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画幅与非全画幅数码照相机成像效果之比较

(2011-02-21 07:36:40)
标签:

摄影杂谈

全画幅

非全画幅

成像效果

之比较

分类: 摄影杂谈
全画幅与非全画幅数码照相机成像效果之比较

 

 

因朋友多次提议,要我多讲一些摄影体会方面的话题,所以今天专门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作为一个话题也就显得不唐突了。现在拿全画幅与非全画幅数码照相机成像效果来进行比较,是因为它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一个非常现实的可比性问题。比如专业数码照相机的高像素问题、高清晰度问题、比较真实的色彩还原问题等等,正因为不少的摄影爱好者有时在象我这样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嘴皮子的忽悠下,从主观认识上往往会认为全画幅的数码照相机似乎肯定要比非全画幅-APS(窄幅)的数码照相机什么都要好,原因是它的价格摆在了那里。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当广角或超广角镜头在与全画幅数码照相机搭配时,它那不可逾越的弊病就突显出来了——边缘畸变非常突出。

因为我多次使用24-70mm焦距的专业镜头24mm端与全画幅数码照相机搭配下先后拍摄过从50人到130多人的集体合影照,首先肯定一点,其成像质量在2000多万像素的支撑下应该说是相当的满意。但是在画面左右(接近两边边缘)约占1/10的范围里,被摄人存在严重的变形,就象拍摄到的是在哈哈镜反射出来的人,有点让人哭笑不得(后期经PS处理后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而同样用24-70mm焦距的专业镜头的24mm端与非全画幅数码照相机搭配下先后拍摄过从30人到150多人的集体合影照时就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无非就是加大了拍摄的距离,当然其成像质量与全画幅相比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原因分析:

我为什么用“成像效果”一词作为标题重点,也是经过考虑后才使用的,而万万不能用“成像质量”一词的缘故。

实际上道理是非常简单的。因为我全部是用佳能照相机拍摄的,镜头同为24-70mm的专业镜头24mm端,原因是当在使用非全画幅照相机拍摄时,实际焦距为24×1.6=38.4mm,即从照相机镜头进入的画面到COMS图像感应器上,它仅截取了实际进入镜头画面视角约84%的画面,避开了镜头那上下左右各6-7%最易严重畸变的部分,所以其成像效果要好得多;另一方面,即变焦镜头的两端也是所有变焦镜头成像质量与成像效果最差的焦段部分(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就变焦镜头的特性有过专门的表述)

我的体会是:一是如果用全画幅拍摄,可以将拍摄距离拉大,完全可以避免上述情况,但经过后期裁剪后的照片质量将会大打折扣,也就发挥不了全画幅照相机的应有作用了;二是如果使用同一焦距同一镜头与不同画幅的照相机分别拍摄出来的照片进行比较,我的体会基本是半斤与八两(前提是两种相机的有效像素应基本不相上下,否则是无可比性的);三是如果使用24mm的定焦镜头来进行拍摄,效果肯定要好于变焦镜头。

所以如果有朋友遇到此种情况时,当使用非全画幅照相机时您可以按常规拍摄;当使用全画幅照相机加变焦广角(尤其是超广角)镜头拍摄时,其画面的左右一定要留足空余部分,包括后期裁剪部分;如果您对后期PS处理非常熟练的话,则可以根本不用考虑此因素了;拍摄风光照片时可以不多考虑此因素,但在构图时应力免可能会影响到成像效果的各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经验与体会纯属一家之言,仅供朋友们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