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家长们快快观看《变形计》
(2012-04-16 10:12:09)
标签:
变形计角色互换体验生活七天新生态纪录片 |
分类: 旅游散记 |
上个月月底,一个朋友在博文评论中,建议我观看3月12日和13日、19日和21日,湖南电视台晚上9点多播放的《变形计》第五季之一《化不开的网》,说我肯定会感兴趣,并且想抽时间和我讨论一番。接受这个‘任务’的时候已经过了电视台的转播时间,那就在电脑的优酷网上看吧,断断续续地看着,越看越感兴趣。
《化不开的网》有两个主人公都是初中生,一个是内蒙古包头市的周云峰,他表面气质阳光,暗地里叛逆无常,游走社会边缘,令父母亲头疼不已,婚姻也到了几乎崩溃的地步,一家三口。另一个是贵州省毕节山村的留守少年陈玉林,品学兼优,他十几岁就边读书边主动承担着大部分的家务劳动,一心支持哥哥考大学,还有一个弟弟,一家五口。
《化不开的网》分四集真实地记录了:这两个各方面都相差甚大的少年,互换到对方家里生活七天的整个过程,这七天里让拥有的失去,让没有的得到,使得他们本人、家人和所在学校班级的老师同学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周云峰变化最大,他的父母亲和所在学校的师生们,在接触陈玉林的过程中,震撼了心灵,唤起了责任和力量。而陈玉林也为自己的家人和学校换来了赞赏和资助。
我看了很受感动和启发,接着又观看了《他乡有爱》和《爱在远山》,每期都非常的好,因此我很感谢建议我观看《变形计》的那位朋友。并且深深地感到:现在是信息时代,一些没用的、甚至于讨厌的信息天天冲击着我的眼球,可《变形计》这么有价值的信息,却好多年都没有触摸到,原来自己是这样的孤陋寡闻,以至于感到相知恨晚。因为我长年做家长咨询工作,知道很多家长为孩子的现状发愁,主要是不知道问题在哪里?看着记录片中主人翁的改变和长大,我愿意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因此我查阅了这个节目的背景资料如下:
《变形计》是湖南卫视重点研发的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从2006到2008年,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节目同时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原生态播出,它是中国第一档生活角色互换类节目,号称“新生态纪录片”。
《变形计》2006年获得《新周刊》年度中国电视创意大奖。2007年11月新加坡亚洲电视节上,湖南卫视“变形计”喜获最佳真实电视节目奖,同时这也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在此次亚洲电视节上获奖的电视节目。2007《综艺》年度颁奖中,《变形计》获得“年度公益节目”奖。
欣喜的是《变形计》第五季今年重新开启,定位于大型青春励志生活类角色互换纪实节目,结合当下青少年最典型最突出问题,聚焦都市子女“现代病”:如网瘾、厌学、脆弱、暴力、物质、冷漠等,让节目影响更多电视机前的青少年,凸显节目的教育意义。
这一季的主角是青少年,实际上互换到家庭和学校里面生活七天的时间,影响教育的不仅仅是两位角色互换者,其中不可忽视主角的家长,会从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还带动了城市里学校的师生们珍惜所有,知道肩负责任和感恩,就是对身为幼儿园和小学生的家长们,也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这是更好更需要的一个作用,我们任何事情不要等到严重了再设法去改变,而是提前预防,才能省心、省力、省时间。
我身为教师,关心教育,并且长久地热爱家庭教育,对《变形记》这个节目很看好,因为它给当事人带来一生的影响——刻骨铭心的亲身感受。对农村教育是一个有形无形的帮助,节目播出后除了有捐款捐书的以外,还有马上去支教的,这是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功德无量的事情。所以我在这里写下这篇短文,希望有幸阅读到、又对此感兴趣的博友们亲自观看《变形计》,从中获得教育和启迪。
《变形计》为每对互换者制作一个命名的节目,每一个节目分几次播出,所以不是连续的,除了七天互换生活纪实以外,还有回访影像记录,让观众知道互换以后的一些情况。我们可以在电脑上挑选着慢慢观看,也可以针对某一个节目,甚或某一部分反复观看、体会、做笔录。
我呼吁所有的父母亲快快观看《变形计》 !希望中学的老师能组织学生们观看《变形计》,我坚信每一个观看《变形计》的人都会有较大收获,在此我衷心地祝愿大家观看《变形计》收获多多!
第一季: 《走、走、走 》 、 《老孔变村官》 、 《母女互换》 、 《网瘾少年》 。
第二季: 《我是我儿子的“儿子”》 、 《孤岛》 、 《不舍的村学》 、 《城市痛点》 。
第三季: 《山呼海唤》 、 《爱漫过灰色》 、 《春天有多远》 。
第四季: 《他乡有爱》 、 《父爱如山》 、 《紧闭的心扉》 、 《感恩回访》 、 《爱在远山》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