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几款“一镜走天下”镜头优劣谈

“一镜走天下”是时下最流行的词汇,是所有影友们所追求的最理想境界。由于目前还没有一支民用级的标准变焦镜头能够在全焦段保证较一致的成像水准,因此这类最为广泛使用的“一镜走天下镜头”往往被冠以“鸡肋”的称号。
为此笔者了解到目前主要有六款“一镜走天下”(特指单反机镜头—尚有索尼一款新品
E 18-200mm F/3.5-6.3 OSS
[SEL18200]待上市)的产品,希望能为影友朋友提供些参考。
一、尼康品牌
AF-S DX
VR 18-200mm F/3.5-5.6G IF-ED (价格大约5200元左右)

二、佳能品牌
EF-S 18-200mm F/3.5-5.6
IS (价格大约3800元左右)
三、宾德品牌
DA 18-250mm F/3.5-6.3
ED
(价格大约5850元左右)

四、腾龙品牌
AF 18-200mm F/3.5-6.3 XR DILL
LD ASP [IF] MACRO [A14]
(价格大约2150元左右)
五、适马
18-200mm F/3.5-6.3
DC
(价格大约2600元左右)
六、索尼 DT 18-250mm F/3.5-6.3 (价格大约3200元左右)

七、索尼一款新品
E 18-200mm
F/3.5-6.3 OSS [SEL18200]待上市)

一、优势
为什么“一镜走天下镜头”能有广阔的时常空间,一是“一镜走天下”是腾龙、适马为代表率先推出了的大焦比先驱,焦程充分覆盖广角、标准、中焦、及远摄范围的超大倍率光学镜头产品。如今,大焦比镜头已经愈渐成为各光学势力“炮阵”里的中坚力量,更多地融入了奢华元素、专业品格和包打天下的豪迈气魄。二是随着单反的价格不断走低,拥有单反的用户越来越多,外出时每个人都想将旅途的风光和回忆记录下来。很多数码相机都无法满足使用者对焦距的要求,要么没有广角,要么没有长焦,这时候能够拥有一款既有广角又有长焦的镜头就可以实现“一镜走天下”了。三是这类镜头性价比高,适合大众一般摄影的需求,所以它的走红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二、“鸡肋”—缺点
入门级数码单反所搭配的“套头”就是为这样的需求设计的。一般而言,数码单反所搭配的套头都是广角变焦镜头,焦段从18mm开始,长焦端到55mm或者70mm,等效焦距正好是28-80mm或者28-105mm,是最常用的焦段。但是很显然,使用这样的套头,我们获得不了长焦拍摄的能力。当然也有解决办法:购买一只长焦变焦镜头。这样的镜头焦段大多为70-300mm或者55-200mm,与传统的“套头”的焦段形成了无缝搭配,但是如此一来,必然会付出更多的费用,另外在使用上也不方便。
有没有一种镜头可以将两者的优势合二为一呢?事实上,正是因为入门级别数码单反的市场容量急速扩大,而持本文这种想法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因此很多厂商都推出了超大变焦的镜头。使用这样的镜头,一只镜头即可涵盖广角和长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镜走天下”或者“旅游头”,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尤其是在外出旅游时。
这种镜头最常见的焦段为18-200mm,变焦倍数达到11.1倍,使用在数码单反上时,等效焦距为27-300mm(1.5倍焦距转换系数:尼康、索尼、宾得、三星)或者是28.8-320mm(佳能,焦距转换系数为1.6倍)。而目前索尼和宾得已经推出了焦段为18-250mm的镜头,变焦倍数高达13.9倍,等效焦距达到了27-375mm,非常惊人!对于4/3系统而言,已经有一款徕卡的14-150mm的镜头,等效焦距也是28-300mm。
这种超大变焦镜头虽然极大地方便了使用,但世上从来就没有面面俱到的事情,超大变焦也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弊病。首先,大变焦镜头很难做到大光圈,这种镜头的广角端最大光圈通常为F3.5,而长焦端则通常为F5.6或者F6.3。长焦端光圈小,意味着快门打开的时间要更长,才能获得足够的通光量。但是另一方面,长焦拍摄时,安全快门速度却更高,这就要求需要使用高速快门拍摄。所以,这种超大变焦镜头的长焦端适用范围相对有限,只能在光线非常好的户外,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其次,由于超大变焦镜头的镜片多,构成复杂,难以在每个焦段都保持优良的光学素质,比如,在畸变或者眩光上的控制都会显得较为一般。另外需要注意,这类镜头,绝大多数都是APS-C数码单反专用镜头,不能用在全幅数码单反或者胶片单反上。
总之,超大变焦镜头有其使用上的方便性,也有其不足,是否选择这样的镜头,就看各人自己的需要决定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