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念,觉修持的方法

标签:
转载 |
http://s15/middle/60d27f6dt7857630b1a9e&690
事物是念头的符号
人类存活着所看到的一切相,都是由一个念头不停流变所造成的。没有念头就没有事物。假如心不生念头,就没有相,没有物的相,也没有可被感知的物存在。不管人类感知到多少种事物存在,其本质都是在感知他的心所生化出来的相和念头。没有心就没有人类眼中的世界,没有念头就没有那眼中的事物。
对于人类来讲,其一切所知的“有”是念头,当没有念头时,他什么也不拥有。他意识到的一切——无论是财富,金钱,地位,权力,身份,健康,疾病,生命或死亡,都是一个念头。一念有,即有,念头是什么,他即有什么。一念无,即无,没有那个念头,他就不存在那个念头所象征的事物存在。
对于人类之心来讲,事物是念头的符号,事物是心的象征。在我们没有意识到念头的存在或明白念头的真相之前,我们为什么如此看重外在的存有呢?因为它就意味着,它就是心或生命啊。为什么有人把金钱、权力或爱情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在没有意识到念头的存在或在没有明白念头真相前——跳过对“心”的重视——它确实就是你的生命!因为忽略了在心和事物之间的念头的存在,人们把事物当成他自己,因此才有了某些“为法忘躯,因财丧生,为爱殉命”的人或事存在。
一念造万有
你想真的了解生命或万有幻象的现象吗?那么去了解心的念头吧,你越了解它,你就越了解外在迷象及生命的实质。而且了解念头是了解那的唯一正确之路。
人类六根所感知的一切,都是有一颗心所生造的相。没有心,就没有心所感知的世界。在心创造它的世界之中,念头是主要的也是唯一的创造者、执行者和建构者。没有念头就没有人为心建设它的世界。所以,要了解心及心的世界(我称它为心世界),必须了解念头。没有对念头的了解,就没有对这一切的了解。不管心所创下的世界有多少复杂或繁妙,当那些旋转的幻象停止下来时,你最后会发现它只有一个念头。幻象是念头走过的足迹。没有念头的震动,没有头脑的记忆,就没有幻象世界的存在。因此,念头的震动和头脑的记忆,是幻象世界产生的根本。
在“有”上讲,究其本质,人类只有一心一念,即一个心一个念头,再也没有更多。人类所遇见的复杂繁琐的世界,是一念造万有。即一个念头造下的万有幻象存在。无论你眼中的世界多么繁华婆娑,它只是一个念头飞跑着、跳舞着、尖叫着所生成的幻象世界。当这些相静止下来时,你最后会发现:你的生命,只有一个念头存在,再也没有更多。在“有”的心的世界中,只有一念存在,再也没有它物。
所以,对于繁华迷离的生命来讲,它的实质是一念造万有。你真的想了解生命?和生命之下的那个世界的真相吗?那么,从了解念头开始吧,而且是了解“一念”开始。唯有这样,你才能真的快速的了解它,否则,都在走进森林而不是绕过森林到达最后的真相面前。
心、存在和心世界
生命和世界看起来那么复杂,我们怎样才能了解它?事实上如果避免复杂过乱的幻象对我们的干扰,你会发现我们生命之下的一切非常简单:它只有三个部分存在——心,存在,心世界。
假设有一个不可知也不可说的东西存在,它叫“道”。那么个“道”的一端就是“心”,另一端是“存在”。“道”连接了这两部分。在这两部分中间生成了另一种存在,它叫作“心世界”,是个幻象世界。在没有觉悟之前,我们人类大部分就生活在这个叫作“心世界”的幻象世界中。
如果“心”是一架投影仪,“存在”是一投影布,那么在“心”——投影仪,和存在——投影布之间所创造出来的第三样存在,就是“心世界”,我们大部分未觉悟的人都生活在这里。在没有觉悟前,人人都生活在他心所投射的多重投射世界中。觉悟的生活是一种生活在最少的投射重的生活。
你想真的清清楚楚看清“心”、“存在”和心与存在之间流动变化的由幻象组成的“心世界”吗?那么朝向观察吧。紧观一个念头,跟踪观察它的生化变化,在它停止的时刻,你会看见“心”,也会看见“存在”,在它再次启动或运动的时刻,你会看见它所创造的世界——“心世界”。
一旦你了解了“心”,“存在”,和心与存在之间被心造出来的这个“心世界”,一旦你清清楚楚看到这三者,好了,你觉悟了。你将再也不会迷惑于那些自我、现象,或那些佛教徒所赘述的经文中了。一切清清楚楚,就那些。心之下,就只这三样存在。两个是空的,第三个不空,但不可知。心没法真的了解第三方——“存在”,心所透过第三方所了解的,全是它自己影像变化及故事制造。
一旦你了解了这些,你没有迷惑了。宇宙里的神秘或秘密都不存在了,因为你知道,宇宙里一切都真真实实,明明白白,那就是那,它根本就没有“惑”、“神秘”或“秘密”存在——如果,那是心自己造的。一旦你明白了这一些,你不会再问“为什么”了,你的头脑将停止它世世代代的一切发问,它将只是安静的站在那存在的面前,是什么就是什么。无论那存在如何变幻它自己,它也只是保持“是什么就是什么”,一颗觉悟的头脑,发问被彻底的终止了。它了解到问“为什么”是一个陷阱,它再也不上它自身的当了。
这是一个了解了真相人的头脑所看见的。存在只有“心”、“存在”、“心世界”,这中间再也没有迷糊和“为什么”的念头升起了。你抵达了安闲度日的可能了。
从念到觉
如果你深入的了解念头,你会自然而然的发现生命中第二种事物存在:觉。——这唯一永恒不变的空的存在。越深观念头,你越会接近它。深入的观察和了解念头,你迟早会来到它和成为它。这个东西被悉达多称作“佛”。也就是说,从深入的观察念头,你可以遇到你生命当中的佛,并且成为它。
深入的观察和了解念头你会发现:变化的念头就是众生,不变的觉知就是佛。如果你安住觉上,你就是佛;如果你滑入到念头,你就成为众生。深入的了解心念会让你认识到这一点。
深入的了解心念还会让你认识到:所谓生命,只是觉前念的演义。而且还会让你认识到,生命只有觉与两物,而且觉和念这两物都是空性的,你找也找不到的。
从念上入手是了解道、生命或真相的正确根本道路。念头化成了道,道是一条龙,你要想了解心与存在的存在情况,那么就骑上跟随着念头,骑上道这条龙去了解吧,迟早你会觉悟到诸佛的觉悟。
从念上下手,去觉悟道,去成佛,是正确的、对了的道路。踏上它,来到那被称作觉、佛或空的存在的面前。
从一念上解脱
当你觉悟,你会发现:生命不是一个长度单位,也不是种有体积的“存在”。生命只是一念,于刹那刹那上的,流动变化,被觉知。除此,生命再也不是什么和什么也不是。
对一念生成的相信和不觉知,是造成我们人生痛苦和把那幻象当成真实的因。我们如何解脱那幻象所带来的苦?安静下来,回到生命存在的真相上来:在一个念头上了解事物,这就能让你解脱。无论我们的痛苦有多久,无论它已经存在了十年,二十年了,还是更久;无论我们的痛苦有多深,多厚……,它的实相是:它是当下,一念,刹那间的事。它并不是十年、二十年或更久,它不是有多深、多厚,那都是幻觉。生命的真相是,生命永远都只在当下、刹那、一念上。生命永远只有当下、一念、刹那。
所以,如果我们感到痛苦,我们如何解脱它?到来真相,回到当下、刹那和一念上来解决。当下一念生起,烦恼顿来;如果当下一念不生,烦恼何在?所以,生命烦恼有或没有,痛苦或不痛苦,仅是当下一念,仅在当下一念。一念苦,即所系,在地狱;一念不系,当下解脱,立刻天堂。所以人生的一切喜乐哀愁,都在一念,不在别处,也不是更久。所以我们要想解脱人生的苦难。记住一个要点:在一念上解脱。
“在一念上解脱”,那些找到解脱痛苦的人把这个意识的种子种入心田。另外还要注意到,“在一念上解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一念上开悟”。所以,还应该提醒那些找寻开悟的人,注意“开悟”也是在一念上的,且是当下的。不是在二念、三念,也不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的事。生命永远只能在当下一念上谈事,离开当下一念谈事都是妄谈,都是谈论梦或故事,都不是真的,注意到这点。
注意到,一念解脱才是真实解脱,另外谈解脱皆是妄谈。
当你只关注一念时
要解脱,只需关注一念。每日,每时,无论你感觉到你有多少念头存在,就在当下,流过你心的永远只有“一个念头”。不会有两个,也不会有三个,当下之心,永远只与一念在一起。所以心的真实情况是,它永远只是一心一念。心和念头的关系是,当下一念即是心,心即是当下一念。心不存在一个不是当下的念头,感觉心有一个不是当下的念头存在,是个幻觉。
为了去除人生的痛苦,人们关注点来到了“念头”,但是对于念头,那不真正清晰明白的心又对它作为种种分别或概念,比如,人们把念头分为“妄念”和“正念”,或者还有其它的名称。但是什么是正念,什么是妄念?人们又迷糊了。概念造的越多,人越容易迷糊,越不利于理解或修行。
现在,你可以把“妄念”或“正念”的概念剔除掉,不使用它们。来关注到“一念”这个说法。生命只有“一念”,而且只是“当下一念”,当你能时刻跟踪或关注当下一念时,那念头就不必分正念或妄念,它都是正念。觉照之中,念念是正;失觉之时,念念为妄。现在,你不必去关注或区别你的念头到底是正念还是妄念,保持觉知,探照流过你心的“一个念头”——只关注一念,即是正念。
当你只关注一念时,所有的概念都将在这个念头上解构。在那一念上,没有正念,也没有妄念,甚至不存在“念”的念想。因为没有了“念”的念想,所有你从那里解脱了。因为束缚我们的也只不过是那些“概念”——附着在那些念头上的概念。
所以,你想解脱吗?记住“一念解脱”,记住“只关注当下一念”。一念无正负,觉之即解脱。
一念解脱方法
我上面讲了很多“生命”、“一念”、“觉”等与“一念解脱”有关的故事,那么究竟什么是一念解脱,它到底该如何操作?
一念解脱的重点还在“一念”上。在“一念”上的功课包括三种方式:去除妄念、应用正念和观照念头。去除妄念,是解构之法,针对的是根植和包裹我们很久了的信念;应用正念,是种植之法,是往我们心里种植正念的种子,让它发挥作用的方法;用觉知照念,是观照之法,是个古老的从有为到无为的方法,这是“佛度众生”的方法。
下面详细的讲解一下这个“一念解脱法”。
去除妄念——解构影响你的信念
围绕某件事,我们之所以生出一连串的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念头,那是因为这些念头根植于它背后所相信的信念。正是这些信念——这些妄念的种子或根,才使我们的心一再再的生出了新的无穷无尽妄念的。我们要想终止这些妄念的生发,就必须破坏掉生出这些新妄念背后的种子的壳,或这信念系统树的根。否则,你没有办法真的终止那样新出生的妄念。
我们如何破坏这信念的种子或这信念系统树的根呢?那就是抓一个当下的念头,从一个当下的念头出发,向深部挖去,由表及里,层层刮除那幻象沙土,以致解构或肢解掉那坚固信念所赖以存在的“心”之土壤。这样,当我们挖掉某一信念系统的原始种子,或者去掉某一信念系统树的树根后,那一信念系列类的念头就不会那么强烈的妄生了,或者就根本不再生出了。如果头脑是一台电脑,那么无数的信念就是它里面各种系统软件,如果这些系统中毒,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杀毒,而是把这些系统拿掉,让病毒无法侵犯、依赖或依着。这样的话,即使那病毒再厉害,它也无法干扰你的计算机了,这让那病毒再无用武之地。
这种透过解构我们内在埋植的信念而去除妄念的方法,是最彻底的去除妄念的方法。那么它该如何去除呢?这有具体的方法。
美国女人拜伦·凯蒂发现了一组很好的对待念头的方法,她称之为“The
“The
当你遇到一个严重影响你的妄念,抓住它,顺次应用上述四问一反转质疑它,对待它,你将从那妄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应用这四问一反转针对自己的念头时的注意要点是:1、头脑提问,心来作答。功课是一种内在的相遇——头脑与心的相遇。在头脑提出问题后,一定不要急于回答,要留给心充分安静时间,在心和头脑之间一定要创造一个“寂静”的时间。只有穿过“寂静”的头脑,只有穿过寂静的头脑与心相遇,那相遇才有意义。2、功课从头到尾是一个“体验”过程,不是一种思索过程。当头脑提出问题时,注意用心体验它自己给出的回应,不要流于思索对思索——玩起头脑的游戏,如果是这样,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功课。
功课是一个内在的“体验”,是去试着了解一个念头的真相——这是它唯一的目的。在这个体验和了解过程中,信念自动被解构,头脑自然被开放了,心自然流动起来了,这一切仅是功课的“副产品”,不是它的目的。当你去做功课时,你的目的仅仅是去“做”,至于功课能为你带来什么,那不是你该操心的事,你也操控不了它。质疑,然后怀着好奇观察有什么来到你因为质疑刚刚创造的有点空间的心。质疑就像用一张刀片挖空一棵萝卜,它为那“空”的产生划出了第一刀。
如果你内在有无法止息、不想再忍受的念头或念头之流,如果你不想再借助酒精、毒品、关系、性、拼命工作、抓住金钱等方式来阻止或遮蔽这些妄念,那么尝试并应用一下这个方法吧,静的下,沉的深,用的好,它一定是个最好的对待妄念的好方法。
应用正念——播种正念的种子
我们对待自己内在的念头,除了解构那些负面的念头来让自己安静之外,同时,我们也可以应用一些“正念”来让自己宁静和喜悦。如果我们的心田上长满了杂草,要除掉这些杂草有两种方法:一是拔掉它们,——这就是去除妄念(解构信念)的方法;二是在片土地上多种些鲜花,如果鲜花多了、旺盛了,杂草就会减少,——用鲜花覆盖杂草,这就我说的“应用正念——播种正念的种子”的方法。如果你往你的心里播种的正念之种越多,那么你内心中的负面种子及它所开出的花结出的果就会越少,那么你就越是个喜悦正向的人。因此,我们每个人要学会使用正念——随时随地使用正念。
应用“正念”有哪些方式呢?通常有以下几种:
1、暗示:使用一个简单的念头
暗示的应用,实质是在调用或启用自己的一个念头或信念。自我暗示,通常是主动使用一个简单的念头,来使自己产生某种心理感受或变化,达到某种目的;暗示他人,通常是启动别人的一个信念,让他产生一个起作用的念头,来令他反应于那个念头,产生某效果或变化。暗示的发生,最终和念头应用有关——当我们知道了这个“原理”,我们可以主动使用它了。学会随时随地使用简单的“念头”帮助自己的状态,你将学会使用一种调用自身循环能量的永不枯竭的资源方法。其随时随地的方便性,不用求助外人的自由性,迅速感知的立即有效性和不估量的无限性,让人受益无穷。
应用念头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比如:当你坐在椅子上望着窗外的时候,你可以告诉自己“我非常宁静,我觉知优雅的坐在这里”;当你走路时,你可以告诉自己“我非常平静,我充满觉知的走在大地上”;当你注意到自己的呼吸时,你可以告诉自己“我在平稳的呼吸,我非常放松”……。当你站着、坐着或躺着的时候,注意觉知,你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一个你想要的念头,并体验那念头给你带来的感觉,受用那感觉。这是使用念头的例子。当你在开心或不开心的时候,选用对你来说的适合的念头,受用它给你带来的效果。这是我说的“应用正念”方法的一种。
2、催眠——相的应用
在我的表达中,我常常提到“念头”和“相”这两个名词,念头和相是什么关系呢?念头是一粒种子,相是它开出的花朵,也就是说,藉由一个念头,你可以生出一个图像、一个画面,我把它称作“相”;同时,当你的心主动浮现出幅画面时,随之那些画面也会产生一些念头,这就象先有了一朵花,最来它又结出了一些种子一样。念头和相的关系,因此也可以说成,相是一朵花,念头是它结出的种。从种子到花朵,从花朵到种子,念头和相是什么关系?念和相是种子与花朵、花朵与种子的关系。
如果说传统的心理技术中,“暗示”是使用一个念头来作用于心——帮助人,那么催眠则是应用一种“相”来作用于心帮助人的过程。催眠,即是相的应用。
如果我们不开心时,我们可以让自己坐下来,然后让自己的心主动浮现出一些美丽的、清新的或有治疗意义的画面,让自己的心沉进那些画面,然后受用那些“相”给自己带来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念和相都是心,那都是心的变现。学习使用念和相来改变自己的内在状态,为心所用,将非常有意义,愿你习惯随时随地应用它们。
3、“道理”——作为正念之种应用。
心产生的念头本身是不分正或负的,但分别意识使它们有了对我们来说的正念或负念(或说妄念)的差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针对念头——每个人都应用学会“解构负念”和自主的“使用正念”的方法。不再做念头的奴隶和成为念头的主人——就从这“解构负念”和“应用正念”的修习中实现!愿你学会这种对待念头的道与术,终生受用。
觉知——看念头在阳光下舞蹈
我们要想真正自由,训练觉知也非常重要。我不但要在“念头”本身上下功夫,我们还要在觉得上下功夫。念头生生灭灭不断变幻,但觉知一直不变。如果我们能够守住或者成为觉,我们将能成为不生不灭,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成为佛(觉)的意思。另外,我们要想很好的对待念头,也必须有敏锐的觉知,否则,妄念起了你不知道。因此,要想于一念上解脱,觉念两者都不能偏颇。
觉念永不分家。从念头出发,你会来到觉知;从觉知出发,你会来到念头。二者就像一根筷子的两端,你从一端出发必然会抵达另一端——从觉会触及到念,从念会触及到觉。
当我们从觉知出发观察念头时,你会发现,觉知——是一种看念头在阳光下舞蹈。当我们能够观看念头如在阳光下舞蹈时,那么将没有什么坚固的念头阻碍心的自由流动,当没有什么念头阻碍我们心自由流动时,我们将生活是快乐的。念头就像一根钉子,如果我们的心变得痛苦或受束,那么那心将一定被某根钉子给“钉”住了。念头是心的钉子。念头的钉子能够“钉”住心——另一个念头的故事,却无法“钉”住觉。因此,如果能时刻守持在“觉”上,那么将没有什么念头之钉“钉”住我们,我们将是自由的,无碍的,快乐的。
一念觉法
在佛教的概念体系里,“正念”意味着菩萨,“觉”意味着佛。“菩萨”是一个正念的象征,“佛”是觉的人格化表示。念头是此岸,觉是彼岸。此岸是世间,彼岸是佛国土。凡在念头上论事,即是在世间议论事,凡在觉上言事,即言彼岸事。在度自己苦厄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用“正念”自助,那么那是菩萨在此岸救助你;如果用“觉知”自助,那么那是佛在彼岸救度你。
当我们在念头制造的幻象中受苦时,有佛教信仰的人常说,“阿弥陀佛,菩萨保佑”,“佛保佑”。当一个真修的人说“菩萨保佑,佛保佑”时,那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正念觉知!即使用正念和觉知的方法来自度自己。不要迷信于有个外在的佛菩萨,心外无物——佛、菩萨,意味着觉和正念。要知道,能正念即菩萨,能觉即佛。
当我说“正念”的时候,人们常常区分不了什么是正念或妄念。正念其实就是“一念”,能一念即正念,若正念必一念。如果某个当下你没在“一念”之上,而在二念、三念、四念、五念之中,肯定你没有正念之上,而在妄念之中了。正念就意味着“一念”,因此,当我命名这个简单的心灵解脱方法时,你叫它“一念觉知”而没叫它“正念觉知”。我命名它为“一念觉知”而未称“正念觉知”还有一个原因,因为生命的真相是:生命再长(看起来),它实质只是一个刹那;念头再多(模糊地以为),它本质只是一念。一切有,只是一念。说一切事,只在一个念头上说事。基于上述真相,我命名这个帮助心灵走出幻象的方法为“一念觉法”或称“一念禅法”。
总结
复杂奇幻的生命看起来很复杂奇幻,而实质只有“念头”和“觉知”构成。复杂,是因为念头构织了我们多重多种的故事;奇幻,是因为它在瞬息不停的变化。有一个真相是:生命看起来再长,只是一个刹那,念头再多,实质只是一念,因此,“生命”我们可以总结为一个简单的“公式”:生命
生命看起来有很多痛苦,而它实质是一念所迷、一觉丧失所致。
在我们的一生当中,如果我们有痛苦了,我们该如何走出它呢?我们如何下手解决自己的痛苦呢?显然,还是要从“一念”和“觉知”上下手解决。一念上不迷,一觉上不失,痛苦就不会到来。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我上面所总结的三条:去除妄念,应用正念和觉知。
去除妄念——质疑你的念头,解构影响你的信念;
应用正念——播种正念的种子,自菩萨度自众生;
觉知——彼岸的佛度此岸的众生,看念头在阳光下舞蹈。
当我们在生命当中遇到痛苦:从“念头”和“觉知”上下功。
从念头上下功包括两个方面:质疑负念和应用正念。从觉知上下功是,以觉照念——在觉上不在念上——在念不迷,在觉不失,即能脱离所谓无边苦海。航海人生,途遇风浪,愿你尝试应用“觉念法门”,自度自己于梦幻苦海之中。
在念不迷,在觉不失,即是佛在世间;一念出离,立在觉上,即是凡夫立到佛陀世界。觉念法门度众生,觉悟即是救迷情。达摩非曾从西来,达摩一直汝心中。达摩并非三王子,达摩本是你自性。自性智慧本来最上,即摩;自性智慧本来即在,即达。自见自性即达摩,不离自性本佛陀。佛陀者,圆满也。愿你自遇自性达摩佛陀。---一念行者
http://s2/middle/60d27f6dt78554ea4d66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