边角像差较大的通病。为了提高像质,某些镜片的边缘或专门设置的光阑有意挡住部分影响成像质量的边缘光线,因此也造成边角的失光。比如鱼眼镜头虽然视角非常大,但是由于边缘放大倍率很小,所以几乎就没有边角的失光现象。又如一些高档的变焦镜头已经花了大的成本,诸如增加低色散片等来使像差的校正得到比较的完美等。就目前高档长焦镜头包括变焦镜头边缘失光通常都非常之小。特别是广角镜头如果使用了过多的滤色镜,等价于增长了镜筒,因此更容易造成边角暗角甚至黑角!这也是暗角的成因之一。
暗角在任何一只镜头上都存在,在MTF透光率图上可以知道,从中心到边缘会损失不少,尤其在大光圈。一般情况下广角比长焦要明显一些,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时,您可以在此基础上缩小一档光圈试试,通常情况下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为了更好地对照相机镜头,尤其是短焦距广角镜头出现的暗角问题有更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建议朋友们购买一些相关的摄影知识书籍,以便在理论上得到充实。另外您也可以通过以PS制作的四张有关照相机镜头暗角成因的示意图来了解它,或许也挺直白的。现在有一说PS
以上观点仅供朋友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