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防抖功能利弊谈

标签:
摄影知识照相机防抖功能介绍 |
分类: 摄影知识 |
初学摄影者在刚刚接触数码相机时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即拍摄出来的画面不够清晰,经常是会发生重影或模糊的情况。究其原因,除了偶尔的失焦(即相机未能准确对焦)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快门速度过低所致。一般来说在手持条件下,拍摄到清晰照片的快门速度应该达到焦距的倒数甚至更高。不妨我们来举个简单例子:如焦距为24mm―105mm的镜头,在广角端时,其快门速度应该至少保持1/40秒以上才能保证拍摄出较为清晰的照片;而在长焦端时,其快门速度应达到1/125秒以上。如果现场的光线条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那么拍摄出清晰的照片便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可想而知,对于那些10倍光学变焦的产品而言,防抖技术则是更有必要。因为这些产品的长焦端往往达到250mm以上。因此其快门速度必须要达到1/250秒以上才合适,否则你想拍摄出清晰的照片几乎是不可能的。
防抖的好处是在一定的快门条件下,防抖技术可以比较好地解决手抖问题,尤其对于小型照相机,如在使用板砖机时其防抖对于摄影者来说尤为重要。但在采用照相机或镜头防抖功能的同时,防抖技术也会造成成像锐度(清晰度)的降低。毕竟镜头里多了个浮动的镜片。这对于要求较高的摄影爱好者来说,也是比较不好接受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的防抖系统都会设有一个开关,供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取消或打开。加上防抖系统是非常耗电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以不打开防抖开关为好。
二是电子防抖技术。CCD图像感应器防抖技术的原理就是将图像感应器CCD片安置在一个可以上下左右移动的支架上,由其先检测出照相机是否有抖动,由于使用了陀螺传感器,它的抖动检测原理与其他公司的基本相同。然后传感器检测出抖动的方向、速度、位移量等,并将检测到的信号经过处理,计算出可以基本抵消抖动的CCD图像感应器的移动量——俗称电子防抖。电子防抖是采用数字电路进行画面的处理产生的防抖效果。当防抖电路工作时,拍摄画面只有是实际画面的90%左右,然后数字电路对照相机抖动方向进行模糊判断,进而用剩下的10%左右画面进行抖动补偿。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成本低,但却降低了CCD
对于照相机及镜头的防抖作用(功能),主要是在使用长焦距镜头时由于进入镜头的光线较少,往往只能采用较长的曝光时间以弥补进光量的不足,而此时手部的微小颤动都会使照片产生模糊。所以在没有三脚架的情况下光学防抖是非常有效的。
相比之下,照相机镜头的防抖功能要优于照相机机身的防抖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三角架拍摄时,照相机机身和照相机镜头的防抖功能是不起作用的,应将其设置在关闭状态(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