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出层次感——关键在于控制好合适的曝光量

标签:
光圈快门速度iso感光度曝光补偿层次感 |
分类: 摄影杂谈 |
为此就有了今天的话题——《拍出层次感——关键在于控制好合适的曝光量》。
一、什么叫照片的层次感
为了能对此概念的有一个比较正确和深刻理解,在回答什么叫照片的层次感前,我先举个例子:比如我们不少摄影爱好者在初学期间,他们拍出来的不少片子,给人的感觉要不白不拉塌,要不就灰不溜秋,至于迷迷糊糊(不清晰)和画面构图不恰当(主题不突出)等所造成的原因外,前者主要就是没有控制好合适的曝光量;后者一是对焦不实,二是摄影创作意图不明确(不会构图)。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什么叫层次感?
照片的层次感,其顾名思义就是:层次是影调、色调层次的简称。就是照片表现出来的景物的明暗和色彩层次。层次是构成影像的基本因素,是处理照片造型、构图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作为照片最起码要有两个以上(含)层次才能构成影像(如过去的黑白照片),现在的彩色照片由于色彩的多样性,从而构成了丰富的(色彩)层次感。
重要提示:
如何才能获得层次丰富的照片——
1、要选择多层景物的被摄体;
2、要尽量选择利用侧逆光来拍摄;
3、用大景深可以获得照片丰富的层次感;
4、当用胶卷拍摄时应使用宽容度大的胶片。
二、曝光过度、过欠与层次感的关系
在前面一开始时,我就提到了对业余摄影爱好者初学时期拍的照片——给人的感觉要不白不拉塌,要不就灰不溜秋,至于迷迷糊糊(不清晰)和画面构图不恰当(主题不突出)等……
1、哪个“白不拉塌”就是因为曝光过度。
曝光过度的照片是没有层次感的,就是曝光略过的照片在后期的PS处理中所得到的补救也是微不足道的;曝光过度的照片,尤其是对严重泛白的照片,它的层次感(包括后期PS处理后)是永远无法挽回的。
2、哪个“灰不溜秋”就是因为曝光过欠。
曝光过欠的照片是没有层次感的,就是曝光略欠的照片在后期的PS处理中所得到的补救也与曝光略过的照片差不多,只是略欠的照片能通过后期的PS处理在亮度上得到相应的补救而宜;曝光过欠的照片,尤其是对严重发黑的照片,它的层次感也是永远无法挽回的。
重要提示:
2、曝光过度或过欠的照片,其层次感(包括后期PS处理后)也是永远无法挽回的。
三、那么怎样才能控制好合适的曝光量
有的朋友在看完我对上述两个问题的阐述后,也许会得出一个“明确”的回答:那曝光合适了,照片就一定会有层次感。回答是既肯定,又否定!为什么?
我在第三个标题“那么怎样才能控制好合适的曝光量”中,特地加了“合适”两个字,那是有特定含义的。
先回顾一下我以前的博文中所讲到的,胶片时代讲究曝光“宁过勿欠”,现在的数码时代要讲“宁欠勿过”了,那是由于摄影人长期的实践所得出的经验,说白了那就是感光元件(胶片和CCD、COMS)惹得“祸”——感光元件(胶片)的特性所决定的。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网友们有不少逆光拍摄的人物风景照片,大体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是背景过亮,人物发暗、发黑;另一种就是人物和背景基本可以认可,但是人物脸部过亮,尤其在被拍人物皮肤比较白的情况时,其脸部会显得十分苍白(因为使用了闪光灯);再一种就是人物曝光非常好,但背景是一片刷白。这三种情况都是由于曝光量不合适所造成的(包括使用闪光灯的)。
实际上我在前面的博文《拍出好照片——必须找好三个平衡点》中对此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的表述,在此不再熬述。
控制好合适的曝光量关键要解决好被摄体中主体与陪体曝光的平衡关系。比如拍摄逆光人物风景时,如何使被摄体的背景不致于曝光过度,人物又不致于曝光过欠?
举例:上述情况下的拍摄(假设)
一是通过调整快门速度
曝光过度:光圈
曝光合适:光圈
曝光过欠:光圈
二是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
曝光过度:光圈
曝光合适:光圈
曝光过欠:光圈
三是通过调整ISO感光度
曝光过度:光圈
曝光合适:光圈
曝光过欠:光圈
四是通过调整曝光补偿量(开启曝光补偿的情况下)
曝光过度:光圈
曝光合适:光圈
曝光过欠:光圈
上述四种情况它们分别为:
4、在光圈、快门速度和感光度全部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曝光补偿来达到(合适的)曝光的平衡。
上述四种形式就是目前数码照相机控制曝光量的最基本的方法。
重要提示:
2、以改变光圈大小的方法来达到合适的曝光,适宜拍摄不追求背景虚化的被摄体;
4、以通过调整曝光补偿来达到(合适的)曝光的平衡是您摄影中的最佳选择。您为了确保景深范围是不愿意随意改变光圈的话;您为了捕捉快速目标是不愿意随意降低快门速度的话;您为了不损失照片画质的是不愿意随便增加ISO感光度的话;那您就一定会选择照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