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实“个人账户”的反思     刘钧

(2010-07-22 18:14:36)
标签:

财经

个人账户

分类: 管理学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做实个人账户可以解决养老保险资金的紧缺问题,可以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增加的压力。对此,国家有关管理部门也为做实个人账户在辽宁等省进行试点。时至今日,辽宁省积累的养老保险基金已经从试点前2001年的13.2亿元猛增到2005年的204.17亿元。辽宁省已经做实的个人账户依然着面临着较大问题,因此,有必要转变观念,重新审视以往养老保险改革的思路。笔者认为,做实“个人账户”未必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反而会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审慎地考虑做实个人账户的利弊,并做出合乎理性的选择。

 

1、做实个人账户需要大量的资金。目前,我国个人账户“空账”大约为8000亿元。如果做实个人账户,意味着财政将需要拿出大量的资金来充实个人账户。目前,国家财政收入每年大约为20000亿元,一下子做实个人账户,做实个人账户的资金大约相当于财政收入的30%。显然,在财政收入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做实个人账户是非常不现实的。

2、做实个人账户后,养老基金的管理问题随之出现。假设财政能够一下子或者分期拿出8000亿元的钱来充实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资金又面临着如何管理的问题。如果由劳动和社会保障相关部门管理这部分资金,就会产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由行政管理者转为基金管理者的问题。个人账户资金的内在要求是保值增值,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运作。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是无法实现这部分资进保值增值的。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收益率已经证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是没有效率的,甚至会损害养老保险基金的完整。如果劳动和保障行政部门将资金委托给基金管理公司、财务管理公司等经营管理,实行基金的间接委托管理,又存在我国基金管理公司、财务管理公司等经营主体发育不成熟、无法承担个人账户资金投资损失的风险。在中国,培育像智利那样的私人养老金基金管理公司,还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3、做实个人账户后,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将成为又一个“银行”。如果做实个人账户,劳动和社会保障相关部门将管理着数额庞大的个人账户资金,这些资金划入社会保障专户管理,其沉淀下来不使用,就会造成资金使用上的浪费。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截至2005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6066亿元。劳动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有2000多亿元的全国社保基金储备。2.4万家企业积累了680亿元的企业年金。

4、做实个人账户后,职工缴费会强制储蓄下来,这同国家目前实施的启动消费、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相违背。目前,我国居民的储蓄率已经比较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大多存放在银行。这些存款,放在大银行,大银行并不缺钱,获得的投资回报比较低;放在小银行,小银行又不安全。当然,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部门也会将个人账户资金投资出去,这无疑又使管理部门演变成可以放贷的“银行”。

基于以上理由,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做实个人账户,职工个人账户可以作为个人缴纳养老金的记录,可以作为个人未来领取养老金的依据。这样,个人账户资金和社会统筹资金就可以一起直接,支付给当期需求养老金的退休人员。这样,可以避免个人账户资金贬值的风险,也可以避免个人账户资金损失的风险,降低养老保险的制度成本。个人账户空账意味着政府未来承担较大的责任。职工个人账户资金被统筹使用后,意味着未来支付的养老金全部由财政承担,政府在未来的养老金支付中承担着较大的责任。这也就需要政府,改变以往实施的财政赤字策略,为未来的支付养老金做好规划。


                            发表于《中国保险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