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文章,禁止转载★
时代背景,发展变化后的类型
一口气讲了可能有些乏味的先行理论,接下来按照惯例,讲述一样东西总是要不厌其烦的从其来龙去脉讲起,只是我们也都知道许多如今流行的东西当初的起源显然都不那么流行,就算引经据典放在别人眼里也多半是过气的古董货,就好比如果要举早期萌番里捏他动画的代表,就应该提到《迷糊女战士(EXCEL
SAGA)》和《阿倍桥魔法商店街》这两个名字,分别播出于99年和02年的这两部作品一个出自JCSTAFF一个出自GAINAX,来头不小之外制作阵容上也都可圈可点,更重要的是里面的捏他放到今天来看也是堪称一等一的神来之笔,从大片电影到恋爱游戏,每集都有不同风格的演出充满了对各种经典桥段的致敬或恶搞,只可惜这两部动画多少都有些生不逢时,尤其是前者很多人当年看的时候根本还没能适应所谓的无厘头风格,导致稀里糊涂看完后也没明白要讲什么就此淡忘了,要是放到今天的话恐怕各种视频网站上早就是一水的“神作”“超展开”等弹幕刷屏了,笔者这里也特别推荐那些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找机会补完一下,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https://wx2/large/68eba803ly1fls47rprkwj20sg0lcwhl.jpg
太早的例子暂且放到一边,以这几年为例,代表性的捏他萌番就已经为数不少,《校园迷糊大王》如此,《旋风管家》如此,《幸运星》如此,《学生会的一己之见》如此,《只有神知道的世界》如此,再如《濑户的花嫁》《玛利亚狂热》《绝望先生》《潜行吧奈亚子》等一批简直就是为捏他这个词量身打造的作品更是如此,而如果连那些偶尔出现一两个捏他的例子也包括进去,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起码八成以上的新番都离不开捏他手法的运用,就如经典本身曾是流行一样,对经典的模仿也一样有着流行的理由,还有两部最典型主打捏他的作品《贫乏神来了》和《公立海老栖川高校天闷部》,前者播出动画后,迅速被评为同样出自JUMP系漫画改编的萌版“银魂”,一定程度上已经反映出了这里面的恶搞捏他水平,也是香菜加持的女主角不惜破坏形象演出的转型之作,至于后者从一开始就宣告脱离漫画自己搞捏他路线,每一集从片头开始就不遗余力的捏他各路经典,连标题的图案风格都做到原汁原味,到最后大家看这部作品的目的一大半都只是关注它这集又毁了哪一个童年……
https://wx2/large/68eba803ly1fls47wbndoj20sg0lctb3.jpg
实际上如果着实论起来,虽然一方面动画因为声色俱备,在表现捏他上来得更有张力,但也因为这种地方容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尺度上往往还是许多原作,漫画游戏轻小说玩得更加肆无忌惮一些,许多作者在捏他前就做好了“这部肯定没法动画化”或者“这段动画化必然会被改掉”的觉悟,到时候就看制作组面子有多大了(当然也有反例,如天闷部就纯粹是动画自己想玩的结果),像动画版的奈亚子在许多人看起来已经是玩得够放肆了,但其实原作小说就只有更过之而无不及,每个单元里后面译者加上的对捏他的注释就有好几页,而且乱七八糟什么领域都有看过后才明白哪个制作组也根本没法原封照搬。所以如果大家要想对捏他作品有一个更广泛的了解,就肯定得去了解更多跨媒体的作品。
这方面笔者就还是要谈及一直以来格外关注的轻小说领域,萌系轻小说最近几年里表现出的明显趋势之一,就是名字越来越长……错了,虽然也的确是一种普遍现象……就是行文上的随意化。虽然从轻小说的原始出发角度,本身就是力求让大家轻松阅读才得以命名的小说,但之前的轻小说还可以说会尽量保留传统故事的流程,多在设定背景和角色性格上下功夫,而如今的轻小说完全可以放弃起承转合这一套,单靠无厘头剧情或者对话流就撑起一本书——没错,最容易想到的始作俑者就是学生会系列,笔者这里不是要阐述这种手法的好坏与否,只是单纯的叙述一个客观事实,现在不少轻小说本身的确就是随意到了一种甚至难以评价为“小说”的地步。
这就导致在这部分轻小说中的“自产自销”尤为严重,简单的说,上个世纪最初一批捏他的作品,恶搞的对象可能是电影文学这种其他领域的经典,世纪之交的一批作品捏他对象可能是上个世纪的国民作品这种前辈,到了现今轻小说的捏他表面上看起来可以的选择只有更加增多,但实际上取向反而是越来越小众,也就是所谓宅倾向更加明显,许多轻小说里频繁的捏他就只有同样熟读轻小说的读者才明白是来自什么,而且和早些年若有若无的暗示风格不同,现在轻小说的捏他都生怕大家看不出这是捏他,往往前一个人说了一句捏他后一个人就迫不及待的点破,或者,作者直接在旁白吐槽自己这种捏他的行为——把读者心里要说的提前表达出来,当捏他成了本体而不是点缀,就很难对一本纯靠捏他支撑起核心的作品做出一个合适的评价,从这个角度来说和萌对一部作品本身的影响因素是类似的。
https://wx2/large/68eba803ly1fls48kagt9j20xc0n3gpw.jpg
前景未来,取决于读者眼界
回过头来揣摩创作者最初的心态,开始在作品里采用捏他的目的是什么呢,一部分是出自对原作品的熟悉了解,一部分是因为这种做法取得的效果,实际上不论是真正意义的致敬还是反面意义上的恶搞,捏他给大家带来的感觉总是轻松幽默大过严肃正经,所以适合捏他的作品本身也得符合这个风格,你在Clannad或者魔法少女小圆的最后几集来个搞笑捏他则可想而知……至于那些把捏他当正餐的作品更不用说,大家看的时候就已经心里有了定位,就是看这份乐趣。
由此引申来讲,捏他在创作上有另一个先天性的优势,就是站在已有的基础上,对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前作,这种再创作不管从那个角度出发都是一种新的乐趣体验,说得偷懒点还可以省去塑造新角色新剧情的时间事半功倍,是的,笔者这么说大家可能已经联想到,这个说法一样可以套用到同人创作中,实际上同人和捏他的组合就是最常见也是最般配的,而且以同人的立场还可以玩得更过火无视这样那样的一切问题,所以不管是哪部作品的本子尤其是东方同人在内,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也往往是那些玩各种捏他梗的部分(不和谐的另说)。同理随着网络流行普及后,大量来自网络的捏他典故也融入到了作品中成为新一类的捏他来源,比如日本最大的网络论坛2CH就是诸多二次元流行词的发源地,许多轻小说也毫不掩饰的直接引用出自上面的捏他,这种文化上的隔阂对国内读者而言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https://wx3/large/68eba803ly1fls48qr4n8j218g0xcjxn.jpg
萌与捏他,本身也许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两者都成为二次元文化里发展出的一种新独立文化,又都在时下创作中成为主流时,结合起来也是顺其自然的结果,由此才会有我们所定义的萌系捏他向作品。既然都是要捏他,让几个萌少女来表演总不是坏事,反之既然都是要让萌少女来演绎,那么来些捏他活跃气氛也无伤大雅——客观讲大多数作品对捏他的态度还是偶然想到顺手来上一笔发挥,加一点小小乐趣的心态,比如JCSTAFF就喜欢让自己旗下诸多作品的角色偶尔客窜一下,在无关的作品也看到夏娜零使的cos等,也不排除许多作品就是要通过这点来达到搞笑效果,官方自己的心态比同人还High玩出花样的例子……最近的典范就是型月的幻想嘉年华系列,一半来自网络同人创作一般来自官方自由发挥,各种自己捏他自己的桥段被密密麻麻塞进一套作品,经过监督的巧妙安排好最终让大家欣赏到了一场欢乐盛宴,可谓是同类作品中的翘楚之作。
同样和萌系泛滥会有着废萌的嫌疑一样,捏他也有如一把双刃剑,难免引发争议,毕竟捏他本身就是一种要你知我知才有乐趣的存在,越粉丝向的捏他越容易陷入小众趋向的狭隘圈子,就以上述提到的诸多作品而言,在不懂的人看来也难免莫名其妙,而这个问题在捏他趋向愈发宅化后也越为明显,就和后宫向,黑暗向等不同趋向的作品一样,选择服务了某一类观众,就要有准备面对其他观众而来的质疑,也并非所有捏他向都能被灌上“神作”的美名,前几年《听爸爸的话》作者松智洋的另一部作品《迷途猫》改编成动画的时候,原作的剧情虽然谈不上多么精彩绝伦,也多少是中规中矩的正常剧情走向,结果动画制作组不知道是否想要玩一把大的就硬把每一集做成了不同风格的捏他大杂烩,原作者对此据说也是颇多微词,更重要的是从反响和销量来看也没起到什么明显效果……
https://wx3/large/68eba803ly1fls48yan8hj218g0xc102.jpg
总之从短期内的趋势来看,将捏他风格和萌取向结合的作品依然还没有减弱创作势头,而轻小说改编动画的风潮也不会就此减弱,所以当捏他风格成为一种日常对话般的自然后,捏他本意也就成了一种宅间的流行,就如俺妹友少这类作品一旦被大家习惯,原本的卖点就已经不觉中成了定势,所以对将来而言,捏他萌系作品还是会继续这样走下去,知道的越多,从中能享受到的乐趣也就越丰富。
★独家文章,禁止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