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摄影领域里的一般标准叫法为“摄影”,但是作为摄影这一名词在过去就有不同的叫法,最早叫“拍照”,在我国50、60年代这是在老百姓中叫得最多的;后来又有叫“照相”的,也是最大众化的叫法,于是习惯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词汇,比如“××照相馆”等等;当然目前比较流行的就叫“摄影”了。所以在普遍意义上来说“拍照”与“照相”和“摄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是属于同一个概念。
我最近的博客中看到一位朋友写了一篇文章,它的题目就叫《“拍照”与“摄影”》,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同时新浪博客亦将其作为“相关文章”作了推荐,但是打开一看,没有找到与文章标题吻合的相关内容。因为我曾经在有关书籍中看到过这样的文章,比如还有象现在比较时髦的×ד影楼”等等,无疑这类文章对业余摄影者了解摄影的历史是非常有帮助的。为此,就突发奇想写上这篇《“拍照”一词的由来》的短博文。
我所看到的那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是:在上世纪初至二十年代时期,由于当时照相感光材料的原因,通常拍一张照片大约需要好几秒种的曝光时间(曝光时间相对比较长,它与当时的“影楼”是密切相关的——下一篇文章再略谈一下什么叫“影楼”),照相馆里的摄影师傅为了能拍出清晰的照片,就要和被摄影人有个约定——就是当我(摄影师)用板子拍打桌子的时候,即为拍照正式开始了,在整个拍照过程中要求被拍照人千万不要乱动(实际上我们现在在拍摄室外夜景人物照片时,也是需要摄影人与被摄影人之间有一个约定,以确保人物的清晰度)。所以当时的照相馆里,时常可以听到“啪”的一声板子敲打桌子的声音(也有说是板子敲打木块一说的)——于是便形成了“一拍即照”。据说这就是“拍照”一词的由来。
您在浏览完本文后一笑就是了,千万别当真!
下一短文《“影楼”一词的由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