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月,忆起未名湖

(2013-02-18 11:19:37)
分类: 一尘不染

             http://s4/small/68e62c41hba6aef1c7ac3&690

 

 时光辗转,想起去年三月拜访未名湖。

 去年,北京好友来电话约我去前去踏青。正巧有事去京办理,就速买了火车票踏上旅途。

 原以为北京的三月是温暖的,绿草萋萋,不然朋友们怎么会说到“踏青”。

 我只穿了一套玫粉色的毛裙,外披了一件黑色绵羊皮七分袖长风衣,这套行头徜徉在春天里该不成问题,或者说也算是一道风景。

 谁知到京之后,三月的北京和北方以北的气候并没有多大的差异,除了高出几度之外,到处也寻不见多少绿色。朋友戏言,是开玩笑,希望大家在一起小聚,再说你既办了事情,又拜访了友,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每次去京,朋友们都是那么盛情,安排我住在中关村一带。朋友们说上次带我去故宫,颐和园,什刹海,感受了北京古典韵味。这次带我去北大和清华感受文化氛围。

 那日中午,大家酒足饭饱之后,朋友们要去北大办事,带我一起亲近我向往半生的北大校园。

沿着马路,没走多远,就看到了北大的灰色院墙。一位友幽默地描述着当年骑着自行车去北大校园上学,时而还会趁人不注意从这堵墙上越墙而入。那时经常和学姐,学妹们在一起谈理想,谈人生。我忍不住掩着嘴笑,他似乎明白我笑什么,自我解嘲地说:“一个也没有缘分,都各奔东西了。”

 北大校园不是随随便便出入的地方,门前有好几个警卫把守。他们似乎看出朋友们是这个校园里走出的学子,只看了我们一眼,就友好地让我们进去了。

 也许是午后的缘故,师生都去上课了,校园里特别安静。朋友们带我参观了几个地方。北大给我留下的印象依旧是古典美,书生气。房顶上琉璃瓦,墙壁上的藤蔓,竹林栅栏的小院,就连喜鹊的叫声仿佛也来至历史深处。朋友们让我随意看看,并且一再提到未名湖的名字。他们先去教学楼办事,然后电话联系。

 我也弄不清哪里是哪里,就像胡乱翻一本带有风景图片的历史大书,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看看那儿,但是就是找不到未名湖在哪里?穿着高跟鞋走着走着就累了,在一张椅子上坐下来小憩。清风徐来,心头感慨万千。身临这般优雅的境地,突然有些埋怨自己年少的时候,为什么不努力一些,能在这里读书该是一件多么美好,惬意的事情。真应了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就在我处在半疲劳,半感叹的状态时,一个大男孩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姐,你知道未名湖在哪里吗?”只见一个二十出头的男生站在我面前,好像也是个大学生。我不好意思地欠了欠身“对不起,我也在找未名湖。”

 似乎没找到未名湖我们达成了共鸣,他也坐下来。

 攀谈了几句得知他是南方人,来北大看同学,同学还没有下课,想先去看看未名湖。

 他笑着说:“你是北方人?哈尔滨那边的吧?”

 我也笑着说:“辨别乡音的能力蛮高的嘛。”

 他又爽朗地笑了:“我在伊春上大学。”

 就这样两个异乡人,在异地找不到未名湖的情况下小聊了一阵。

 坐着,坐着,又想起了未名湖。我们还是打算一睹风采,起身各自寻去。

 只是我比那个大男孩幸运,因为他和我相向而行的。我迎面恰逢一位在北大校园工作的老者,指着前面的方向告诉我:“前面就是未名湖了。”啊,原来离未名湖这么近,我竟然把它想得那么远。也许这里风景迷了眼睛,让我走进“不知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境遇。

 未名湖,形状呈U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鱼雕塑,中央有湖心岛,由桥与北岸相通。湖心岛的南端有一个石舫。湖南岸上有钟亭、临湖轩、花神庙和埃德加·斯诺墓,东岸有博雅塔。

 我曾经走马观花地看过未名湖的一些历史。原来未名湖一带是清朝大太监和珅淑春园的一部分。淑春园是圆明园的附属园林之一,只是当时的淑春园并无多少可观之处,园中多为水田。

 大概是1784年吧,乾隆皇帝把淑春园赏给和珅,淑春园成了和珅的花园。和珅在此大兴土木,把该园周围原来的稻田、水池扩大成湖泊,并把挖出的泥土堆成小山和岛亭,建成了一处大的园林风景,当时号称“京师第一”私人园林。

 园内仅房屋就有1003间,游廊楼亭357间。园中有一较大的湖泊(即今未名湖),水中有一石舫(今未名石舫的原物)。石舫乃是仿圆明园中景物而建,整个与皇家园林毫无二致。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就是在这次浩劫中,石舫上的建筑被破坏得荡然无存,仅留下孤零零的基座。1919年司徒雷登任燕大校长后,选定了这个历经劫难的古园遗址作为新校址。于1921年从陕西督军陈树藩手中买下了这块地皮,在设计修建燕大校园的过程中,燕大校方对未名湖一代的旧景观进行了整理修缮,并增设新景,形成了今天的未名湖景区。

当时为未名湖取名时,提出了很多参选名称,但都不很令人满意,最后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一锤定音,直接以“未名”称之。

 想到这,我不仅惊叹,当年大太监和珅享受的生活是何等的奢华!

 三月的未名湖,像一个素颜的女子,两岸的树没有发芽,对面的亭台楼阁没有饰新,湖面上的水没有解冻。漫步在湖畔,我丝毫不感遗憾。反倒觉得是一份少有“天然去雕琢”的清静和自然。脚踏的是安静,眼观的是安静,心想的是安静。嗅到的是那满湖书香、浩瀚书海,那大气磅礴、大家气象,使我想到在这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未名湖的最高处,当然是博雅塔。只有仰着头,才能望见博雅塔那问鼎苍穹的塔尖。这“问鼎苍穹”,不正是向天追求精神的高度吗?
 记得蔡元培说的,“大学之所以为大”,在于“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由他们自由发展”,在这里,一代又一代的学者,百花争艳、百家争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个世人皆知的成语,对于大学和学者的意义,正是北大或未名湖的特殊价值。

 几个少年在我眼前走过,我请求他们为我拍一张照片,就站在“未名湖”石碑旁。而后我举起相机对准远处的博雅塔,虽然像素不是很好,但是它清晰的样子深刻在我的脑海。

 我不遗憾三月的未名湖没有四月,五月,六月的美。此刻,已经无法忘记了。

 这时,朋友们打来电话,说站在博雅塔下等我。我闻声而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