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告诉我,南京房价贵不贵?贵不贵?我发现,我问了两遍,只有三分之一的观众回我‘高’,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三分之一是想买房的,另外三分之二是有房的,而且有的还不止一套,对不对?”
周立波这次巡演是以经典的“我为财狂”专场为基础,所以钱、房价、工作、银行、按揭占了整场演出话题的一半,“房子是不动产,不动产是什么?就是当你有事的时候,它会一动不动,让你很惨。我可以毫不负责任地说,房价在10年到15年后,肯定必跌!为什么?这与我们的独生子女政策有关。1978年,全国有864张独生子女证,现在,32年以后,全国的独生子女达到了1亿4000万,这已经不仅仅是现象,独生子女是世界上的全新物种。爷爷奶奶有一天要走,一套房;外公外婆有一天要走,两套房;爸爸妈妈有一天会走,三套房。找个门当户对的女孩,也是三套房,一共六套房,两个人再按揭一套房……十几年后,你会看到满街手里有六七套房子的中年夫妻,但是他们付不起水电费,所以就要将房子抛售,于是房价就必然会大跌……”
“白领是什么?就是领来的工资全部用掉统统白领;蓝领呢,就是每个月钱少得让你根本懒得去领!所以我劝白领们,40岁前,财务没有实现充分自由前不要买房。那你问我怎么办?租房啊,周立波就是租房的……”
以上文章摘自《凤凰网》。
我引用前文,肯定不是为了赞誉周立波或者其所谓代表的上海清口。当然,引用,致谢还是必须的。谢谢周立波,谢谢凤凰网。
读完前文的第一段,可能有博友会有疑问:三分之一?不会吧!没钱人还能看得起周立波演出?
这并不稀奇。就像花哥,还时不时地看芭蕾、听歌剧呢,不也照样是穷人!
说到了芭蕾、歌剧了,下面聊点家长里短。事体,也沾点高雅艺术的边儿。
刚才花嫂给我讲:“儿子的音乐老师今天卖票,一家三张,周六晚上去艺术中心的音乐厅看管弦乐队演出。刚开始要买两张她不同意,我说我老公在艺术中心打工、我们去看演出本来就不用买票的,她才答应。我随后又想想,为表示捧场的诚意,买了贵一点的坐席。”
我夸奖花嫂:“我老婆处理问题真妥当!”
“先别得意,”花嫂说,“音乐老师又专门交待,过段时间要去维也纳观摩,家长必须跟团。费用嘛,一个人两万。”
“啊?”我当时就震惊了!
儿子入学才一个月,已经花掉我一台多iPhone4的钱了 ——
刚报到时,老师就动员家长积极对孩子开展全面的素质培养,学校开设有琳琅满目的兴趣班总有一款适合你,但是,这不在义务教育的范畴,有偿服务明码标价。我正视每班一百多名学生的现实,出于担心儿子被遗忘在爱心的角落里之考量,经征求他意见,选了管弦乐团和围棋班。当然,钱花到哪哪好,所谓艺不压身嘛,凡事略懂一点人生不会乏味,最起码,将来追女朋友的时候,也敢号称多才多艺有为青年呀。
花嫂开导我说:“现在都这样,别觉着委屈。咱们一位朋友的孩子去年入学,也是热点小学,报了舞蹈班,今年夏天学校组织坐船去韩国,旅行社团费只要三千,可是老师领导大家踊跃购物,每人少的都花了两万。”
我默不作声,心想:就我这能耐,连折腾带扑腾,还不得“因教致贫、因教返贫”呀 ……
花嫂最后严肃地对我说:“没什么可怨的。多挣钱,才是王道。”
老婆说的,哪会错呢!
只是,到底什么理由让每个人不顾一切地设法挣钱、又有何种原因让人们急功近利只争朝夕没有安全感的样子?
我坐在这里想了一阵子,终还是没有明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