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爱的觉醒
爱的觉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89
  • 关注人气:1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癔症型人格障碍

(2014-03-12 11:02:43)
标签:

转载

分类: 人格障碍
原文地址:癔症型人格障碍作者:风过重岚

    人格障碍,是指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展起来的严重人格缺陷。人格障碍表现为情感和意志方面的障碍,但是思维和智能方面无异常,意识清晰。这类人的人格缺陷是持久的、顽固的,多数延续到成年阶段,甚至终身不能改变。人格障碍不属于精神病,根据传统和实际临床诊治情况,属于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癔症型人格又称表演型人格或歇斯底里人格,一般表现: 1.引人注意,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常好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唱说哭笑,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2.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带有较强的被他人暗示性。常好幻想,把想象当成现实。 3.情感易变化。情感丰富,热情有余,而稳定不足;情绪炽热,但不深,因此他们情感变化无常,容易激情失衡。对于轻微的刺激,可有情绪激动的反应,缺乏固有心情。4.人际关系肤浅,表现上温暖、聪明、令人心动,实际上完全不顾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5.高度的自我中心。喜欢别人注意和夸奖,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悦一切时才合自己的心意。表现出欣喜若狂,否则会攻击他人,不遗余力。此外个别或伴有性心理发育不成熟表征。
    关于癔症型人格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专尚未有明确的阐释,但由心理归因途径来看无非有三:一是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癔症人格的人有此人格障碍的几率较高,且与血缘关系远近成正比;二是家庭关系,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和孩童时期的亲子关系,女性看护人比男性更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三是社会环境,幼年的家庭关系以及青春期的社会环境,都能在人格塑造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癔症症状虽可以跟随年龄增长逐渐缓解,但在突然的自我爆发中,在应急事件中,还有可能发生癔病症状。关于癔症人格障碍的治疗目前仍是医学和心理学棘手的问题,使用镇静剂和抗精神类药物只能治标不治本,且副作用大,且使用不当会对带来脑损伤。个体或群体心理治疗往往由于时间短、次数少、频率低,效果亦不明显。由于患者易受暗示性强,催眠治疗可以有效从潜意识方面完善人格障碍,但目前催眠师鱼龙混杂,技术可信度不高。依个人来看,家庭治疗是完善癔症型人格障碍的最有效且持久的方法。

    癔症型人格障碍的突出表现是成人在生理和心理上接近幼儿,心理发展滞后,患者心理有很强的依赖性和暗示性。究其根源,除却遗传因素之外,后天最重要的是婴幼儿期的亲子关系。有人指出患者是由于幼儿时得到过多的溺爱,导致心理停留在幼儿时期发展滞后。倘若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大部分的癔症人格患者都属于情绪型的,情感变化无常,情绪波动很大且不持久,这恰恰说明大部分患者极度缺乏安全感,恰是因为在幼年时没有得到持久的情感保护,所以没有学会控制情绪,没有学会持久与人相处。导致在以后的个体生活中不懂得与人相处,不会保持持久的恋爱关系和婚姻关系。佛洛依德说过:幼年时充分享受母爱的孩子一生充满自信。所以亲人持久的爱甚至是溺爱也许会造成孩子其他方面的不足,却不容易导致癔症型人格障碍的出现。癔症人格患者在亲密的人跟前会表现出孩子的作为和想法,是一种补偿心理,安全感和别人的关注是他们在孩童时期缺乏的东西,这东西像贫穷一样,即使在以后的生活中拥有的再多,也无法填满他们心灵的空缺。所以这类人一方面热情似火哗众取宠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爱,一方面冷漠薄情不太容易相信别人不会持久相处。且由于没有安全感,这类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占有欲和控制欲都比正常人要多,且生活如做戏一般不真实不踏实。上述分析中不止一次提到安全感,这实则很多人格障碍的根本原因。

    家庭治疗的关键在于家人首先要了解并承认这种症状的存在,并认识到如果癔症人格长期存在会导致患者无法过正常健康的生活,且要从根本源头上充分体谅理解患者。家庭治疗师可以是患者生活中交往密切的任何一个人,首先治疗师要是患者可以信赖且亲密的人,且要在生活上和患者保持长久持续频繁的接触,关键是培养双方的亲密感和信任度。其次,要保证治疗师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治疗师必须认清双重角色,一方面是患者的亲人,一方面是患者的治疗师。意味着治疗师必须拥有稳定健全的的人格,不受患者情绪的干扰,在患者癔症症状爆发时以稳定平和的情绪出现在患者面前,易受暗示的患者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学习到这种心境,慢慢平息应激情绪。此时语言和理论都是毫无用处的,患者需要的是平静祥和的环境和稳定的陪伴,其弥补的是儿时家长喜怒无常或朝令夕改的阴影。再次,是给予患者平衡的反馈,当患者出现像孩子一样的举动时,不要漠视,也不要过多重视,根据要求的合理性给予适当的反映,表现出家长对孩子正确的宽容和慈爱,漠视撒谎、撒娇的表象,但重视其表象之下其内心真正的需求。说到底,癔症型人格障碍的根源在于婴幼儿时家庭关系的不和谐,没有安全感和持久的情绪体验,家庭治疗的关键就在与重建和谐的家庭关系的,给予其信任感和安全感,给予其平静持久的关怀和爱。

    家庭治疗应作为一种普及的心理治疗方法给予重视和推广。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