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虎影谈
老虎影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365
  • 关注人气:3,3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挟尸要价》新闻摄影作品获奖被“质疑”说起

(2010-08-24 06:00:39)
标签:

摄影

作品命题

重要性

有感

分类: 摄影杂谈

命题切中要害是摄影作品成功的一半

从《挟尸要价》新闻摄影作品获奖被“质疑”说起——从《大眼睛》、《娃娃敬礼》到《挟尸要价》看摄影作品命题的重要性

 

我不喜欢对别人的获奖作品来说三道四,更没有资格来加狂以评论……

我在本博文顶图配的三幅典型的新闻摄影作品,是想说,象希望工程的典型新闻作品《大眼睛》(左图)——作者:解海龙,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图中人物苏明娟现已大学毕业成为了我国金融系统的白领人物;汶川地震中的新闻照片《敬礼》——作者:杨卫华,绵阳晚报摄影记者,(右图)——图中的孩子郎铮第一个感谢的动作是敬礼,感动了十三亿中国人民……

而中间的那幅新闻摄影作品《挟尸要价》——作者:张轶,在获得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时却引起了“质疑”——惹人瞩目!?

为什么?请看下列报道:

    挟尸要价还是牵尸靠岸

20100822日 09:50 来源:北京日报

一边是一张曾引起极大轰动的照片获得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惹人瞩目,一边是结果刚一公布这张照片的新闻真实性受到有关媒体和人士的广泛质疑。一时间,图片背后的真假新闻引起一片争论。 

  长江大学:准确事实应是牵尸靠岸

  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玉泉说,不怀疑这张照片是现场情景的真实记录,但照片的文字说明对事实进行了误读,准确事实应该是打捞者在牵尸靠岸

  完整的场景应该是:两船合力将尸体牵引到岸边,捞起一具送到岸边一具,再打捞下一具,荡漾的水波显示船的划动。

  渔民陈凯说:捞到人,我们每船每次能得500元,捞不到就是200元,甚至有时给包烟。可见,如果谈价,也不是由船上从事打捞的这些人。因为对渔民见死不救的误传,使本来应该列入救人集体的两个老人现在不敢出江,不敢见人,不敢与人打招呼。无数的砖头瓦砾向我扔来,几百人围过来,他们大声指责谩骂,有人喊打死他,打死他,这个没良心的老东西,见死不救的畜生。最后,船被砸了,渔网也被烧了。因为对照片的误读而使几位老人的生活举步维艰,善良的人们又于心何忍?

  照片作者:再发一组照片否认作假

  受到质疑后,照片作者张轶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重申照片就是说明打捞者在挟尸要价,并公布了一组照片。

  张轶回忆,实际上在2009102416:41:25前,第二具尸体已经打捞上来,王守海(船上穿白衣服者)他们等着钱到位,坐在船头上等;

  16:46:10开始将第二具尸体从水里拉起来将右臂拴牢;

  16:47:34学校来人了,专门协商要尸体的事宜;

  16:50:46看到学校来人了,王守海和其他捞尸者开始向学校的人说钱还没到位之类的话(“……说好的三万六,钱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听老板的。),并说老板要钱,他们要烟抽酒喝,是常理;

  16:51:57在师生们一再的求助抗议下,并声称一定给钱,王守海一行才将尸体交给岸上的师生们;

  1737分,岸上的陈波拿到3.6万元。

  大赛评委:将重新调查照片真实性

  金镜头组委会21日发出声明称,将于23日向社会公布金镜头年度杰出新闻作品《挟尸要价》照片的调查情况。

声明称,820日,金镜头组委会作出决定,立即成立调查组,对此事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20日上午,已收集到有关此事的大量素材。

2010823日中国联通手机报-新闻晚报报道:调查认定《挟尸要价》未造假……,至此,这场被质疑的风波暂告一个段落。

    写到这里我只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摄影作品命题欠妥或不当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其软勒就在于命题问题。对这一点,《挟尸要价》的作者张轶的命题具有鲜明的特点,一针见血。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在是挟尸要价还是牵尸靠岸上做文章。

一般的摄影艺术作品获奖起码需要符合下面三个基本要素:

一是构图新颖,主题突出,

二是图像清晰,层次分明;

三是色彩自然,还原逼真。

而新闻摄影作品第一要素是关键的关键,并要给作品赋予一个贴切的命题。第二、三要素可以适当放宽。

所以我们的专业摄影师也好,业余摄影爱好者也好,我们对自己需要参赛的照片可见命题之重要——命题切中要害是作品成功的一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