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种火灾,两样结局

(2011-08-29 21:34:04)
标签:

普及消防知识

分类: 工作

 

    8月24日晚上10点左右,上海宝山区宝钢医院外科病房大楼裙楼突发火灾。此时,一名已经全身麻醉的病人正在手术室接受截肢手术,手术室内有至少6名医护人员在场。这6名医护人员发现隔壁房间起火后撇下手术台上正在进行手术的病人撤离,患者最终窒息身亡。

    网上一片骂声,指责这6人冷血。花哥为他(她)们感到冤屈。据本人了解到的内幕情况:起火时,该6人当中有护士使用手持式干粉灭火器进行扑救,未果 —— 面对这种情况,逃命是求生本能、无可厚非,否则只会造成更多伤亡。

    大家都知“水火无情”这个俗语。但是普通民众根本不晓得:火灾从“初起”到“蔓延”再到“猛烈燃烧”,间隔是以来计算的。在“蔓延”阶段已经极难有效遏制火势发展,到了“猛烈燃烧阶段”基本上神仙也救不了 —— 谁不信请回忆一下:已知的每场大火,所谓的“消防队员奋战 N 久终于将大火扑灭”,哪里是“扑灭”的呢?N久时间,能着的全玩完、燃烧结束而已!因此,“初起”阶段,是扼杀火魔的最佳时机,此时若不成功、十有八九便会成仁。

    尽管这6名医护人员未能将手术病人安全转移,也不算主观过失。毕竟,不能按消防员的技能素质标准来要求医生和护士 —— 就像不能冀望消防员胜任操刀外科手术一样。况且,他(她)们在发现火情时使用灭火器扑救,应急操作规程合乎要求、勇气亦可嘉,虽未成功但已尽力。再说,不逃跑、坐以待毙同归于尽,这是人道精神吗?

     

    两天后,8月26日晚上11:30左右,河南省登封市中医院病房楼手术室突发火灾。由于火灾自动报警电子设备已投用8年,碰巧当日主机故障正在维修,所以消防控制室并无信号反馈。但是自动喷淋系统反应及时,温敏玻璃柱爆裂后压力水源通过洒水喷头将烈火浇灭。

 

    这两次火灾,都发生在医院的手术室,起火点都是消毒柜内的臭氧发生器。不同点在于:后者的自动消防设施更具完备性和可靠性,其火灾被消灭在初起阶段 —— 生死存亡,往往只一线之隔。魔鬼隐藏在细节。

    我为什么会了解上述内情?因为:登封市中医院的消防系统工程就是本人主持的,而且从2003年验收投用起一直由我的部属团队负责维护。

    医院是火灾高危区。一来易燃物多、再者行动不便者众、第三疏散环境恶劣 —— 君不见,大医院的走廊都摆满了加床?!想想都让人觉得恐怖 ……

 

    将话题引申开来。当前建成投用的大量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是个复杂课题。

    我在这里仅举一个分部分项例子。还拿上海来说吧,那次静安区大火。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留意的细节:电梯停在半途、里面的人无一幸存。

    多数人并不知道:历次火灾的统计数据,绝大部分遇难者不是被烧死、而是被熏死的。有毒烟雾、高温气体灼伤致使呼吸道水肿,均能令受困者迅速窒息、丧命。

    按说电梯前室是独立防火分区,通往两侧楼宇内走道及疏散步行梯的皆为甲级防火门,该门要求常闭并且耐火时间(即背火面升温至摄氏200度的时长)不低于2小时,而且均设有机械排烟和正压送风系统以及自动喷淋系统,理论上应该是相对安全的。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通行方便,该区的防火门大都被人为设置在常开状态。如此一来,倘若失火,烟雾和火焰卷入电梯前室、电梯竖井很容易形成“烟囱效应”,电梯内乘客命运可想而知 ……

    有懂消防理论的博友可能会问:电梯不是有火灾迫降功能吗?

    没错。所有的客梯(包括消防电梯)都应该降(升)至建筑首层并常开舱门,这就是电梯的火灾联动迫降功能。

    但是,就事论事而言,其理论和实践很难重合。

    国内现行消防规范相关技术标准是:感烟探测器一点报警,主机联动的项目有:电梯归底(首层),事故广播,解除门禁,启动防排烟(电梯前室本层及相邻层的正压送风启动、电梯前室本层及上层的机械排烟启动、相关的防火阀打开或关闭、疏散楼梯间的正压送风全部启动),点亮本防火分区及相邻防火分区的火警闪灯,降落防火卷帘(用作防火分隔的和用作通道口的有不同的降落模式)和挡烟垂壁。感烟探测器两点报警,或一只手动报警按钮报警,主机联动的项目有:切断非消防电源。此外:触发消火栓按钮可直启动消火栓泵,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动作后可直启动喷淋泵,等等。

    上述功能的检测,靠模拟火灾,即吹烟。先吹一只探测器,看相应效果,再吹第二只。可是事实上:一旦真火,探测器往往一只以上在极短时间内报警,于是直接联动到切断非消防电源,这样问题就来了 —— 过去的高层建筑,普通客梯都是单回路供电,还没来得及迫降归底(停在首层)呢,就遭遇突然断电,只能戛然悬停半途 …… 上海静安大火的电梯轿厢多位死者,我分析判断应是遭遇此劫。花哥猜测究竟对否?真相,怕是永远在历史之外吧。

 

    这些年,GDP光环催生出大干快上遍地开花的工程建设,不能往深里说。政绩为王大环境下,很多东西容易被忽略。设计、施工、验收在城建狂飙的过程中需要检讨和完善的地方有很多,昨天和今天的草率行为,明天势必要偿还欠账、或付出沉痛代价。

    就说上面的电梯联动问题。首先,业主应合理投资,变配电所的分区供电装置要细化、二级柜和三级柜的数量尽可能冗余,以多分路控制提高断电的安全性。其次,施工企业应有合格的技术、组织、策划能力,比如说:增加监视模块和控制模块,逻辑编程在确认电梯归底反馈信号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切电联动。第三,可以改造客梯,加设直流电源及逆变器,外部电源突然断电时,按照迫降模式(写入这个程序对于电梯厂家来说非常简单不过)安全归底,当然,蓄电池本身的重量,可能也是影响决策的负面因素。

 

    我所说,乃一己之言,不足全信。只是,了解之,聊胜于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