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 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2012-05-17 02:03:12)
标签:

斯科特·

派克

文摘

分类: 读书

 http://s12/middle/68e10bbfgc02aba4ce89b&690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TITLE="人生 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

 

 

 

             们长期以来的想法和感受,有一天将会被某个陌生人一语道破。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

                   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

                    为此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


 

 

 http://s12/middle/68e10bbfgc02aba4ce89b&690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TITLE="人生 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目标都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痛苦。


                 “我是个有价值的人”,有了这样宝贵的认知,

                便构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也是自律的根基。

 

                 和那些缺乏耐心、想让问题马上解决的态度相比,

       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态度更低级,也更有破坏性,那就是希望问题自行消失。


        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

      问题拖得越久,就越是难以应付,甚至积重难返,解决起来自然更加艰难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埃尔德里奇·克里佛(美国黑人作家)一句流行的话: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其实,这句话是对所有人说的。

 

    选择也不意味着没有痛苦,自由不意味着与痛苦绝缘,不妨“两害相权取其轻”。


                 作为成年人,整个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

  接受这一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无法接受这种事实,永远都会感到自己是个牺牲品。


      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


 

 http://s12/middle/68e10bbfgc02aba4ce89b&690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TITLE="人生 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

 

 

 

 

                   为了规避,人们会选取各种所谓的“捷径”。

       毫无疑问,作为正常人,我们都希望通过合理的捷径,实现心智的成熟,

                      但不要忘记:关键的字眼是“合理”。

    自律,需要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

                       自律本身仍需要特殊的“约束”,

                “保持平衡”,也就是要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要使心智成熟,就须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

   取得微妙的平衡,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为痛苦。


                 “兼容并包”是促进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工具。

                  既要肯定自我,又要放弃自我,实现自我平衡。

                 兼容并包的前提,在于你获得的永远比放弃的多。

 

 

 http://s12/middle/68e10bbfgc02aba4ce89b&690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TITLE="人生 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是自律的原动力。


    爱与不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

                        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其次,爱是长期的和渐进的过程,能够帮助他人进步,也会使自我更加成熟。

                第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

       第四,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它意味着持续努力超越自我界限。


             真正的爱,是自我完善的特殊体验,跟自我界限有着密切关联。

         可使自我界限扩充,而且不再恢复原状,这是坠入情网无法实现的结果。


      对于某种事物长期的爱,使我们生活在精神贯注的境界里,自我界限开始延伸。

              延伸到一定程度就会归于消失,而我们的心智就会成熟,

        爱不断释放,自我与世界的区别也越来越模糊,我们与外在世界融为一体。

 

                          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

        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充其量只是选择一起生活罢了。



 

 

http://s12/middle/68e10bbfgc02aba4ce89b&690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TITLE="人生 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

 

 

 

 

 

                  消极性依赖心理的特征之一,是缺乏真正的爱。


           他们不在乎依赖的对象是谁,只要有人可以依赖,就心满意足。

       只要通过与别人的关系,让他们获得某种身份或角色,他们就会感觉舒适,

                      至于那是什么身份,对他们并不重要。

                     他们的情感关系,貌似热烈,实则脆弱,

      因为他们构建情感的目的,只是为填补内心的空虚,甚至达到来者不拒的地步。


          他们只在乎别人能为他们做什么,却从不考虑自己能为对方付出多少。


              仅仅把得到别人的爱当成最高目标,你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想让别人真正爱你,恐怕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

           满脑子想的只是消极接受别人的爱,就不可能成为值得爱的人。

                         真正的爱和自律性相辅相成。


                  为数众多的消极性依赖患者,其实都是瘾君子,

              他们有某种“容易上瘾的人格”———他们只对别人上瘾,

                   从别人身上汲取需要的一切,而且永不餍足。

               他们不肯为个人成长负责,宁愿牺牲最亲近的人的感受。

                           它和心智的成熟无关。

 

     过分依赖者只关心个人的滋养,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只想自己过得丰富而充实。

                  他们渴望快乐和享受,却不关心心智的成熟。

        过分依赖的人,也从不关心别人心智的成熟,哪怕是他们依赖的对象。

                     他们关心的,是别人能永远满足其需要。



 

 http://s12/middle/68e10bbfgc02aba4ce89b&690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TITLE="人生 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

 

 

 

 

 

                       依赖与爱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

            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

                    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要依据理性的判断,而不能仅凭直觉,必须经过认真思考和周密计划,

                        甚至是做出令人痛苦的决定。


               不合理的给予以及破坏性的滋养,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给予者以“爱”做幌子,

            只是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却从不把对方心智的成熟当一回事。


                   爱,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行为,不仅需要用心,更需要用脑。

                          爱得过分,还莫如不爱;

                  该拒绝时却一味给予,不是仁慈,而是伤害。

        越俎代庖地去照顾有能力照顾自己的人,只会使对方产生更大的依赖性

                            这就是对爱的滥用。


 

 

 http://s12/middle/68e10bbfgc02aba4ce89b&690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TITLE="人生 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

 

 

 

 

 

               虐待狂和被虐待狂,都与性的需求、性的联想有关。

          不管是别人受苦,还是让自己受苦,患者都会感受到某种生理快感。

           她乐于忍受虐待,是否因为她一生都在追求某种道德的优越感呢?

               换句话说,尽管处境艰难,她却体验到一种优越感。

             她们不需要获得更多的善待,因为那样就失去了报复的前提。


         受虐待狂者把忍受虐待视为真正的爱,只是他们寻求报复快感的前提,

                     忍受虐待的动机,是来自恨而不是爱。

       受虐待狂者还有一种错误观念:他们一厢情愿,把自我牺牲当成是真正的爱。

            其实,他们的潜意识蕴藏着更多的恨,并渴望得到发泄和补偿。

          有时我们自称为别人着想,可能只是为了逃避责任,满足一己的愿望。

            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出自个人意愿,核心动机却是满足自我需求,

                  不管为别人做什么事,也许都是为赢得私利。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是两回事,我们却常常混为一谈。



 http://s12/middle/68e10bbfgc02aba4ce89b&690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TITLE="人生 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

 

 

 

 

    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充,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

                        真正的爱,能使自我更为完善。

              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的追求则是自我完善。

              当然,自私与否,不是判定爱的标准,惟一的判断标准是:

            爱———永远追求心智的成熟,除此以外,都不是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须以全部身心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爱是实际行动,是真正的付出。

                真正的爱,来自双方心灵的意愿,而不是一时冲动。

     真正的爱,是自我决定和选择,无论爱的感觉是否存在,都要奉献出情感和智慧。

          爱能否持久地延续,取决于我们是否有爱的意愿,是否有奉献精神。


            爱的感觉,也许是无限的,爱的火苗,随时可能在心头燃起,

              但是,我们能够付出的爱有限,不能随意选择爱的对象。

         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

               把真正的爱与爱的感觉混为一谈,只能是自欺欺人。

     真正的爱出自自我意愿,只能依靠实际行动来证明,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

                  爱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头脑的主观意象。

                    坚持实现自我完善,是爱的基本前提,

       扩充自我界限,意味着摆脱惰性,直面内心的恐惧,爱可以使我们勇气倍增。

          爱是为培养自我和他人心智的成熟,持续努力而表现出的一种勇气。

                       并非所有的努力或勇气都是爱。

           不过真正的爱,一定需要努力和勇气,不然就不可能是真正的爱。



 

 http://s12/middle/68e10bbfgc02aba4ce89b&690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TITLE="人生 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

 

 

 

 

 

                 至高境界的爱,必然是自由状态下的自主选择,

          而不是亦步亦趋、墨守成规,不是被动而消极地抗拒心灵的呼唤。


                     做出承诺,是真正的爱的基石之一。

                    做出承诺,可以给一个人带来安全感。

   爱的最大风险之一,是以谦逊的态度行使权利,这种行为最普遍的结果就是爱的冲突。

            真心爱别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

                     富有爱心的人,经常处于两难境地———

                 既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又渴望给予对方爱的指导。

    “诚实和谦虚,意味着有自知之明。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才会表现得诚实和谦虚。”


                  你的爱越深,就会越加谦逊,而不是自私和傲慢。

                 惟有真爱带来的谦逊和诚实,才能使我们勇气倍增,

              使我们行使权力时游刃有余,也更加接近我们心中的上帝。

                   自律的力量来自于爱,而爱的本质是一种意愿。

                      自律,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

            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以此促进对方心智的成熟。




 http://s12/middle/68e10bbfgc02aba4ce89b&690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TITLE="人生 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

 

 

 

                  如果感情是我们的奴隶,自律就是奴隶的主人。

                 “爱”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情感,必须适当地约束。

                       爱的感觉,能产生创造性的活力。

      但是,假如不加约束,它不仅不会成为真正的爱,而且会造成极为混乱的局面。

                 真正的爱,需要自我完善,需要付出必要的精力,

                 而我们精力总归有限,不可能疯狂地去爱每一个人。

                    也许你会认为你的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你甚至可以“博爱”,并将博爱对象不停地扩展———

  这种愿望本身没有错,而且能使你感觉更具激情,可归根到底,这不过是主观臆想罢了。

              超过能力的限制,对我们的爱不加控制,无疑是自欺欺人,

                     到头来事与愿违,给爱的对象带来伤害。

                 即便很多人需要爱和关心,我们也必须有所选择,

              确定谁更适合作为爱的对象,谁更值得我们付出真正的爱。

         你选择的爱的对象,应该能够通过你的帮助,迅速促进个人心智的成熟。


 

 

 http://s12/middle/68e10bbfgc02aba4ce89b&690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TITLE="人生 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

 

 

 

 

  自由与约束相辅相成,没有自律作基础,自由带来的就不是真正的爱,而是情感的毁灭。

         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到快乐的极致。

                      只有真正的爱,才能帮助你自我完善。

                      你的爱越深,自我完善的程度也就越大。

          真正的爱,在促进对方心智成熟的同时,也会让你的心灵得到成长,

                你会体验到莫大的喜悦,幸福感会越发真实和持久。

                   帮助他人心灵的成长,也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

    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自恋的人无视别人的存在,只把别人当成自我的延伸。

     他们没有感同身受的能力,从不去体会别人的感觉,也不具备为别人着想的能力。




     所有建立在真爱之上的情感关系,其实都是互相勉励、共同促进的心理治疗关系。




 

 

 

 

                    摘自  《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美)   M·斯科特·派克


 

 

 

 

 

 

 

 http://s7/middle/68e10bbfg799de0c41f96&690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TITLE="人生 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

 

 

 

                                       文转载:  蓝莲花

                                http://blog.sina.com.cn/suixineryue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