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天向上_ZRH
天天向上_ZRH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474
  • 关注人气:4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会宫中学数学特色学科建设方案

(2014-04-20 19:40:22)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学研究

会宫中学数学特色学科建设方案

2014418日)

初稿:姚汉兵  朱贤良    定稿:钱永祥  姚汉兵

数学是探究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是物理、生化、技术等自然科学的基础,是促进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源泉和动力。数学教育在形成学生理性思维和促进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数学特色学科建设,对于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数序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全面提升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安庆市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实施方案》以及有关数学教育理论为指导,体现智慧育人理念,激励和帮助我校师生转变数学教育观念,提高数学素养、数学教学教研水平,促进我校数学课程改革和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以带动其它学科特色建设和学校整体文化特色建设,建成省级文化特色学校。

二、总体目标

本着启迪优势智慧、设计智慧人生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加强我校数学学科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业务精干、思想成熟、锐意进取的数学教师队伍;创建一个数学资源丰富、学术氛围浓厚、技术保障有力的教育教学环境;创新校本教研的机制,改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优质高效课堂模式;营造出师生和谐、民主开放、生动活跃、思维奔放的课堂氛围;促成更多的数学教师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全面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落实措施

根据县教育局文化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三个阶段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拟用三年的时间(2014-2016年)创建数学特色学科和文化特色学校。

1、成立会宫中学数学特色学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汪玉生

副组长:祖德璋、何正亮、钱中、吴其豹、朱满忠

成员:邹国新、钱永祥、许乃高、朱来新、王智慧、姚汉兵、殷飞舟、何勇、宋全明、钱林

2、抓住数学特色学科建设的“四个着力点”

1)强化教科研,以教科研指导数学学科的教与学

“以研促教”、“教研兴教”是会中人的共识,也是会中数学教育教学不断取得突破的一大法宝。具体来说,会中数学教科研有“三大抓手”:

一是注重交流、反思与总结,积极撰写论文以形成成果。会中数学人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定期集体学习、研究、交流,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养成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教研特性。近几年来,汪玉生、姚汉兵、朱贤良、王怀明、付朝华、吴斌等一批教师在《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通讯》、《中小学数学》等数学专业期刊发表了论文一百多篇,对数学教育教学有着十分明显的借鉴指导作用。

二是大力开展课题研究。近几年来,会中数学组通过对安庆市重点规划课题《农村高中数学史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安徽省重点规划课题《高考改革趋势对教学策略影响的研究》子课题《高考改革趋势对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影响的研究》等两个课题的研究活动,逐步形成了“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再实践——再总结”的课题研究模式,并取得了丰硕的课题研究成果:编印《数学史选读》教程与《高考改革趋势对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影响的研究》论文集;朱贤良老师与人合著教辅图书《高中数学培优助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正式出出版发行。求实创新的课题研究,有效地推动了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三是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2012年春季,安庆市首份校园数学刊物《数苑》由我校编辑出炉(至今已编辑五期),数学博客《数苑从来思不停》在新浪网同时开通。这“一刊一博”已经成为我校数学教师乐教智教、学生乐学趣学的乐园,这充分体现着会中数学人爱思考、善总结的理性与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针对初高中数学的实际情况,编印了《初高中数学衔接校本教材》,很好地解决了初高中数学部分内容脱节的问题。

2)立足课堂教学,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的原生态化与高效化

自安徽省全面进入新课改以来,会中数学人不断进行高效课堂建设与反思,逐步形成了“框架式、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原生态课堂”:

传统的数学教学基本上是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教,然后一个点一个点地抓落实,人为地把整体知识机械地割裂成一个个孤立的点。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系统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部分之和。系统论告诉我们,不仅要注意发挥各部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的整体的新功能,因而在教学中要不断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要使学生对该学科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数学学科组积极开展“框架式、网络化”的教学模式探究,并有计划地向其他学科延伸辐射。简言之,“框架式、网络化”教学,是着眼于学生“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按照相邻知识发展区的要求,创设情境,展开问题探究和思想交流,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而搭建基本知识网络框架,并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进行分层次、多维度达标训练的教学。

课堂教学“原生态”,是指把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看成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并以此建立一种整体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以及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学习生活习性的课堂形态。 课堂教学“原生态”的核心是师生生命的自由释放的过程,是学生创造力及教师教育艺术的创新与传承;是师生间的一种智慧,一种灵性,一种默契,一种没有刻意加工的自然想法,一种真实、自然、和谐的美。它倡导课堂教学返璞归真,多一些自然、真实和朴素,少一些喧闹、花哨和浮躁,从雕琢到质朴的回归,更有常态味道,更具原生态神韵。在数学课堂教学特有的时间里,直接呈现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探索精神及表达欲望的本来面目,反映教师孕育数学新思维的瞬间及创新思想的追根溯源。我校原生态的数学课堂,不能仅追求快乐教与学,更注重回归数学教育的本质,追求数学教学的质朴有效,以更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促进数学教师专业技能创新发展。

3)重视数学教师队伍建设,用团队协作精神成就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会中数学人

我校数学教师队伍中有一大批学历高、知识面广、业务性强、头脑灵活、思想活跃、有上进心的青年,这支年轻的数学教师队伍是我校实力强劲、务实求真、敢于开拓创新的优秀教学教研团队。数学教研组充分发挥团队集体的力量培养青年教师,形成了会中数学人特有的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教学精神。

一是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活动,形成了“拜师结对、师徒共进”培养模式。我校数学学科组有姚汉兵、李芳等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有朱贤良、王怀明等安庆市教科研先进个人,有李志胜等获市县优质课等次奖的名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子,形成师徒关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每学期举办骨干教师 “示范课”“研究课”、成熟教师“展示课”、年轻教师“汇报课”“优质课”等活动,在课堂教学探讨活动中促进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和学科专业水平提高。

二是新加入数学组的年轻教师必须做好“四个一”:读一本时新的教育理论书,上一堂有特色的公开,出一套高质量的考试题,制作一个有个性的教学课件。要求年轻教师积极承担数学课题研究任务,参与校本教材编写;安排年轻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市各级课程培训,提供外出听课交流学习的机会,以促进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4)致力于学生数学兴趣、理性思维与科学精神的培养,开展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

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就是奇妙无比的科学翅膀,借助于这双翅膀,不少科学家充满童稚和幻想色彩,迸发出怪诞不已的创新火花和不拘一格“科技金点子”。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校数学学科教学积极倡导并尝试“玩中学、学中思、思中做、做中玩”的数学活动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开启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①定期举办数学名师讲座:根据学生学段特征和知识水平,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基础知识,介绍中外数学史、趣味数学案例和数学经验,指导数学学法,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理性思维与科学精神。

②在《数苑》校刊专门开辟“数学园地”: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主办办“数学园地”,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有效搜集有关数据素材,组织研究讨论活动,形成研究报告,为“数学园地”供稿;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摘录数学资料,逐步培养学生独立举办“数学园地”的能力

③定期组织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数学教材上的许多阅读材料,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与社会气息,充分借助这些资源,积极尝试开展“数学周”“数学月”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自主独立的数学活动能力。这些活动,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和思维,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学生的人格,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④定期开展数学竞赛活动:建立我校学生校级数学竞赛、市级数学竞赛、省级数学联赛机制,从起始年级作好三年竞赛目标规划,力争把数学竞赛活动做成我校数学学科的一个亮点。

3、深挖特色学科建设的“三个活力源”

1)教学实践,反思升华

数学学科组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数学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和构建符合新课程要求、充满活力、个性鲜明的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定期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教研活动,通过互相听课和评课,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心得,不断提升全组教师的数学教育教学思想水平和数学理论水平。

2)“校研共建”,专家引领

我校数学学科组积极参与市教研室组织的“校研共建”活动,针对数学教学实践的种种困惑,积极向数学教育专家求教,寻求数学教育问题的突破口及解题之道。同时,邀请市县资深数学教研员定期为我校数学学科教改把脉,以谋求我校数学学科建设的特色成型。

3)校际交流,取长补短

校际教学教研交流,是促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打造学科组教研文化特色的必要手段。我校数学组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活动,让教师在多层面的广泛的动态交流中,源源不断地吸纳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及外校数学教改信息,借鉴他人成功的教改和教研经验,以更好地打造我校数学学科特色。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