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百仙酒創始人 ——
李百山大師
本文发表时间:2010-02-24
酒一直不是我的最爱,即使它可以使人成“仙”。
“不勝酒力”甚或“不剩酒粒”,那是仙的境界,而據說人在山中也可成“仙”。
我面前就有“仙”人,姓李,名百山,從台湾山脈而来,當今台湾最富盛名的釀酒大師,而“大師”,通常是指能把小事做成“大事”的人。
這回大得出奇,他釀造出了成仙的“百仙酒”,釀得很徹底。
先說酒。
最古老的實物酒是伊朗撒瑪利出土的葡萄酒,距今三千多年;中国最古老的實物酒是西安出土的禦代御酒,據考證係糧食酒,至今仍香醇可飲,謂之一奇!
但酒绝不單是簡單的酒,早已延伸成為一種文化型態和文化現象,比如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其内涵也就不同,精彩纷呈。
考古發現,中国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曾出現了酒字,並與酒有關的醴、尊、酉也一併出現。《詩經》中有“即醉以酒,即飽以德”(《大雅·即醉》),“酒者可以養老也”(《禮記》),“酒以成禮”(《左傳》),可見酒存在着多種用途。
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黄酒。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國人發明了蒸餾法,從此,白酒成為中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傳說釀酒鼻祖是杜康,因為有一次偶而把高粱米飯放在樹洞中,時間久了,發酵成了酒,所以開始名叫“久”,後来才有“酒”字。
文化再多,但终須有酒,得是可倒入杯中之物,於是需要對酒透析一下:
化學意義上的酒是指含有酸、酯、醛、醇等多種化学成分的混合物,此物飲用後幾分鐘,會被血液带到肝臟,在肝臟過濾後,到達心臟,再到肺,從肺又返回到心臟,然後通过主動脈到静脈,再到達大腦和高级神經中樞……進而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產生奇妙的作用。
酒的生理及心理作用雖奇妙,但百山大師更是奇妙,但見桌面上擺满了眾多玻璃器皿,在我看来彷彿把房間所有能搬的瓶狀物全都搬將上来,讓人感覺不像是研究酒,倒是在搞化學。
問題是,酒瓶並不算美。
經驗告訴我,器具越是不美,其技藝越是值得肯定,這好比世間的寶劍,最好的斷然是最不起眼的那把,比如玄鐵劍。
李大師的酒具中有酒,不同的酒,釀造到不同程度的酒,但我欽佩的是,他用相信的眼光看着我,好像我定然會有品評家的高度。於是我接過他遞過來的一杯杯的酒,說實話,雖然被賦予這樣的高望,但如此飲法,實在算不上高享受。
所幸,七杯過後,大師有發問,而我也有反問,我说大師你為什麼剛才不先發問而先讓我先喝那麼多的酒?
大師说,别急,我且問你,什麼樣的酒算是好酒?
我本想說世無好酒,遺憾的是受了鲁迅的教導,說成了世上本無好酒,因為别人說得多了是“好酒”,並說了好久,那一定就是“好酒”!
大師说:這是人云亦云的境界,不過也算有境界。
我說,那麼我問一個有境界的問題:好酒號稱用千年古窖發酵,你說用千年前的微生物發酵,我很擔心衛生問題,比如霉菌什麼的?
大師說,你雖不善飲酒,但提問題卻很好。
我說,大師我喜歡你的性格。一千年前的古法,是一個什麼樣的科學環境?一千年下來,還是一樣的模式,這也不符合科學發展觀。
大師說,你聽好,酒的好壞在於兩步驟,第一步,靠麴發酵,第二步,靠做酒,就是要把第一步中不好的成分做掉,如何做掉這才是關鍵。你知道有些酒為什麼難喝嗎?因為酒中除乙醇外,還含有有機酸、雜醇等,有機酸帶酸味,雜醇氣味難聞,飲用時當然澀口刺喉,所以難喝。
你再喝喝這杯酒,看看有什麼不同?
我再舉杯,飲盡,發現味道醇美,乾淨,與眾不同。
大師说,知道老酒為什麼好喝嗎?
我趕緊說不知。
大師笑着说:酒在長期儲藏的過程中,會把有機酸能與雜醇相互酯化,形成多種酯類化合物,每種酯具有一種香氣,多種酯就具有多種香氣,所以老酒的香氣是混合香型。濃郁而優美,由於雜醇被酯化而除去,所以口感味道也變得纯正了。但一些壞的成分卻未必能百分百的除掉。
你剛才喝得正是我所釀造的“百仙酒”。百仙酒正是洞悉了這一關鍵所在,巧妙地除去了一些雜醇,形成了多種酯類化合物,使酒的味道更加乾淨醇美,最重要的是除掉了酒中那些壞的成分。
李大師略有停頓,意味更加深長,說出了本篇最至關重要的一句话:這是中國白酒之所以難以走向國際的原因,希望大陸同仁好好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我說是該“蘇醒”一下,别千百年總是走一個死胡同。
由於建議來得志同道合,大師會心地笑了,而我卻笑得更加惬意,因為我有一個問題正等着他。
我對大師说:鹵水豆腐够土,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愛吃呢?
大師笑着说,口裡的東西總是蕴含着傳統,但有幸的是它總是被塑造成傳統。核心是要除去有害的東西。造酒,“蘇醒”了才會有第七重的境界。
30日後,北國冰城。
我用百仙酒招待密友,席間方用心品得其口味纯淨,悠然見遠,綿長發力,满口留香。遂醉倒,其間美夢不斷,不吐;翌日,猶有餘味。
……
好酒。
頭一次稱酒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