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级上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4-09-12 11:22:31)
标签:

教育

分类: 管理偶得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组长 王鲜梅   时间 2014-9-1    

组情分析

一年级数学教研组现有教师3名,三人都是40岁以下教师,都是多年来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资深经验型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具有较强的学习力。

创建目标

1.加强组内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增强教研组凝聚力。让本组教师成为一支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互敬互助、互帮互学,兢兢业业、求真务实的团队。

2. 加强业务学习,培养教师专业学科素养,在全组形成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教育之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课堂教学中注重改善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为学生的发展负责。

4. 努力提升我组数学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常态课教学的实施水平,促进年级整体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重点工作

及主要措施

一、加强教研组建设。

   1.认真落实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力争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本学期将以课堂教学研究作为本组教研究主要内容,以教师的课堂实践案例为载体,以有效教学为核心,通过全组教师的评议,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作为每位教师行动研究的主题,争创优秀教研组。

  2.组织引导组内教师自发学习教育刊物上有关课题研究的的经验和先进的理论,以更好地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每位教师继续做好业务学习笔记和读书笔记,要勤反思,勤小结,勤笔耕,增强争先创优意识。

3.开展青年教师向我校资深教师学习活动。

本学期日常教学中要发挥每个人潜能,充分发挥资深教师的先锋作用,使青年教师无论在业务上还是思想上都能有巨大的飞跃。

  4.定时开展教研组活动。认真开展有关教育教学专题研讨活动,特别是要进行教材的分析研究,集体备课,案例分析,课题研究中的困惑等问题的讨论与研究,使教研活动成为每位教师的自发需求。

二、切实转变观念,全面提升学科素养。

1.认真学习新教材。

本学期在加强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基础上,认真学习钻研一年级数学教材。每位数学教师在努力转变课改理念基础上,做到深钻本册教材、了解其他各册教材的变化与衔接问题。

  2.科研引领是提升专业素养的有力手段。围绕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开展研究活动,结合课改,联系实际,将课题研究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做好“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工作,鼓励教师在理论学习、教改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撰写相关论文、案例、反思,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论文案例评比活动。

  3.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努力追求真实、有效、高效的课堂。要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从教材内容的特点出发,恰当地把握教学目标,落实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处理好“课前预设与课中动态生成的关系”,努力锻造精品课,注重提高常态下课堂教学的水平。

  三、抓实常规,推进校本教研。

  1.规范教学管理。教学要讲究实效,每位教师都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备课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教案。要善于反思,不断总结课堂实践中的得失,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2.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坚决杜绝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要求的现象,学生的课业负担要合理、适度,练习设计要注意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力求轻负高效。作业要精心挑选,精心批改。

  3.特别关注 “学困生”,建立学困生档案,制订切实有效的帮困措施并落到实处。要充满爱心,耐心细致地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教育他们改进方法,促使他们进步。

教研活动安排

周次

内容

主要任务承担者

1

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全员参与

学习新教材,了解四六数变化与衔接问题

组内全员学习

2

同课同讲

王鲜梅      陶永璐

3

博客展示

组内全员参与

4

校长培训: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

全员参与

5

专题研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构建学科有效课堂

全员参与

 

7

校本研修:书写研修

全员参与

 

9

专题学习:提升学科素养的心得体会

王鲜梅

 

11

校本研修:网上看课评课

全员参与

 

13

主题培训:学科素养提升和有效课堂建构

全员参与

精品研讨

罗娟

 

15

专题研讨:以课题研究课为契机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全员参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