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表现性教学与表现性教学评价   王钰城

(2011-05-27 13:30:41)
标签:

表现性教学

表现型教学评价

教育

分类: 教学研究

      表现性教学与表现性教学评价

 

上海三知教育理论研究所王钰城所长201155在温州平阳县第二职业学校作了系列讲座之六——“表现性教学与表现性教学评价”。通过这次讲座老师们感到对于表现性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以后这方面的教学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讲稿提纲:

一、表现性教学的概论

   (一)表现性教学的理念 ——“ 每个学生都能有良好的表现”

  “出色/最佳表现”应该为学校师生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人人能表现,处处能表现”——学校精神。

(二)表现性教学的特征

1.本质上是指向表现性学习

2. 关键是操练、实践与应用。

3. 指向能力的培养,在表现中获得经验。

   (三)表现性学习的结构

         乐表——内在动力

         敢表——基本能力

         善表——外显行为

   (四)表现性教学的操作

         确定能力   设计作业     组织表现     评价表现

         在表现中学习,在学习中表现。 

(五)表现性教学的原则

1. 主体性原则。关注培养学生的主体表现意识、自我实现的需要和主体行为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现、以我为主、合作共享。

2. 操作性原则。通过作业,以活动为载体,手脑并用,做中学。

3. 学科性原则。每门学科不同,其学科学习能力不同。

4. 差异性原则。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5. 互动性原则。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主体与环境的交互影响。

(六)表现性教学的策略

1.课堂组织形式策略

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表现的课堂组织形式,为学生个体最佳角色表现创设条件。

2.课堂氛围营造策略

要以培养学生敢于尝试,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为出发点营造课堂氛围。

3.创设表现载体策略

搭建交流平台、设计多种形式作业、组织不同活动等,以课堂教学过程为主要载体,以课外兴趣小组为辅助载体。

4.多元激励评价策略

实施评价创新,形成对学生表现的新评价机制与标准,采用加分制等,对作业、阶段考查卷面上有不同的特别见解予以鼓励。

5.鼓励尝试探索策略

通过表现尝试探索激发学生表现欲望,锻炼表现胆量,积累表现经验,体验表现情境,提高表现能力。教师要善于设立激励目标,运用激励语言,采用激励方式,形成激励氛围。

 6.实践作业操作策略

突破传统作业观念束缚,精心设计可操作性的作业,促进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科(专业)能力。

7.增强表现意识策略

通过激发学生的表现兴趣、欲望,增强表现行为的主动性,通过表现成功反脯学生表现。

8. 共同交互表现策略

师生在共同的表现活动,互相促进,提高表现能力。教师在参与中指导学生表现。

9.给片蓝天飞翔策略

多一些靠近、多一些发现、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开放、多一些空间、多一些时间、多一些舞台、多一些民主。

10.杠杆激发潜能策略

   ——给学生们一根“杠杆”,激发他们巨大的潜能。

 

二、表现性教学的评价

   (一)表现性教学评价的定义

         这是指对学生学习与实践中的学习行为改变的评估。

        目的是引导教师实施表现性教学,推进学生的表现性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教师”

(二)表现性教学(学习)的评价标准:

         标准的三个维度:

             表真----价值正确,符合情境

       表好----发展能力,显示能力

       表新----多元思维,展现创新

表真解决表现什么,是基础,也是是态度;表好解决怎样表现,是目标,也是手段;表新是上述两者的拓展与延伸,亦是个性化的体现。这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三)表现性教学评价的内容

     1. 对象指向:评价教师的教,又评价学生的学

     2. 内容指向:能力、作业

     3. 过程指向:表现度

     4. 目标指向:落实度

  (四)表现性教学评价的方式

     1. 对教师教学的直接观测(教师的表现)

     2. 对学生学习的间接观测(学生的表现)

     3. 评价主体: 教师、学生(自评与他评)

  (五)表现性教学课堂评价表(略)

     主要结构分为三个板块: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的课堂表现、课堂设计与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