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照相机闪光灯的话题

(2010-11-26 07:36:12)
标签:

摄影知识

照相机

闪光灯

闪光指数

光圈

距离

分类: 摄影知识

有关照相机闪光灯的话题

以前我们谈了许多有关数码照相机以及照相机镜头的话题,很少谈到有关闪光灯的话题,主要原因一是本人所使用的数码照相机上没有配置内置闪光灯,二是本人在摄影中也很少使用闪光灯或属于基本不用。但是有不少摄影爱好者在评论我的博文时也时常涉及到有关闪光灯的话题——比如逆光摄影中闪光灯的使用问题、夜间摄影中闪光灯如何使用问题等等。

实际上闪光灯在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对于拍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现在的数码照相机与过去的胶卷照相机在性能上发生了质的飞跃。比如过去民用胶卷通常最高为ISO400,军用航空摄影胶卷可达到ISO1000以上,如您去购买一圈ISO800的胶卷其价格将近为ISO1003-4倍,难得玩玩可以。但现在就不一样了,稍为好一点的数码照相机的图像感应器的感光度就可以达到ISO1600或以上,高档的数码照相机的感光度可以达到25600,几乎可以拍摄到人眼可视的所有景物。但您是否知道高ISO拍摄到的景物是十分粗糙的,有的甚至让人难以接受。此时如果辅以闪光拍摄,其结果与使用高ISO拍摄是绝然相反的,所以说该使用闪光灯拍摄的,一定不要弃之不用,关键是您如何去使用——您会不会使用,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们不妨先通过——什么是闪光指数?闪光距离与光圈和感光度的关系上来了解照相机的闪光灯更为好些。

    一、什么是闪光指数?

    不管是照相机的内置闪光灯,还是外置闪光灯都具有相应的闪光指数。闪光指数是表示闪光灯性能、反映发光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英文缩写“GN”来表示。按照国际标准和我国国家标准,闪光指数定义:当相机内的胶片(或感光元件)得到合适的曝光量时,相机镜头的F光圈值与闪光灯到被摄体之间的距离L的乘积,称为闪光指数,即GNF×L。通常,感光度以ISO100为基准,距离以米为单位来设定。

    相机内置闪光灯的闪光指数一般都比较低,通常GN.12左右,外接闪光灯可以达到GN.30,甚至GN.50以上。目前数码相机内置闪光灯比较保险的闪光摄影距离大约在25米之间,基本可防止闪光摄影失败,过近则曝光过度、过远则曝光不足。闪光灯有效距离十分有限,由于闪光亮度强烈耀眼,因此很多人认为它能达到较远的距离,其实不然。外接闪光灯闪光指数比较高,所以其有效闪光距离相对就比较一些。由于闪光灯有效距离十分有限,所以经常出现远距离主体曝光不足的问题出现。

知道了闪光指数,在闪光摄影时,就可以根据被摄体的距离来确定镜头的光圈值,或根据镜头的光圈值来确定闪光的有效距离,即闪光灯所能照亮的距离范围。由于闪光灯的闪光时间很短,此时快门设置就不太重要了,设置为安全快门就可以了(安全快门速度一般指1/60s)

    二、闪光距离与光圈感光度的关系

    通常在手动闪光摄影时,由于我们把已知的闪光指数、摄影距离来计算出适当的光圈——比如:已知闪光灯的闪光指数为GN.24、摄影距离为3米,根据上述公式即可求出适当的光圈应为F824÷3)。闪光灯的闪光指数越大,在相同的摄影距离时,允许采用的光圈也就越小,这样,被摄体可以获得的景深也就越长;同样,在相同的光圈时,有效摄影距离也就越远。

    感光度与闪光距离的关系应严格遵循“闪光距离法则”,即距离乘2,感光度乘4——比如:假设闪光灯在ISO100感光度时的有效距离为5m,如果你需要闪光距离达到10米,则需要使用ISO400的感光度。

我们的摄影爱好者在单位里经常会遇到会议摄影,会议摄影需要拍摄会议整体场景、听众场景、主席台场景和领导讲话等特写照片。您是否发现当您在拍摄听众场景时,往往为体现听众认真聆听会议报告的场景时,当您在拍摄前后好几排人员时经常出现前排曝光合适,越到后面越暗——问题出在那里呢?——问题就出在您不会计算——不会准确使用闪光灯!!!

如前面所示,如果您的闪光灯指数为GN.24、摄影距离为3(您到第一排的拍摄距离),而您又要想拍到第五排,那您就要目测到第五排的距离,如果到第五排为8米,那您就要进行如下计算:GN.24÷8=F3

即把照相机镜头的光圈设置为f/2.8,那您就一定会获得一张前后排曝光基本一致的照片了。

提示:

摄影者一定要与拍摄第一排的人员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造成拍出来照片的第一排人脸部一片雪白;同时摄影者必须注意观察第一排被摄人的肤色,肤色白拍摄距离要相对远一些,反之则近一些为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