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Give  me  a  face

(2010-10-26 14:46:43)
标签:

乡风在变

分类: 乡恋

 

    国庆假期回故乡,县城有我兄长的朋友执意盛情款待安排后勤,我兄长一再推辞,该朋友简直要生气:“你回来,没人安排,显得你混的差、你没面子;你回来,我不安排,显得我没实力、我没面子;咱们俩都不是失败人士,也丢不起面子;所以,你必须让我表现。”已经说到这个份上,要是再坚持谢绝的话那就不止是面子的范畴、而要上升到损人尊严的高度。于是我和兄长两对父子就只好悉听尊便乐享其成吧。

 

    我的故乡是资深国家级贫困县。

    那里,民风平和、少有纷争、得过且过、小富即安,这也可能是经济落后的重要人文因素。

    人们讲求道德约束力量,对错误的惩罚,舆论谴责比法庭审判还要有效,大家把面子看得很重要。这应该算是是农耕文明的一项表征。

 

    谈一谈跟“面子”有关的两个话题。

 

    吃肉

    我小时候,人们吃肉的几率跟现在现在买彩票能中大奖差不多少。婚丧筵席和过年走亲戚都能碰上肉,但吃不着。

    那肉叫“烧肉”,其做法是这样的:五花肉分成条状,放大锅煮熟,捞出沥水,抹蜂蜜,入滚油锅里炸,收水片刻、起锅、抹蜂蜜、再炸 …… 如是三、五次,肉坯基本脱水并表面呈枣红色。待客时,切成薄片在陶碗里码齐、撒上姜丝葱段、放入笼屉蒸透,上得桌来喷香四溢,挟一片入口即化 ……

    为何吃不着?因为,我们从懂事起就被家长严格灌输铁律:去别人家不准吃肉。

    红白喜事待客是流水席,就是时下城里流行说法“翻台” —— 亲戚多、村子大的情况下可以翻台四五次、从中午吃到天黑。可是谁家也买不起许多肉,通常只够一轮的摆放量,你要是吃了,后面的轮次就会无肉可摆、主人会极没面子。

    而春节走亲戚,客人吃饭自律守则也是异曲同工。

    当然,也有基于不同原因打破这一潜规则者。但无一例外会为人们鄙视、唾弃。

    后来,日子越来越好过,吃肉成了平常事。再后来,招待客人的剩菜(荤菜)越来越多。

 

    喝酒

    我很小的时候,在我们家乡,喝酒属于比现今打高尔夫还奢侈的高端行为艺术。

    我家偶尔会摆酒摊,大都在冬天。客人有我父亲的同事,也有我家亲戚,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至少和我家一样穷。现在回想起来,我父亲就是给来宾提供一次改善伙食的机会。那时的菜,就是一颗白菜加一只萝卜(我家平时也舍不得吃、存放在红薯窖里)。白菜心切碎撒点盐、萝卜的上半段切片撒点盐,两个凉菜有了;白菜叶炒熟、萝卜的下半段切丝炒熟,两个热菜有了;父亲自柜子里摸出一瓶“鹿邑二曲”,将酒倒入黑陶酒壶,放火堆上煨热,斟进酒盅,几人举杯慢饮,吱的一下入口,轻呵一声,无比享受的样子 …… 酒喝完,母亲在那边也将面片擀好、白菜帮切成菱形块,一起下到清水锅,稍等片刻,一人一碗热腾腾、清香扑鼻的面片汤入手 …… 其实我家没有招待客人的实际经济能力,而且,我兄弟几人都在上学。我父亲从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未偿还的合作社贷款尚有200余元本金,加上利息合计两千多元,到1994年才全部偿清。实际上其中有些贷款按政策规定是可以豁免的,但父亲不肯。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等我年龄再大些,喝酒开始普及,但是仍然属于高消费。你到别人家喝醉、最好被人用架子车拉回来,那是主客双方都有面子、特别骄傲的一件事情,可以让你昂首挺胸颇一段日子 —— 看,有人请我,还请到醉,我混的行吧;别人到你家没有喝到吐,简直是你们家的接待失误、甚至极大耻辱,太丢人啦 —— 请了客都不好意思对外说。

    (呵呵,讲到这里,肯定有看官发问:花哥是不是该对号入座了!)

    现在,喝酒已是常态。鹿邑二曲?谁还喝那!大城市流行啥,那里就喝啥。而且,明知道喝的“茅台”“五粮液”全假,还都喝得跟真的一样。

 

    从吃肉喝酒这些事,不难看透社会,也能读懂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