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天在网上看到两段片花,郭敬明的《小时代3》和韩寒的《后会无期》。前者奢靡华丽造梦空间,整个一白富美 +
高富帅的MTV,你要知道他的作品受众是谁,就会理解炫富无底线并情节全无脑正是吸金大法,预计票房将创新高。后者画面灰暗风格阴郁,里面的曲子一股《三套车》味儿,如果把该片剪辑插入张国师的《归来》(我没看此片,这里纯属想象)的话我想应该毫无违和感
……
这是八零后的情怀吗?花哥不得不感叹:小韩受老韩的“影响”实在是太深重。我觉得寒导的少年英名,可能会在处女作上映后呈断崖式下跌。
BOSS出国后,嘱咐我开通微信,以方便联系。我的微信今天满月了,竟然一次也没和他联系过。这样也好,就不给美帝野心狼收集咱信息的机会,眼瞅着我天朝大移动的终端在你美利坚合众国信马由缰恣意漫游,调戏监控信道,就保持静默,急死他们美国佬。
微信开通当日,五十多个好友申请,多数不知道是谁,但我初来乍到一个也不敢怠慢,全按同意。随后我用一整夜的时间逐家去翻地,有图有真相,无图者运用归纳法、比类法、推理法、化骨大法
…… 等侦探学技术一探究竟终于十知八九。
我的手机号码薄人数从不破百。非常重要的人不需要存其号码,不常联系的人也无须存其号码。尤其是近几年来我的电话费很省,除去推销的还有约酒的,我经常会整天都没有来电。
入微以来才发现,朋友圈里:有伏枥老骥、有少年才俊、有高大全、有白骨精 ……
日常周遭人群原来全有微信啊,有人甚至不止一个。颇令我友邦惊诧!
更诡异的是:那些平日表现严肃、文静的,在微信上都是活跃分子;现实中一本正经的人,都有一本不正经的微名;而生活中活泼外向的,在微坛统统沉默是金。
我最受不了的是:每天一开微信,弹出的多是微友转载,千篇一律的心灵鸡汤 ——
你说我在博坛整天被熊英俊的【心灵乌鸡汤】灌得已是五迷三道营养过剩,再到微坛兜兜转转岂不是更会消化不良?
明天一到公司,就让同事帮我去掉微信。 嗯,系铃还须解铃人。
非常
加 
潇洒哥进去了,大飞哥和傻标还会远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