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契科夫话剧改编的同名电影《海鸥》里的“海鸥”究竟代表着什么?
在电影《海鸥》中,一场戏剧首演失败后,康斯坦丁的宣泄方式竟然是射杀海鸥。妮娜爱上别人,他选择了同样的方式宣泄。他把海鸥当成自己,在练习杀死自己,结束没有未来的人生。同样把自己当海鸥的还有妮娜。她的人生经过鲍里斯的摧残,也已经失去了未来。还有退而求其次的玛莎,“找个老实人嫁了”的婚姻生活同样灰暗。她依旧对那份从未得到过的感情,耿耿于怀。如果说,带着一对翅膀的海鸥象征的是“自由”,那么他们三只本可以肆意飞翔的海鸥,终究没能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到达彼岸。阻止他们飞翔的原因,表面是爱而不得,其实是不被理解和认同的悲哀。
康斯坦丁的母亲是位知名演员,收入不菲,却把钱都花在了情人身上,而不愿救济自己的儿子。物质上的支持没有,就连精神上的支持也非常吝啬。对于儿子的理想,更是和其他人一起冷嘲热讽。就像康斯坦丁的舅舅所说,这位亲妈的种种行径,直接导致了儿子的自我怀疑
—— 这些长辈眼中不值一提的小问题,恰恰是青少年烦恼、甚至崩溃的根源。妮娜和玛莎的情况,也与之类似。
一个是父亲一心扑在情人身上对自己不闻不问,一个是出身卑微永远得不到主人家足够的尊重。他们最大的痛苦,是不被认同。没有人明确告诉他们。因此,一旦在爱情里被拒绝,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最终,康斯坦丁再次对自己举起了枪。这一次,他彻底化身为海鸥,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间。这些年,因为失恋而寻短见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面对这些新闻,人们往往只会指责他们对生命的漠视和对父母亲人的不负责,却没有用心体会除了失恋以外,他们还承受了多大的痛苦。看起来,失去的仅仅是一段恋情。但在失恋者眼中,他们失去的是值得被爱的资格。倘若在家庭中得到了足够的尊重与爱,这些鲜活的少年,在脱离一段感情时,是不是就会有更多的自信与期望呢?“失去一段感情固然难过,但是我知道我可以遇见更好的人。”
父母的爱,决定了子女一生对爱的态度。每位父母,都要能够端正对待孩子的方式,教会他们怎么自尊、如何爱人。但与此同时,也希望每位为爱要死要活的少年,看过这部作品唏嘘的同时能有所反思。在下次失恋时,别忘记和自己说一句
—— 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你爱的人,首先是自己。
其实,电影《海鸥》讲的无非是“你爱我我爱她她爱他他却不爱她”的俗套爱情故事。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在于这个故事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