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宗萨将扬钦哲仁波切《止的修持》学习笔记

(2011-11-03 22:47:33)
标签:

转载

很久没写东西了,现在对我而言看点什么,写点什么,全在于有没有“实用性”。为了加两个积分,又发一个宗萨将扬的开示学习摘要来凑数吧。整个开示的课程可能有三天左右吧,仁波切用英文讲的,旁边有同声翻译,网上没有任何文字资料,我一边听,一边做笔记,做后按自己的理解整理排序,让条理更清晰一点,一方面方便有缘人阅读,另外从私心来说,听这次教授,对我很有帮助,弄一个提纲,也便于自己时不时地翻看。

止的修持

宗萨将扬钦哲仁波切开示

这次教授,并不是佛教的教授。主要的敌人是丧失掉控制。

一、修止的概念和意义

佛教里究竟的成就是成佛,共的成就是,自己得到控制。一个人必须有控制,才能学有所成,生活得更好。一个人失败的原因,就是精神、身体上丧失控制。心会有很多不同的显现,当人不被心的各种化现冲击时,这个人就可以控制住。

修止:放松,费时少,收获多。控制自己,修止能达到空明,修止后心放松,心灵的力量就更能显示出来。心灵放松后,感受观察力会增强。看到以前被你忽略掉的东西。方法,就是什么都不做,看着情绪,而不回应它。一旦有回应,它的回应更强,慢慢占据你,这时,你再用其他对治,收效就差了。

修止从当下开始,重点是要持续不停,自己和他人都会慢慢体会到修止的利益。自己有了止后,才能真正能谈得上帮助别人。一个人只要能保持平静,就已经对身旁的人有所帮助。一个月每天修止半小时,一定会有结果,改变。

二、修止的方法

修止的规矩是坐直和选一个想要的外在的目的物,最好是视觉的。不管发生什么事,在修止的过程中,都集中在这个目标物。不理会妄想,让他们自己走掉,我们修上的目标,就是集中在目标物上。结果是帮助我们知道有很多的妄想。让你的目标物控制你,别的成千上万的妄想就不能控制你,对妄想既不攻击,也不防御,只是忽视。最终目的是,当你认识到这些妄想时,这些妄想就没办法占据你,你就得到控制。

修止的目标可以经常换。修止的目标物,开始是一个,修一段时间后,一年后,加入其他物体,但并不放弃原来的物体。目的是让修止的功夫提高,觉性提高。

团体修止的好处:人的竞争心,使人缺少安全感,又爱面子,团体修行可以利用这两点心理克服懒惰。想走上灵性的道路,团体修止是好办法。

修止最重要的是,你要去做,做得越多,你就知道得越多。一开始,五分钟,十分钟,就好了,也不需要把它安排在一个固定时间,任何时间都可以。

三、修止的几种阶段 四个阶段不一定很明显,也不一定完全依次发生。

瀑布期 刚开始修止的人,杂念不断,象瀑布一样猛烈奔流。必须保持耐心,至少你能看见你的敌人是什么。什么都不用做,看着瀑布流下,试图抵挡,会伤到自己。(开始自觉,知道自己的状态)昏沉掉举严重,与其阻止,不如集中在你该集中的目标。

河流期 修行一段时间后,杂念相对减少,速度不再猛烈,象河流。这时,也不要试图打断它,不管它,专注你所专注的目标。昏沉掉举也会连续出现,有时妄想会暂时停止。

湖水期 修止一、两年以后,会一直比较平静,无外在干扰时,心会非常松驰。但外力来影响时,会有情绪反应。这个时候妄想已经开始感到疲惫。中间可能经历“有波浪的海洋”,稍使用一点对治,即可清除妄想。

高山期(没有波浪的海洋) 没有任何事,能干扰这个人,在这个状态下,没有什么叫干扰。一直处于平静状态。达到修止的目标-轻安,但非成佛。没有任何粗重的情绪反应,完全得到控制。轻安分为身体上的轻安,人很放松,有光彩;语的轻安,不管这个人讲什么,别人都能够接受;心的轻安,能真正知道别人的心及未来的情况,因为心很干净,不受干扰,能完全发挥它的力量。

四、修止的5种干扰:

1、懒惰

成因:内因 习惯使然。外因 外在的环境。生理因素:身体粗重,生活无规律。心理因素:缺少修止的正确资讯,对修止没有热耽。

对治:饮食健康不要过量,生活有规律,节制;多了解修止的利益。常念修止利益,鼓舞自己;让修止的时间有弹性,寻找修止的乐趣,愉快地做,每次时间不长,次数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地修;偶尔用团体修持来约束自己。

2、精进,但方法不清晰 妄想来时,忘掉对应的方法。

让修行的技巧变得简单。简单的方法来对治所有问题:坐直,集中于目标物,永远都回到你的集中物上。慢慢地集中的时间会越来越多。

3、有技巧的精进,过程中被掉举、昏沉所影响。

需要经常地有个间谍,经常在一旁注意看着掉举、昏沉。最简单的方法是,当你看着目标物后,去看那个“看着”,不需要一直这样做,但是经常这样做。好象你一面要看着目标物,一面要注意掉举、昏沉,但是你了解后,就知道并非如此。

一般来说,昏沉会带来掉举,掉举也会带来昏沉,对这两者来说,去看那个“看着”都很重要。掉举主要就是说妄想很多。掉举比较容易被我们发现,昏沉不容易。小的妄想,一种象猴子,就象是掉举,容易发现,但数量多,一种象小偷,象昏沉,比较温和,数量少,不容易发现。猴子调伏的第一步抓住猴子,并不难,抓到后需要一条绳子(去看那个“看着”),把猴子绑在柱子(你的目标物),然后看着柱子,不要管猴子,偶尔看看绳子是否松掉(发现它,再忽视它)。猴子很聪明,会哭闹,博同情,这时你不要管它,看着柱子,对猴子不要太坏,也不要太好。猴子再聪明也不会替自己解套。有一只猴子跑掉,不用担心,再去抓就好。,如果你对一只猴子有反应,就会有一百只猴子冲进来。这种方法来对治掉举,掉举会不断出现,你不要去想它,集中在你的目标物上。

对于小偷这样的妄想,很难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当你发现时,往往它已经偷掉东西,跑掉了。或许你根本不知道,它来过遇到这种情形,通常下座,去做一些别的事情,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来,但它一定会来,把修止的时间变短,让自己的警觉性升高,贼跑进来的速度变慢。

如何区别猴子和小偷?不容易区分,因为两者比较接近,只要你坚持修止,慢慢就会凭经验分出。猴子蹦跳很明显,你必须很努力集中在你选的目标物上.妄想不断产生,但昏沉更危险,因为没有明显的思想。

4、没有对治的方法

当产生昏沉、掉举时,不愿意用对治的方法。因为有可能喜欢上昏沉的状况,喜欢昏沉的快乐感觉。对掉举,可能因为我的懦弱而不敢去对治和面对它,觉得对治无用。这时要提醒自己坐直,然后集中。

5、过份地使用对治

贪心,过度精进,野心过大,担心怕自己做得不好。一开始要把自己调整到好的状态,之后便要放松,不要过份地调整自己。想一下,修止的方法。如果昏沉的话,提醒自己轻安的状态,离开昏沉;如果掉举,就想掉举地一切错误,然后心就会放松,便不必再想,安住于放松。

五、修止的8种对治(讲得很简略,听得不太清楚):

1、有动机,发心来追寻修止安住的境界;2、以追寻安住来产生动机;3、虔诚;4、听闻修止的结果、利益;前4种都是对治懒惰。5、记住;6、留意;7、正确的时机了解正确的对治方法;8、积极地使用对治

六、修止的次第

敌人的目标,就是打扰你,占据你的心。以修止的方法,把注意力集中到单一的目标上,就打乱了敌人干扰你的节奏,就算只能拖延一秒,也是了不起的胜利,能让敌人的策略晚一秒钟。这种情形发生在生活中的每一刻。因为我们能够放松,所以每一刻都有担忧在心中,永远都在假设什么结果发生了怎么办,可能这个结果永远不会发生,但是你还是想着它。修止可以用在日常生活每一刻中。如看,你喜欢的人,或你担心的事如何干扰你。

修止时对固定的目标物,会越看越清楚,但是不会被对象所控制,才能真正欣赏这个物体。当你能注意到生活中每件小事时,你就能了解有什么要有出离心,因为你每分每秒的生活都非常重要,所以要时时保持出离心。出离心简单地说,就是要了解真理。每个人都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很成功。

当你能够清醒客观不受干扰地注意到事情,一段时间后就能把你注意到的事情传播给他人知道(艺术家具有止的能力)这是修止的终极目标。当前的目标选择一个目标物体,并集中在上面。

六、三个修止的觉受(经历):

我们的心被宠坏了,一直喜欢找一些东西来干扰它,把这些干扰物变得有价值,这也是我们变得贪婪和物质的原因。我们不但成为妄想的奴隶,也成为外在物的奴隶。没有办法让心去好好做一件事,修止可以让心受控制。心是你所有的最有力量的东西,身和语与之相比,是没有力量。如果你知道如何用自己的心的力量,你可以在一刹那间改变境界。修止的目的,就是把心变成一种可以改造的状态。让心在任何时间、状态下,去做我们想让它做的任何事。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经历都有可能产生:

明的觉受:看一眼,一切了然于胸,当这种觉受产生时,这种经历不但不应该跟别人讲,而且你也不该去想这种事,完完全全把这种经历丢掉。因这虽为修止成熟的证明,但是这也可能成为修止最大的障碍,因为可能会增长我们的贪、嗔、痴。

乐的觉受:修止几周后,或 有这种觉受,充满乐,因为此时你变得敏锐,目前,被很多事情占据住了,修止后,你会重新感觉到它。这个觉受,也不要跟别人讲,也别对自己说,要提醒这是个陷阱,不要去问任何人,求得印证。最好把这种觉受藏起来。

第三种觉受:无念,好几天的时间,一个妄想也没有。但是并非证悟,或成佛。

这一切觉受,都如晨雾会消散,如果你的超越这三种觉受,轻安,就不远了。但是这三种觉受不容易舍弃,因你想告诉别人,想保住这种觉受。如果这三种能突破,你就如脱了一层皮,然后下面再修,寻找自己的果实,但修下去,发现下面也是皮,这个时候佛教就可以进来了,就可以修观了。

七、止和佛教

修止可以超越烦恼和情绪,但不能超越分别。修止并不能成佛,因修止不对治自我,所以佛教才在止的基础上谈观。但是没有止,就没有观。修观可以和修止一起开始,但是修止达到第四阶段,是修观的一个很好法器。对初学的人,应该多修止,再修观。止的功夫好,修观的时间只要四分之一,观是一种知识、认知。修止不在乎什么是真理不真理,只在意你是否有控制力。

作为一个佛教徒,若有修其他仪轨,先修止再修别的仪规,比较有帮助。因为一个人心里平静,碰到外在的问题,而去做一些修法,就会产生效果,如果你心里不平静,被种种情绪所冲击,再好的修法的加持,也不能领受其效果。修止得到的结果,可以鼓励你继续修金刚乘。如果没有修止的基础,金刚乘继学会让你失望,得不到受用。

上座部的修止教授非常好。上座部佛教:上座部佛教因其由印度本土向南传播到斯里兰卡、缅甸等地,故称为南传佛教。又因所传诵的三藏经典使用巴利语(pàëi-bhàsà),故又称为巴利语系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坚持维护佛陀的原本教法,只相信和崇敬佛、法、僧三宝,传诵与尊奉巴利语律、经、论三藏,依照八圣道、戒定慧、四念处等方法禅修,大多数人致力于断除烦恼、解脱生死、证悟涅槃。修止后感官变得敏锐,不再做妄想的奴隶。

八、修止中遇到的问题

所有的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是你的心的问题。如果你的心很平静,既或有个外在的问题,这个问题也不会对你构成太大打击。所有的问题家庭、健康、人际、财务,都以修止来应付,你修止的功夫就会快速地增长。如何用止来对治当下的烦恼,就集中在烦恼上,但并不去分析这个烦恼。

在注视目标物太专注,会有一种被吸进去的感觉,这时侯应该稍放松一点;

如果集中在内在物比较容易,也可以;

修止时会觉得身体好象要消失了,修止时,就只与自己的心打交道,这个时候,很多状况都要产生,做一周不间断地修止,会发现你睡的觉都与以前不一样;

修止后更敏感,是否更容易受伤害,不会,因为你更平静,会更坚强;

修止过程中,自己会到的一些问题的答案,可以用这些答案,但是这些答案不一定是最终的答案。

等车、坐公车时,也可以修止,目标物就选择自己的呼吸。集中在呼吸的办法,就用正常的呼吸。佛教徒会提倡呼吸缓慢,吸、呼都保持很久,并且睁开眼睛。

关于神通、感应的事,可能会发生,因为你的心非常平静,可以记起、感应很多事。不管发生什么,方法都一样,忽视它。

究竟上应该修行佛法,相对上去赚钱(生意人如何修行佛教)做生意成功的原因:一相关的功能、知识;更重要的是积累功德,也可以说是正面的能量、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修学的,“风马”――心的一种活动,佛教中认为任何一种能被我们感知的东西,都是心的一种动作,风马的主人――我们的心,应该要保持平静。吃不好的食物和穿阻碍性的衣物,会损害到风马――心的光芒。改善这种正面的力量,也有很多修法,如果你的心很平静,这些法就会更见效,因为你的心处于合理的状态,你的期望,也就会比较合理。反之则反。

昏沉即是被麻木占据住了,而自己不知道,没有清醒的感觉,而修止是平静清醒、觉醒的;

身口意不断造业,修止仍然有用,并且帮助它,因为当你心被念头充斥,便会造出各种恶业,心很平静,不太可能造出恶业。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