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面的博文里,先后向博友推荐了大约100部电影。
今天,我想再聊几部。
《冷战风云》。分为三集,分别是“间谍戏”、“动作戏”、“惊险戏”。第一集讲冷战的起源,CIA和KGB的对立斗法及相互渗透;第二集主要叙述匈牙利民主起义和古巴猪湾战斗两大历史事件;第三集的重点放在间谍与反间谍之间的鼠猫游戏。
同样是间谍题材的电影三部曲,我认为《冷战风云》要远胜《谍影重重》。前者展现出的宏观叙事能力、还原史料的人文价值、还有对世界政治的反省与批判、以及浓厚的人性光辉,可以称得上殿堂级作品;而后者的卖点只在于靠一场接着一场的凌厉打斗吸引观众眼球,是典型的好莱坞快餐,当时看得过瘾、内容随即忘光。
《冷战风云》故事的跨度40年,从上世纪50年代直到90年代。影片没有将人物脸谱化,敌我双方是为各自信仰而战,因此都配称忠诚战士。如果没有坚强精神坚定理想,很难解释间谍能够无惧出生入死并忍受孤独苦楚,从这个意义上说,间谍是世上最纯粹和最高尚的人,而政客是世上最肮脏和最卑鄙的人。
这部电影值得一看。适合认真、安静地看。
聊到这,可能有看官打断我的话题发问:“花哥,为什么总是不推荐国产片呢?”
呵呵,我不同意钱老夫子的观点,我认为看鸡吃蛋的要求技术上是科学的法律上是合理的,否则难保我不会吃到病鸡下的坏蛋。
不知是体制、道德还是其它原因,中国导演的工作重点或者说主要目的就是跟演员睡觉。谁若不信请告诉我:哪个导演不是?
给你再多钱,导演不行,照样不灵。更何况,如今的投资人譬如地产大亨,出发点也还是为了泡妞呢!
“第五代”早已江郎才尽,如今彻底沦为骗子。后续的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模仿国内同行,二是模仿国外同行。在两种以外还有另类:比如叼个烟卷满嘴TMD冒充硬汉实则软蛋,再比如以恶俗的耍嘴皮子号称贺岁大片。
模仿国内同行的,以展示国人愚昧来讨老外欢心,走的是《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老路数,代表人物有:王某、贾某、娄某等。
模仿国外同行的,直接山寨国外的个性导演作品,例如:宁某直接克隆盖·里奇。还真让他蒙昧、唬倒了国人。
我接着开头的话题,继续推荐影片:《两杆大烟枪》、《偷抢拐骗》、《摇滚帮》。这是盖·里奇的黑帮电影之伦敦三部曲。好吧我再来提示一下:看完它们尤其是前两部影片,你是不是觉得《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
很有意思呢?
说到黑帮电影,我以前提到不少,这里补充一部:《纽约黑帮》。黑帮题材的美国影片,以描写意大利帮派居多其中的佳作是《教父》,而描写爱尔兰帮派的我只能说得出一部《杀死这个爱尔兰人》。不过,《纽约黑帮》的宏观叙事能力显然最强。我要特别提醒的是:国内媒体动辄尊那谁谁为戏骨,你见过《纽约黑帮》男二号
—— 男一号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这部片子里简直要被忽略 —— 可能会重新定义对“戏骨”的认识标准。
从文化的角度,更容易为国人理解的香港的黑帮电影。
首先来说,黑帮题材电影不是谁都能拍的。局外人,就是让你拍,也极难拍好。好莱坞,香港,莫不如此。
《教父》是派拉蒙的作品。而派拉蒙公司创始人,就是著名教父之一。
香港的电影公司,数来数去,不外乎是新某安、14某、和字系的旗下产业。其故事大多有原型,试举几个例子来说 ——
《暗花》里面的“洪先生”明显是影射何大亨,而《伊莎贝拉》更直接,索性是何超琼客串出镜,甚至台词里很干脆地说出:“爸爸也没办法,时代不同了,他选择做污点证人,谁也不能就杀了他。”(大意台词)而《龙城岁月》和《以和为贵》里面的情节,原来就是和胜和的真实写照
—— 看看有关香港黑帮选举活动的新闻报道就知道了。
但是如今,香港电影,确实有几年出不来佳片了。
老美是比较客观的,从其大片的叙事来看:多有对本国的揭露与鞭挞。只有在一个宽容、自由的制度环境下,才有可能创造出可以传世的优秀作品。而这样的国度,进步力是惊人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