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常的世界蔓延成妖异的烟花

(2017-06-16 14:14:10)
标签:

杂谈

  在近些年来,日常系动画渐渐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热潮。以“少女们的日常生活”这一日本经典动画模式,从《K-on!》以来就培育了一批坚定的粉丝团。回顾之前的日常系作品,像《水星领航员》、《南家三姐妹》等日常治愈作品都播到了第三季乃至第四季,看来日常系动画“自古以来”就在日本动画界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下面我们来谈一谈所谓的日常系动画。

https://wx3/large/68eba803ly1fgn08crqnhj20zk0sgqfa.jpg

日常动画的存在方式

  在世间一般而论的概念中,所谓的“故事”都是拥有着一定的目的,比如勇者打倒了魔王,复仇者实现了宿愿,和暗恋的对象终成情侣等等,就好似朝着某个目的地前进的旅客,他坚定的朝着那个方向前进,当抵达目的地的同时,也就是故事落下帷幕的时候。

  与此相比,《悠哉日常大王》就显得非常特殊。她特殊的地方就是——这个旅客并没有目的,在外人看来她好似在漫无方向的前进,谁也不知道她下一步会迈向哪个方向。硬要说的话,出行这件事本身就是其目的。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概念其实并不特殊,这也就是俗言所谓的“日常系”动画。

  不会有令人皱眉的复杂设定,也没有莫名其妙的超展开,登场角色不但可爱,也不用担心她们会被寄生、爆头或是黑化等,观众不需要思考很多,悠哉悠哉地就能被带入到那个平和温馨的世界中去。就此而言,诸如《K-ON!》、《请问你要来点兔子吗》、《花舞少女》、《草莓棉花糖》等等,在这些故事中没有深仇大恨,也没有背负着拯救世界的使命,只有平淡无奇的生活和被周围所感染的喜怒哀乐。

https://wx2/large/68eba803ly1fgn0c0x44bj20zk0k01hq.jpg

这样的故事究竟有什么乐趣可言呢。不理解日常动画的乐趣的观众就会对此嗤之以鼻,甚至认为日常动画只是为了满足萌系御宅族对于二次元萌妹纸的欲望,也没有试图通过动画表达什么思想,这类动画就是“为了动画而动画”的动画。

  不过这样有什么不好?至少能在看动画的时候能会心一笑,这样有什么不好?就像许多观众喜欢看热血动画那样,抱着“不愿面对残酷的现实,希望希望在看动画的时候能够感受到那种纯粹的友情、梦想和正义”的心态去观赏。在日常系动画的空间里交杂现实和梦幻,拉开观众对现实美好的想象距离,得到一份治愈的欢愉。即使故事情节发展温吞如水,画面与音乐也能够慰藉你,就像是躺在软绵绵的床上便能够平静下来,这是由视觉与听觉刺激所造成的体感,犹如剂量轻微的麻药,任由注意力松懈。如果说,热血战斗系动画侧重拉高刺激的水平,用震慑的影像来营造气势浩大的刺激,那么日常系动画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

https://wx4/large/68eba803ly1fgn09ukc0ej20zk0qozqi.jpg

能够有效地治愈也是一种本事

  其实说来,像《悠哉日常大王》这类题材的动画并不是特别受欢迎的热门类型,在很多根据名字来挑片的观众眼里,这是第一眼就会被淘汰的作品。然而,在开播后浓郁的乡间风情、清新治愈的气氛与少女们充满萌与感动的日常却很快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只是每天吃吃喝喝玩玩闹闹,时间就在这样恬淡的日常中静静流走,在平淡和感动中,心也变得温暖起来。睡前看一话,便能在那种优哉游哉的氛围中安睡一晚。

  像这样,让身体层次得到治愈,就是日常系作品的第一种功能。虽然描述起来,《悠哉日常大王》里面也只是看着一群软绵绵的女孩子做着各种事情,实际想要营造出来那股治愈的气氛却没有那么容易,从编剧到作画以及分镜都要拿捏妥当。

  萌元素放过头很容易走位,表现手法特殊哗众取宠也没办法让人放松。提前者的例子容易遭人黑略过不谈,后者就有《物语》系列,一边营造出松弛的气氛,一边给出密集的伪资讯(诸如画面上的招牌、一瞬即逝的小说文本、过度画面时的字卡等),巧妙玩弄人类的认知:大脑会选择重要的部分去看,当着密集的伪资讯却让人不时在意细枝末节,到最后注意力就被牵引分散开来,努力看完一集之后大脑也累的够呛。

https://wx2/large/68eba803ly1fgn0a3yajcj20zf0jzq6j.jpg

  日常生活很像是在水里行走,你感受到阻力是由千丝万缕的零碎小事所构成的。手机话费、钱包里剩下的零花钱,快递因没接电话而拒接派送,妈妈又在督促自己上补习班,国内整治动画导致看部新番都变得十分麻烦,就连吃完泡面配日常系动画治愈一下伤痕累累的内心都变成异常艰难。

  2007年叫好不叫座的《电脑线圈》虽然不算日常系作品,但因为很适合说明治愈这个概念,姑且岔开来谈一下。《电脑线圈》讲述女孩勇子的治疗过程,她没办法克服哥哥死亡给她带来的阴影,爷爷为了治疗她受伤的心,便让她的意识跟肉体暂时分离,安置在代号“4423”的虚拟空间中。在这个空间里,勇子的怨恨与悲恸形成了“道子”。主线剧情的高潮,道子以勇子对哥哥的记忆和可以任性耽溺于自己情绪的4423空间,诱导勇子“留下来”,尽管世界时间往前走,不妨碍勇子活在“过去的现在”,让记忆中的哥哥继续推她荡秋千,直到维生机器失去动力为止。对立于道子的另一个选择,是幼时曾误闯4423空间的优子,她鼓励勇子接受现实,迎接未来。勇子拉锯于道子与优子之间时,优子总算勇敢地告诉众人道子的真实成因,事实终于重建,于是勇子有可能释放自己的负疚感,走出“过去的现在”。

https://wx1/large/68eba803ly1fgn0a7yu53j21hc10khdt.jpg

  治愈不是压抑,不是假装宽容,更不是抛下自己的过去——在没有后悔药的这个世界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治愈是通过反思、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让情绪冲刷、逐渐接受所爱的人事物不会再改变(例如分手而断音讯、死者不能复生)的事实。活下去的意思是自我还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变化,而不会再改变的人事物就只能以记忆的形式与我们作伴:接受这件事,才有可能治愈伤痛。

  进一步说,日常系在意义层次还有一种治愈的功能:实现奇迹。奇迹说穿了就是发生机率极低的事件,我们能理解,但通常没有充足的信息作出解释,甚至不明白要拿什么法则去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不了的就是人际互动的大小伤害,就如《K-ON!》。《K-ON!》当然具备身体层次的治愈效果——萌萌少女,装傻卖萌——然而细看剧情,每一话几乎都是由事件带出不同的主题,譬如第二季第三话中的“鼓手!”,律发现表演时自己总是被大家挡住,不想做鼓手,开始染指吉他、电子琴等乐器。一圈兜回來,发现还是打鼓好,最后通过调整演出位置,大圆满。

  想像(或回忆)一下现实世界的学校,不论是在日本还是国内,《K-ON!》里面部员间的小委屈小矛盾完全有可能从粉红色变成浓厚的黑色。现实中的律很可能就不敢说出来,说出来就可能会被其他人认为自大、狂傲而受到排挤。

https://wx4/large/68eba803ly1fgn0afk9rgj21c50u37bb.jpg

  现实日常生活中,一群同性别的好友针对各种事情天南地北,尽管有可能发生,要像日常系作品那样密集、纯粹,冲突与矛盾不论大小必然会化解,机率极低。反过来从现实的角度考虑日常系作品,那么“我们所度过的每个平凡的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出自《日常》)这句话,至少针对日常系作品的世界而言,是一点都没错的。观众或许不会想那么多,但日常系作品的世界,确实是个奇迹频发的世界;无论是正在学习还是上班的人,日常中的烦恼接踵而至,平淡却快乐的每一天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只能作为一份珍贵却难以再现的回忆珍藏在心底,越是承受着种种压力为生活奔波,那些回忆带来的缅怀情绪就越深刻,当我们偶然在悠哉日和中重新体验了那份仅存于回忆中的生活后,难以言表的感动便充盈内心。

感知无聊也是合情合理

  消费ACG作品的大众,尤其是看惯了巨大机器人或异能战斗的观众来说,说日常系作品无聊,也在情理之中。就像是东京食……哦,不好意思,忘记这部作品已经改名了,《舌尖上的东京》、《进击的一米六》这类作品,为了追上打斗动作,只是将战斗画面描绘出来还不够,分镜也要相对细碎,才能体现出利落与帅气。

  监督会利用分镜来营造出急切的节奏感,诱导观众以他期待的方式来看片,相比之下,日常系作品的分镜与转场就显得变化不大(当然像《搞笑漫画日和》这种表现手法特殊的作品例外)。如果说声光刺激着感知,让注意力一直追着不断更新的火爆场面跑,倒不是说少了这些刺激就会无聊——瑜伽、站桩、静坐等锻炼方式都专注在身体与意识,积极阻断了外在刺激,当事人却不会无聊。用心理学上的定义来说,这种特质性无聊属于一种心境,跟个人性格差异有所不同。

  另外一种无聊就是情境型无聊,属于普适性无聊,在现代社会中就表现在五月病、尼特、逃避工作等状态上面。毕竟我们现实的生活不可能像动画、游戏中那般充满刺激,丰富多彩。绑在一种情境中太久,就自然而然会进入了厌倦期。

https://wx2/large/68eba803ly1fgn0c80w53j20zk0k0767.jpg

  在《悠哉日常大王》的第一话中“转校生来了”,莲华、夏海和小鞠,明摆着住在有”注意牛路过”路牌的村子里,还是要讨论她们到底是不是住乡下。夏海列举东京跟她们村子的相同点,说服莲华她们这也不算乡下,可惜最后还是输给一班公车要等两小时。“乡下”象徵的落后,继续表现在第二话“去杂货店”中,小鞠眼里打扮“成熟”、“出手阔绰”的莹,对比受困于娇小身体和城乡流行情报落差的小鞠,是前两话明显的重心,包括第3话“和姐姐离家出走”,夏海对户外教学地点的期待,都透露出能透过电视获取资讯的乡下,对青春期的少女来说是多么无聊。

  莲华是《悠哉日常大王》中的主角,甚至动画名都用上了她的口癖(のん)。在第一话开头的背景音乐中,有一支直笛声吸引观众的耳朵,有时走音有时落拍,那是莲华边走边吹,而莲华也像她的笛声一样,以她的感知方式指出乡下的趣味。

https://wx4/large/68eba803ly1fgn0ccxo6ej20w30k2dkb.jpg

  日常系作品就像莲华的笛声,跟高速的世界不合拍,却能指出情境型无聊中值得玩味的细节。在日常生活中辨认并品赏细节的能力,没有内建在我们的生物构造里,而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陶铸出来的,所谓修养的一环,也是我们能用来治愈自己的一种工夫。欢迎来到日常系动画世界

  日常系动画身体治愈的功能,的确能够满足欲望,只要看到可爱的萌妹子就能够满足的观众究竟持续多久,那是动画制作者与观众自身的课题。然而,日常系动画也具备着意义层次的治愈能力,认真玩味,也许就能够咀嚼出值得反思生活与学习的小道理。虽为小道,亦有可观。

  旁观日常系作品的世界不会改变我们身处的世界,但那个筛去了恶意的世界为我们提点出日常生活的幸福感,一些值得在意的细节,若有闲暇,不妨停下脚步再省思。

https://wx4/large/68eba803ly1fgn0djg5coj20zk0k0wh1.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