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例图解——强光下被摄体层次感的“顾此失彼”

(2010-12-01 07:33:07)
标签:

实例图解

主体

陪体

层次感

分类: 实例图解

实例图解——强光下被摄体层次感的“顾此失彼” 

既非舞台摄影,亦非复杂光线下的摄影,那无非就是特殊光线条件下的摄影。今天主要针对在强烈光线条件下,以体现出摄影主体的层次感谈一点基本看法。

实际上在万里无云的中午大晴天要拍好照片确实挺难的,尤其在被摄体反光几乎达到150度左右的情况下如何拍摄,并能把被摄主体的层次感表现出来或许要更难一些。

下图为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拍摄的一张澳大利亚国家馆的外景照片。当天我正好走在立交桥下面,用16mm超广角镜头摄下了这张《另眼看世博——澳大利亚国家馆》。

实例图解——强光下被摄体层次感的“顾此失彼”

 实例图解——强光下被摄体层次感的“顾此失彼”

 

当时从视窗中可以明显看到画面的正前方——澳大利亚国家馆在强烈的日光下,以及晴朗的天空十分的刺眼;下方的绿地十分的昏暗,几乎没有任何层次感可言。此种情况入射镜头的光线已经形成了几乎达到150度左右的反差,按一般规律,非特殊情况是不适合拍摄的,自己也有了放弃的念头。但在多次构图时发现这一画面非常漂亮,有用另一只眼睛看世博的感觉,觉得今天非得把它拍下来。在往后退几步后发现头顶上的立交桥的反光正好处于这两者的中间位置。当然自己心里非常清楚,在这种情况只有两种拍摄结果:一是主体澳大利亚国家馆一片泛白;二是下面的绿地相对暗淡。结合上述两种情况,最后选择了第二种曝光方式:以立交桥为曝光点,在确保主体澳大利亚国家馆曝光基本合适的前提下,以“牺牲”绿地层次为“代价”,最后获得了上述这张照片。

因使用16mm超广角镜头拍摄,难免使成像周边的建筑物,尤其是立交桥的桥墩发生严重的畸变。为此通过后期的PS处理后获得了下面的这张照片。

 

提示:

1、在特殊光线条件下拍摄,必须把表现主题的曝光放在首要位置。

2、要尽量利用陪体以衬托主体来表现出画面的层次感。

    3、要舍得用牺牲部分陪体这一“顾此失彼”的摄影曝光理念以获取主体曝光的正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