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地周边的村寨:漳平市香寮村

(2010-06-28 11:24:42)
标签:

吴地

张家山

漳平

香寮

革命老区

赤水

宁洋

红色旅游

旅游

香炉山

分类: 网络文摘

 

http://s6/middle/68edd514x8a0ebc5ed395&690

 

 

名符其实的百姓村——香寮村


  
  香寮村位于福建省漳平市赤水镇之北,土地总面积58平方公里,有430多户人家,1400多人口。由于姓氏组成比较复杂,小小村落多达87个姓氏,因此人称“百姓村”。其中曹、梁、傅、谢为大姓,又因为蓝、雷、钟姓的人口占一定比例,2000年被省定为少数民族村。当地农民收入主要靠林木、毛竹和烤烟。
 
  这里聚居着香寮,历史上属宁洋县。香寮如何得名?据老人说,这里原名叫香山,由于地势开阔,常年山风猎猎,后来便改为风寮。这一改不得了,外面的姑娘不愿嫁进山里来,于是就改为香寮,渐渐地,一些姑娘愿意嫁进来了。由于与永安、漳平和历史上的龙岩交界,使得这里成为“山高皇帝远”的“三不管”地区,成为苦难人家追奔的好去处。由于历史上这里走出了明代大航海家王景弘,于是香寮给人们平添了一份神秘。
 
  早在唐朝初年,香寮就有人开基。历宋、元、明、清几朝,迁入迁出的人口如蚂蚁牵线;特别是抗战时期日寇猖獗,福建、广东沿海迁来香寮者日众。如今年75岁家住盖竹村自然村的张丘庵就是1940年从福清迁来,至今繁衍第三代;许多居民是从客家地区迁来的,如村支书刘荣贵,祖籍上杭南阳,父辈到香寮做篾匠,从此落地生根。王景弘的老家原在离村部10多公里的许家山自然村,后人搬出深山,王姓仅剩3户11男丁。现任7名村干部就有7个姓。可能都是“外来”的缘故,当地还未形成大房姓氏,亦不存在大房欺小房的事例。香寮的风俗与周边地区略有不同,如结婚,只有小定、大定(交清聘金)、结婚(男方请酒)、请客(婚后第三天请女方所有亲人)等环节;丧事,要请道士唱念超度,隔壁邻居全部帮忙;端午节特别隆重,从初四到初五都十分热闹,有的从初一就开始过节。农历六月初一要登天台山。
 
 
 
 
 
 
http://s16/middle/68edd514x8a0ecaf1e02f&690

http://s6/middle/68edd514x8a0ecb4c8d35&690

http://s4/middle/68edd514x8a0ecc4b6b23&690  
车驶过长长的狭谷,涓涓溪流不改千百年的身姿在溪涧里缓缓流淌。走进香寮,一个阔大的盆地扑面而来,山风拂煦,送来浓浓的泥土的清香。屋后的天台山,把整个村庄围得严严实实,乍一见之,则很容易让人想起这是陶渊明误闯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了。这里聚居着430多户人家,2000多人口。由于姓氏组成比较复杂,小小村落多达87个姓氏,因此人称“百姓村”。其中陈、张、傅、林、王等为大姓,又因为蓝、雷、钟姓的人口占一定比例,2000年被省定为少数民族村。当地农民收入主要靠林木、毛竹和烤烟。

http://s13/middle/68edd514x8a0ecc4b6b3c&690

http://s13/middle/68edd514x8a0ecc5abe6c&690

http://s7/middle/68edd514x8a0ecc69fe26&690



漳平市西北部有个赤水镇,西南与龙岩市新罗区交界,西北与三明永安市接壤,面积180平方公里,是漳平市占地面积最大的乡镇。何谓赤水?据说这里的土壤肥瘦不均,有些地段的水是红褐色,红者,赤也,便谓之赤水。
  赤水镇之北有个香寮村,土地总面积58平方公里,就闽西的单个村落看,也是够大的了。由于历史上这里走出了明代大航海家王景弘,于是香寮给人们平添了一份神秘。
 
 
欢迎到与香寮村毗邻的永安吴地香炉山旅游
 
         敬请关注 本博客的《图说永安吴地香炉山(上、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edd5140100jhww.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edd5140100jonq.html

 

媒体报道:

 

             

漳平:赤水香寮油菜花开

     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黄灿灿的油菜花,随风摇曳,争奇斗艳,绚丽夺目。徜徉其中,犹如置身花的海洋。微风吹拂,花枝盈盈招手,向人们展示着她优美的舞姿。
 

  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黄灿灿的油菜花,随风摇曳,争奇斗艳,绚丽夺目。徜徉其中,犹如置身花的海洋。微风吹拂,花枝盈盈招手,向人们展示着她优美的舞姿。

 

    为开发乡村旅游业,去年8月,香寮村景弘故里生态有限公司组织农户在赤水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带领下,赴江西婺源学习考察农家乐及油菜种植开发经验。引进了福油1号、油研10号、种都油、高油605等10个品种,试种面积40亩。目前,多数品种长势良好并已进入开花期后期,个别早熟品种已进入角果成熟期,丰收在望。

 

http://s12/middle/68edd514x8a0efe3dce3b&690

 

本段信息来源:中央苏区旅游网

 

                http://www.zg1929.com/view.php?tid=20071&cid=93

 

http://s7/middle/68edd514x8a0f3489e2a6&690

 

天台山

 

    漳平双洋、赤水两镇原属宁洋古县辖区,毗邻永安,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丰厚。位于赤水镇香寮村西北的天台山,主峰海拔高1478米,天台山有一片开阔的沼泽盆地,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中间有三条山涧汇集于此,涧水清澈见底,一尘不染。这里人迹罕至,自然植被保护完好,还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繁多:娃娃鱼、云豹、熊、猕猴,红豆杉、花榈木等野生动植物数百种。

 


 本段信息来源: 

           http://www.jposa.com/dispbbs.asp?ID=126&boardID=4

 

 

 

 

 

极具开发价值的生态旅游区——

  漳平北部旅游景点探访


 

  闽西日报4月1日讯


 

  近日,我们偕同漳平、永安两市旅游部门人员及有关专家从漳平双洋镇至赤水镇香寮村的天台山进行生态旅游考察。沿途我们游宁洋古城,访景弘故里,探岭兜溶洞,揽天台胜景。有关专家认为:这是极具开发价值的北部自然生态旅游区。
  


 

        漳平双洋、赤水两镇原属宁洋古县辖区,毗邻永安,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丰厚。位于赤水镇香寮村西北的天台山,主峰海拔高1478米,山麓在宋朝时就建有上下天台庵各一处,据古籍记载:“天台山在香寮离城四十里,去地千百丈,流水花开自为胜景。”天台山有一片开阔的沼泽盆地,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中间有三条山涧汇集于此,涧水清澈见底,一尘不染。这里人迹罕至,自然植被保护完好,还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繁多:娃娃鱼、云豹、熊、猕猴,红豆杉、花榈木等野生动植物数百种。极具开发生态旅游市场潜力。
  
  从人声喧嚣的双洋镇,登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麟山塔,宁洋古城尽收眼底;走进古老的民居,斑驳而沉重的黑漆大门后,是昏暗深长的过道。屋内门联以及匾刻洋溢着浓郁的封建文化气息,或悬挂门头,或嵌于廊柱,或文字飞扬,或图文并茂;天台山的所在地——赤水镇香寮村,这里是王景弘的故里,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始他先后8次参与组织和领导郑和下西洋活动,先后到达亚洲、非洲37个国家和地区。


 

  王景弘下西洋的壮举,已被福建省教委收入初中乡土教材;从小桥流水、古民居到深山古寺,在这儿应有尽有。青山碧树,小桥流水,走不了多远就有这么一座。这里还有唐代始建的香山桥、岭兜万安桥、化龙桥、登嬴桥等十几座古桥。上山了,山上的一切都是绿色的,没沾上一点尘埃。极目远眺,只见山野由嫩绿到青绿到碧绿再到墨绿,清晰的色带在耀眼的阳光下一派宁静柔滑,似绸似缎。一路上,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焕发着勃勃生机。`来到山顶,视野极为宽阔。只有山下的镇子,尽收眼底。山上还存有南宋舍利塔、明朝崇祯进士王镜读书处以及漳平最古老的寺庙天天庵遗址、古驿道等风景名胜古迹及历代文人留下的吟咏天台山风光的诗赋多篇。明朝进士户部员外郎刘锐有诗云:“石馨一声天地晓,白云卷地鹤归来。”
  
  2002年5月华侨大学旅游系、旅游科学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双洋、赤水两镇一带丰富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并将其定位为“北部自然生态旅游区”。同年被省旅游局资源法规处审定为“近期开发的旅游景区”。目前,永漳公路已全线动工,到今年底将全程贯通。


 

  双洋经赤水岭兜到达香寮、香寮通往永安上石村等旅游路段也在配套实施中。

 

信息来源:福建旅游之窗

         http://www1.fjta.com/htmlnews/2003-4-3/200343121141.htm

 

 

 

              

CCTV走遍中国走进漳平香寮

 

 

 

 

 

 

央视四套中文国际频道有个节目想必大家都看过,那就是——《走遍中国》!
2010年4月27日,《走遍中国》走到漳平来了,他们分成了三个小组:一组赴永福,拍摄《高山茶缘》;一组在城区,拍摄《九龙璧石》;再一组则去了赤水香寮,拍摄《百姓古村》。我跟着最后一组,也是第一次去了那个传说中的“百姓古村”,在帮忙扛三角架的间隙,纪录下了央视的哥们儿干活的过程——这就是此片讲述的内容。
经过一个月业余时间的修修剪剪,总算可以成片,阿门!

——————————————————————————————

 

可惜没有人打出解说词,不利于网络搜索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