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汉村里有间大王庙

(2011-03-22 13:41:46)
标签:

文化

在仁厚镇上罗村有一座大王庙,庙里有三件“镇庙之宝”,巧的是这三样古物恰恰印证了有关此庙的一些传说,由此演绎了一段真实的神话传说――

  大王庙:传说与古物熠熠生辉

  上罗村的大王庙在玉林赫赫有名,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庙里有三件镇庙之宝,而且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传说因古物而生,古物因传说而名,传说让古物有了生命力,古物因传说而熠熠生辉。

  据村民说大王庙是为了纪念陈道统而建的,明末,玉林五属军事将领陈道统率领民族子弟,揭起义旗于牛运岭(后改名万头墟)激战,牺牲10000多人,撤退到仁厚马栏岭,复战失利后又退到马尾塘顶雾岭一带,最终壮烈捐躯。村民于康熙11年建庙于顶雾岭,嘉庆3年搬至龙珠岭,后又于道光21年重建。

  一册宝经演绎真实神话

  在大王庙的一块石碑上,记者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故事,故事发生的时间只在约20年前,故事的主人公也是玉林人,而当记者真的见到故事中所提到的古书时,不禁感叹:传说竟然是真的!

  石碑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1987年春,天气阴晴,略带凉意,一位白发苍苍、脸色微红的老者手拄拐杖,身挎布袋,徒步向大王庙而来。当时正值庙里塑大王圣爷金身,众信男善女都在临时搭建的茅蓬内磕拜祈祷,老者驻足观望了一会儿,也趋前跪下,轻声自语了一阵。回头便问哪位是主持,刚好陈家英走来,便说自己便是。老者自称是古城大坡(城均、樟木一带)人,排行第九,其余就恕不能告知了。他称此来是受圣爷梦中所托,敬献《玉皇列圣宝诰真经》一书,此经已在他家保存三代,受益非浅,今闻庙已建成,将宝经奉上,永为保存。主持许以钱答谢并请车送回,老人都推辞了,只说:“唯求将经保存好,勿轻易示人,污手勿沾,吾愿足矣。”

  这本故事中的宝经看起来比普通的32开本要稍为瘦长一些,字体娟秀飘逸,为石板印刷,成书时间约为道光年间,书中的“列圣”篇第25页把陈道统称为“护国护民威勇凤凰圣洞顶雾大将军慈悲救世普度大天尊”。尽管该书不是正式的出版物,也没有具体的落款,据分析可能是一册民间印刷的书册而已,但此庙是群众自发建立,这本宝经中又因为他的事情而把他列为“天尊”,不禁让这座古庙平添了几分神话的神秘色彩。

  一对石狮见证岁月悠悠多变迁

  在大王庙,一对黑黝黝的石狮在古朴中充满了灵气,它们的头部和背部由于长期被人摸过,所以显得格外发亮,也由此见证了悠悠岁月。听说原来村里有一寺一庙,分别是西竺寺和百神庙,庙里有十八座罗汉,该村也因此得名罗汉村。后来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于村里人口众多,就分成了两条村,即上罗汉和下罗汉,也就是如今简称的上罗村、下罗村。这对石狮原来就放在寺门前,解放后寺改成了小学,当大王庙重修之后就把这对石狮搬了过来。

  关于这对石狮,也有一个“万金不卖”的故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王庙已是声名远扬,有一天学校里来了几个福绵人,一来就打听这石狮卖多少钱,老师们就带他们到校长办公室,等老师走了之后,有人提出自己看中了这石狮,有意购买。校长一听,马上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请求:“不卖!你给多少钱我都不能卖的!”谁知才过了几天,这人又来了,笑嘻嘻地问:“怎么样,想好了没有啊?”

  说话时递了一个500元的红包给校长,还说狮子另外算价钱。校长坚持不卖的态度,该人悻悻地走了。第三次,那个人又来了,这因此他提出以100000元的价格买下石狮,而另外付给校长10000元。校长回忆,当时自己每个月的工资约是100多元,这10000元相当于他10年的工资,但他还是拒绝了这样的要求。在采访中,这位朴实的校长坚决不愿提起自己的名字,他说的话虽然简单却是掷地有声:“这两个狮子不是我的,我不能卖。再说虽然我不懂它们到底是不是文物,但是看得出肯定是很久以前的东西,我绝对不能因为钱就卖了,不是什么东西都能用钱买的!”

  半截石碑激发史前化石之疑

  记者在采访中还惊奇地发现,庙中的一块石碑更是让人啧啧称奇,一眼看去只是块普通的青板石,但走近就可以发现朝上的一面比较光滑,有一道约80cm长的图纹,很象是动物的脊柱,村民都说象极了一条大蜈蚣,也象是一株枝干粗大却关节疏散的菩萨竹。这块石碑长129cm,宽84cm,厚18cm,粗略估计重量约为1吨。而更为奇怪的是用湿布擦过之后,这道痕迹就更为清晰起来,而在石碑的另外一侧也凸现了几个若隐若现如石螺一样的图案。

  今年已经71岁的黎寿初回忆起他小的时候曾经看到过这块石碑,半截头朝下倒立在庙里,当时庙里已经废弃多年,杂草丛生,他和村里的小伙伴去寺里抓蟋蟀,其中一个小孩循声拨开一个草根,不料看到石碑上宛如一条白色的大蜈蚣钻到地里去一样,不由得吓了一跳,大叫一声跑了,其他的小孩不知何故也跟着大喊“有鬼啊!”四下逃散。后来大人才发现其实是这块石碑上的图纹象是一条大蜈蚣而已。

  后来下罗村的人把这块石碑拿去搁在旱沟上做了“桥”,这座桥一垫就是近30年,大约是1986年,上罗村的村民打算把石头搬回大王庙做一个大碑,搬运时也是“工程浩大”,先是几十个人合力把碑搬到一辆木车上,每移动一步都要在轮子处垫一次石头才能稳定重心,最终搬回到大王庙前的树根处。在经历多年之后,当大家看到石碑的图纹如此精美,也都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刻碑的想法。而对于石碑上的图案纯粹是石纹?还是史前生物的化石?在未经打磨光滑的另一面又藏着什么秘密?这许许多多的疑问也许要等有关的专家前来印证才能解答了。

  如今,这块石碑仍静静地躺在大王庙前,摆年如一日,不悲不喜,只看逝者如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