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3-06-18 16:23:48)
标签:
反思与重建 |
分类: 教学艺苑 |
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 |
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
||
教学重点 |
表面积的意义。 |
||
教学难点 |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
||
教学准备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
||
课时安排 |
|
||
第 |
|||
教学设计 |
教学效果 |
||
环节提示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反思与重建 |
一、复习引入 |
1.屏幕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和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自的特点,现在看到这个长方体,你想到什么了? 2.课件演示:将这个长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再展开。 仔细观察它是怎么剪开的,你还的找出相对的面吗?请你和同桌指一指。 |
指名回答它的(面、棱)和特征后,指出它的长、宽、高,并分别指出和长、宽、高相等的棱。 指名说,并上台指一指,哪些面是相对的? |
本节课的教学不足是优生在课堂上是主角,学困生由于动手能力差,思维跟不上,大部分时间只能充当观众与听众,从课堂练习可以看出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课堂上如果让他们充分动手操作与表达,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是我教学中常遇到的难题。 课堂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含义的平台,并结合量一量,标一标、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某一个面的面积应该如何求,但有50%的学生因空间观念差,想不到求前面的面积、下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分别如何计算,因些导致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总出错,尤其是对于表面积不是求6个面的面积时,这部分学生更是无从下手。 表面积计算的方法是固定的,不论如何算,只要求出6个面的面积就可,然而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往往不能很好的分析出不求那个面的面积如何计算,此时我感觉到空间观念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差异是巨大的。希望通过后续的不断强化训练使这部分孩子的空间观念得到较好的发展,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
二、探究新知 |
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仿照课件的演示将其剪开,平放在桌上,并标出 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老师巡视指导。 (2)观察展平的长方体图, 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你能说说每个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师引导:计算每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时,要用到原来长方体的哪个数量? (3)观察展开正方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师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叫它们的表面积。 接下来请大家尝试着来计算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 出示例1。 (1)读题后,想一想如何才能算每个面的面积?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求出它的表面积的? 还有没有不同的思路求得的结果也是一致的? 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计算,你喜欢哪一种? (3)自学例2 |
学生剪开纸盒,标上(上下左右前后) 学生讨论出有6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 生可能说出:上下两个面可以用长方体的长乘宽,前后两个面用长乘高,左右两个面用宽乘高来计算。 每个面是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棱长乘棱长。 生读题,独立想办法算面积。 指名板演不同算法。 生说理由。 自学后,小组汇报。 |
|
三、 尝试练习 |
1.基本练习:练习六的第1题。 2.综合练习。 (1)判断正误。(用手势表示)。 A、长方体表面的大小叫它的表面积。( B、因为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在相等,所以只要算出三个面的面积,再乘2就是它的表面积。( ) 3.提高练习。 王大妈想做一个没有盖的铁皮水箱,长 0.8米,宽0.6米,高0.9米,请你帮助算一算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师引导分析: 求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也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而且这个长方体没有盖,因此只求它5个面的面积。 |
生独立做,集体交流。 课件出示:指名回答。 生读题并说说你知道什么了? 生尝试解决,师根据学情进行指导。 |
|
四、课后小结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