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学生问“四则运算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谈起

(2011-12-12 15:54:11)
标签:

杂谈

分类: 他山之石
 

   学生问:四则运算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这个问题学生提得好,因为我们教了那么多年书,都没有学生问过这个问题,都是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用,几十年不变。包括我们自己,也是一直在传承,平时也很少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本身,我们可以看出几个方面的问题。

                                纯数学上

1)首先,运算顺序是人为规定的,就像交通里的单行道、红绿灯,也像汽车、行人靠右行一样。当然四则运算中要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定是十分有必要性。例如:

小王买了一斤苹果,用去2元,有买了5斤梨,每斤3元,小王一共用了多少钱?

列综合算式为   25×3

                   =215

                   =17(元)

  根据生活中的实际经验,这道题当然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加法了。

 

当然,生活中仍然有很多要先算加法后算乘法的例子。例如:苹果2元一斤,犁3元一斤,美国红提的价格是苹果和犁价格之和的3倍,问美国红提多少钱一斤?

解答这道题的时候应该先求出苹果和犁价格之和,即求出23=5元,然后再求出5元的3倍,即5×3=15元。得出美国红提为15元一斤。

这个解答就是说先算加法,后算乘法符合实际生活经验的。

在数学中,特别是列出综合式进行运算中,就得规定出先乘除而后加减的顺序;如果要先算加减就打括号来区分。

 

2)那么,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而后加减呢?可以从法则的定义说起,乘法是相同数连加的简便算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也可以看作是相同数的连减。

就以加法和乘法来说吧:苹果每斤2元,小王买了1斤,小刘买了3斤,他们一共用去了多少钱?

综合算式如下:23×2

  由于乘法的定义是相同数的连加,如果我们把乘法再返回加法的话,那么上面的式子应改写为:

                  22228

可以看出,也必须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才能得出8元的正确答案。

 

                         非数学性

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我觉得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也可以说是当前新一轮课改成功的地方。

 

一位研究中西教育差异的专家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西方教育真正重视的是人的创造力和主动性的培养。

中国教育一贯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所接受的知识量,教师认为把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就是对学生的最大负责。这种差异每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中国教师最关心的是今天学生又学多少“知识”?考试打多少分?

西方教师最关心的则是学生每天提出多少问题?解决多少问题?

我们都知道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鼓励,提倡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敢问到“善问”,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想象猜测,并鼓励学生有疑即问,不懂就问,哪怕所提问题是不成熟的或是错误的,教师都要认真对待,保护其质疑的积极性。会问的学生,才是最具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学生。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