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考古诗文考查的内容及解题方法

(2011-04-06 14:58:54)
标签:

教育

中考古诗文考查的内容及解题方法

张强   457172

中考对古诗文的考查,主要分三大方面。一是古诗文背诵默写,一是古文语段阅读,一是古诗词欣赏。

一、古诗文背诵默写

所占分值,6分到10分,以8分居多。

1、默写的要求是,默写的内容符合题意要求,书写时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不颠倒字。如果有一处错误,全句无分。

2、出题方式

(一)直接默写。给出上句,默写下句,或给出下句,默写上句。

如:        ,一览众山小(杜甫《春望》)(2010年北京市中考题)

浮云游子意,            。(《送友人》)(2010年上海试题)

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2010重庆试题)

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2010山西试题)

(二)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语句默写。

如:

①今年4月,浙江一位老人捐献出眼角膜让两位盲人重见光明。老人的这种精神正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的写照。(2010重庆中考试题)

②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你联想到杜牧《赤壁》中的一句诗是          。(2010年山西试题)

③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的比喻,描写雪景的千古名句是                    。(2010年吉林省中考题)

④杜甫《春望》中“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李煜《相见欢》中“            ,是离愁”则化无形之情为有形,写出了亡国的哀思。(2010年河南省中考试题)

有一种品质叫无私,有一种感情叫无悔,把它化为形象的诗句,那便是李商隐《无题》中的“                ”(2010年福州市中考题)

(三)应用性默写

设定一个语言环境,把符合意境的古诗词填入。

如:

①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些困难与挫折,这是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自勉》:                 。(2010年武汉中考题)

②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雄才大略的风云人物不断涌现,他们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人类文明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赵翼在《论诗》中所说的那样“                 ”。(2010年广州市中考试题)

③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            ”欢迎来自各地的朋友。(2008年河南省中考试题)

 要答好古诗文默写试题,平时必须认真熟练地背诵教材上每一首古诗词,做到会背、会写、会理解、会应用。

二、古诗词欣赏

分值一般占4分,两道小题。一道从词语角度考查,一道从整篇的理解上考查。题型有填空、选择、问答等几种。

例一:(2010年兰州市中考题)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点拨:第1小题是从词语的角度考查,“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有它的比喻义,即“温暖、关怀”之意。第2小题的每一项都要仔细思考,看是否符合本诗的意境。本诗旨在写凉州之荒凉,偏僻,险峻,进而烘托边塞条件之艰苦以及戍边将士们无尽的思乡愁绪,还有无以寄托情思的无奈。D理解错误,没有“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也不是“消极悲切”。其他三项正确。

例二:(2010年广州市中考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点拨:一般情况下,词的上阕写景,下阕议论抒情。因此,描写场景的句子要从上阕里寻找。答案为: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第2题,化用“冯唐出使”的典故,表达了作者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例三:(2010年河南省中考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2分)

                                                

点拨:第1题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考查。后一句中的“悠然”、“见”用得好。“悠然”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的自得、闲适、恬淡之情。“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第2题从对中心的理解角度考查。“真意”是指享受自然之趣,远离尘嚣的清静。

要想答好古诗词欣赏试题,要求我们平时要多积累,要了解诗词写作的背景,明白诗词的意境、用典,把握诗词的中心及情感。

三、古文语段阅读

所占分值,10分到14分,以12分居多。语段大多是课内语段,也有一些省市选课外语段。还有一些是课内语段与课外语段相结合,进行比较阅读。考查的内容一般有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朝代)、解词、翻译句子、理解(写法、评价、启发)、结合实际等多个方面。

1、文学常识题比较简单,记住了填出来即可。

2、解词题较难,解释时应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议词等现象,如果有一定要译出来,不然,不得分。如果没有这些现象,直接解释出来即可。

3 、翻译句子是最难的题目,牵涉到很多方面的知识。方法是译、连、调、补。第一步是“译”,就是先把句子中的每个词议成现代汉语,如果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议词等现象,要特别注意把它们译过来,单音节词一般译成双音节词。第二步是“连”,即把翻译过来的每个词自然地连接起来,如果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即可。第三步是“调”,即做适当调整。如果有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倒装句等古代的语法想象,要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第四步是“补”,即做恰当的补充。承前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等要补充出来。还有的,要根据表达需要适当补充一些词语,使句子更加通畅。

4、理解性试题,要根据平时的积累,针对性地回答。

5、结合实际的发挥性试题,要从语段出发,根据自己的理解正确阐述回答。

例一:(2010年重庆市中考试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可爱者甚                      

清涟而不妖                  

③不蔓不                      

④陶后有闻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4、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和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4分)                   

点拨:第1题的①②③直接翻译即可,第③是词类的活用,要译为“长枝节”。如果解释为“枝节”,就不得分。第2题中的①属于定语后置现象,要调整语序,即把“出淤泥而不染”调到“莲”的前面。答案是:我唯独喜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的莲花。第3题是理解性试题,把莲花的品质答出来即可得分。答案为:洁身自好,正直质朴,豁达大度,保持独立人格。第4题是结合实际发挥性试题。比如,我喜欢梅花,因为她不怕严寒,凌雪自开,有坚强的意志。再如,我喜欢康乃馨,因为她美丽典雅,代表着挚爱和温馨。

例二:(2010年河南省中考试题)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11)

(一)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二)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范文正公贬饶州:范仲淹谥号文正,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遭诬告,  贬官饶州。②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③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  为人谨厚博学,正直敢言。④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1)国怀乡

(2)至若春和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文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

4.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文段()来看范公之“贤”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文段 ()中,范公之“贤”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3)

   点拨:第1题中的“去”,是“离开”的意思,解释为“到”则错。“景”是“日光、阳光”的意思,解释为“景色”则错。第2题中的第(1)题主要把“庙堂”、“江湖”的特定意义翻译出来就可得满分。庙堂,即朝廷;江湖,即民间。

第(2)题是宾语前置句,要调整语序,即“吾与谁归”,重点词是“微”,“没有”的意思;“归”,“一道”的意思。第3题是理解性试题。景物描写是为刻画人物的心情服务的。结合本段,应答为:触发“迁客骚人”的悲喜感情,引出下文对“故仁人”“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议论。第4题是课外语段,要根据提示读懂意思,然后作答。答案为:从王质的言论中侧面表现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