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的教养方式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2012-10-17 08:40:08)
标签:

教养方式

溺爱孩子

关注情绪和心灵

民主化

宽严适度

分类: 随时拾零


http://s11/mw690/68dd1933tcc36b711067a&690
                              传上一幅女儿一年级的美术课作业

这里再把交给市妇工委《农村妇女科学素质工程》教材稿中内容选发一篇,分享给博友们。
                
                   家长的教养方式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儿童能否专注于学习活动?是否能胜任所学习的东西?在学习活动中是不是活跃的参与者?是否有乐观开朗的情绪?是否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言行?是否愿意接受新的经历等等,这些有关孩子健康人格和个性心理的问题,是由家长的教养方式决定的。


是否溺爱孩子

有很多家长说自己不溺爱孩子,实际上孩子一哭就可以达到目的;孩子的零花钱控制不住;在孩子面前不能坚持原则;述说孩子脾气犟,管不了;家长不能促使孩子按照规矩行动;不肯放手让他自己做事情,比如吃饭,母亲或者是老人,端着碗,满房间里、满院子里跑着追逐孩子,给他喂饭吃;孩子十来岁了,晚上还和母亲睡在一张大床上;不让孩子在家里干一点家务活儿等,都是溺爱的表现。


就说孩子挑食的问题,有一位妈妈,孩子不吃菜,身体发育需要蔬菜,她为了让孩子能吃到蔬菜,下功夫轮换着把所有的菜做成饺子,给孩子吃,这是一种躲避的方式,到社会上不可能人人都这样迁就他。我给家长建议:“孩子不愿意吃蔬菜,可以要求他至少吃一口,建议他把这一口菜和喜欢吃的东西同时放进嘴里吃。我们要求孩子把不愿意吃的蔬菜吃下去,如同你要求他写字不要出格,上课听讲不要做小动作是一样的,都是让孩子克制自己,按照需要做事情。”


家长一边是溺爱孩子,一边是对孩子学习成绩要求很高,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娇惯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责任感,不愿意辛苦付出劳动,在学校成绩难以优秀,到社会上不能独立,很容易形成‘啃老族’,到头来还是家长晚年吃苦,自食其果。

 

是否关心孩子的情绪和心灵

我们的孩子由于年龄小,阅历少,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差,遇事不会处理,恐惧、担心,犹豫、纠结。假如家长忙,孩子没有机会述说;假如遇上脾气暴躁或很内向的家长,孩子不敢求教,就会憋在心里,影响情绪和心态。

家长是否了解孩子的内心?是否经常和孩子交流?要知道任何漠视、忽略、斥责孩子正常情感需求的言行,都是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的。孩子的情感世界是细腻而丰富的,当他的心事和烦恼不为你所知时,他会觉得无助,甚至绝望。


有家长咨询我说孩子学习退步怎么办?我询问什么原因?家长说不知道。这就是不关注孩子心灵的具体事例,我会说:“你身为孩子的家长,你不知道,我连你的孩子都不认识,怎么能知道呢?我不知道原因怎么能给你支招呢?”家长问我怎么样找原因,我让他与孩子谈心,从言语之间了解他的想法、感受及需求,去询问孩子的同学和班主任老师,一定会有收获的。


孩子心灵的成长渴望肯定。有项学生调查:在新的一年里,“如果你的爸爸妈妈满足你的要求,你最希望得到什么?”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肯定是希望玩的时间多一些。但是在接受调查的3671名学生中,有56.82%的孩子,希望我们的爸爸妈妈看到他们的进步,肯定他们;有56.47%的孩子希望我们的爸爸妈妈别总拿他和别人的孩子比,别总说别人的孩子比他强。孩子的答案让我们看到:一个孩子,这种被肯定的需求胜过了他对娱乐的渴望。


好孩子都是夸大的。我们成年人都有被赏识、被夸赞的心理需求,所以我们家长要收回自己的食指,不要老指责孩子,换做伸出大拇指赞美孩子,伸开双臂拥抱孩子。孩子只要有点滴进步和成功,就要肯定他,表扬她,用优点来激发他的动力,用赏识来鼓舞他向前,用爱来让他战胜困难。


聆听孩子的心声。家长通过观察来看孩子的情绪变化,通过谈心来了解孩子。当孩子有兴致给家长讲自己事情的时候,无论讲什么内容,家长都不要打断,认真听完再说话。家长说的时候要先说一些肯定的话语,然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一定要态度和蔼、真诚,平等地和孩子进行商讨,反复说明自己的理由,使孩子口服心服。


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才能做的事情,如果情绪不稳定,有心事,是根本无法保证学习效果的。如果家长不了解、不重视这些,一味地认为文化课学习任务重要,埋怨孩子不好好学习,极易使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加深,孩子会做出反常的言行而使家长措手不及,无法面对和接受。

 

长辈们教养方式是否一致?老人带孩子有弊病

有不少年轻人工作忙,孩子大部分时间交给老人看管,容易造成长辈们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步调不一致,当然夫妇之间也可能意见不同,只是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正确的方法是:面对孩子语言行动统一,至少沉默,不同意见孩子不在场的时候互相商讨,进行分析,制定出家庭公约。长辈们意见相左,容易让孩子钻空子,左右逢源,对消教育效果。比如孩子的零花钱,很多家长给我说,没有办法规定多长时间给多少钱,因为孩子向妈妈要钱不给就向奶奶要,而且给老人说了不要给,老人做不到。甚至于孩子向四个老人分别张嘴索要,导致的教育管理不到位。


在农村年轻父母们外出打工,孩子完全由老人教养,还有一些单亲家庭,祖辈人替代了父母亲的孩子教育任务。这对孩子的成长至少有两点不利。一是祖父母辈出于本能,对孙子辈憋不住的溺爱,面对儿女们还能狠下心来按照原则行事,对孙子辈的要求却尽量满足,耐不得孙子的哭声和乞求的眼光。我见过因为奶奶娇惯,孙子不愿意去幼儿园就三年都没去,上了小学跟不上课,直到中学还在掉队的实例。


第二点是老年人体力不支,神经脆弱,耐不住和孙子因为原则问题而僵持到底,容易让步,由着孙子的性子来,结果肯定是没有责任感,自私不知感恩,不遵守规则,自控能力差。在学习、工作过程中难以胜任,还会埋怨长辈们,心智不健全,严重者会做出一些伤害亲人和社会的事情。

 

家庭教育需要民主化,对孩子要求宽严适度

家庭的民主首先体现在:有关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和孩子商量,比如孩子选学什么特长?课外辅导班和课外书的选择?到哪里去玩耍等等,帮助孩子在选择中学习选择,为自己所选择的结果负责任。尤其是孩子做错事情和考试成绩不理想,允许他沉默静思,或说明理由,查找原因。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有说话的权力,有意见被采纳,可以自己做主。


家庭的民主还体现在,父母亲和孩子一起互相承认错误,说明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需要改善,互相提醒和监督。这样孩子才会感到自己和长辈的人格平等,尊重父母,听从长辈的意见。

    
   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要宽严适度,原则问题坚持到底,非原则问题可以给孩子自由。那么什么是原则和非原则问题呢?法律法规、校规家规、自己肩负的学习任务就属于原则问题,家长敦促、伴随孩子执行。除此以外的就是非原则问题了。就拿孩子的考试分数来说,必须允许孩子有起落,家长不能只可以接受进步而不接纳退步。或者是定的标准太高,期望值过分,都会影响孩子学习的动力。最好是小进步的要求,孩子容易做到,愿意积极努力,两代人一起享受孩子成长的漫长过程。只有宽严适度的要求,才能保证结果;只有逐步提高,才能积累出较大的成绩,只有得到尊重,孩子才会有主见,主动挖掘潜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