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型人格障碍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2011-09-12 22:24:51)
标签:
杂谈 |
2.躁狂抑郁症 轻型躁狂症可以主要表现易激动,好挑剔,惹是生非,与人争执,爱管闲事,无理取闹,攻击或侵犯周围等行为障碍,如果既往史不详,有时可能被误诊为人格障碍。躁狂症轻型或不典型的病例虽然可能有类似人格障碍的表现,但仔细观察可发现情感高涨、兴奋性强、言语增多等症状,结合病程及既往性格特征不难区别。
3.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早期或缓解不全病例易与人格障碍混淆,需注意鉴别。精神分裂症早期可表现为人格和行为改变,如劳动纪律松弛,情绪不稳定,易与人争吵,对家人态度恶劣,责任心差,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等。Hoch和Donaif(1955)曾提出“假性病态人格型精神分裂症”的概念,临床特征为反复发生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的越轨行为,如犯罪或性变态等,这些早期或假性病态人格型病例如果仔细检查,可发现不适当的情感和行为以及不固定的妄想观念。
精神分裂症缓解不全可遗留人格缺陷,如缺乏既往精神病史(或表现轻症未被注意)则区别往往比较困难,可结合既往个性特征及家族史等加以诊断。精神分裂症缓解不全的病例,除表现人格改变外,情感、思维、意志等方面也有障碍,他们往往缺乏自发性和自然性,这是人格障碍所具备的。
轻型或处于静止状态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可误诊为偏执型人格障碍,但后者主要表现在过分敏感的基础上对日常事物和人际关系的误解,从而产生一定的牵连观念,但一般不发生幻觉、妄想,可与精神分裂症进行区别。
4.人格改变(personality changes) 人格障碍需与脑器质性疾病(脑动脉硬化症、老年性痴呆、脑炎、多发性硬化症)所引起的人格改变又称假性病态人格进行鉴别。脑器质性疾病患者大多有脑功能(包括智能)障碍和神经系统体征,结合脑电图,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辅助检查,鉴别并不困难。
5.偏执性人格障碍鉴别诊断偏执性人格障碍不存在幻觉、妄想及其他精神病性症状,因而与偏执性精神病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不难区别。偏执性人格障碍缺乏长时期反社会行为,借此可区别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此型无自我伤害行为,也无不稳定特征,可以与边缘型加以鉴别。偏执型人格障碍似乎与偏执狂,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包括晚发性妄想痴呆)有关。ΠonoB(1961)曾观察到由偏执型人格发展为偏执狂的病例。晚发性妄想痴呆患者约半数(45%)病前具有偏执型人格特点。关于偏执型人格障碍与这两种疾病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经过是漫长的,有的终生如此,有的可能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前奏。随着年龄增长,人格趋向成熟或应激减少,偏执型特征大多缓和。此类人与偏执性精神病不难区别,前者缺乏固定的妄想。偏执型人格不存在幻觉和妄想可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鉴别。
7.冲动型人格障碍鉴别诊断主要是与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作鉴别,后者除了有冲动性这一特点外,往往还有对人冷酷无情及常常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8.焦虑性人格障碍鉴别诊断与社交恐惧症鉴别。焦虑性人格障碍患者以持久、广泛的紧张及忧虑体验为特征。尽管患者也常有回避社交的行为,但无恐惧性回避。
9.依赖型人格障碍鉴别诊断有学者认为这一类型提出似乎也是出于社会制度对妇女的偏见,不宜列为人格障碍的一种类型(Gelder,1983)。其诊断要点是这类患者缺乏自信,不能独立活动,感到自己笨拙,且情愿把自己处于从属地位。鉴别诊断时需要注意的是,在男权社会中,妇女多处于从属地位,但并非出于其本愿。
1:临床表现
A:在社交关系中感到孤独和不适,与亲友在一起感到很不舒服,很少动感情,而且还有知觉或者认知歪曲以及古怪的行为,起自成年早期,前后过程多种多样,符合以上五项以上
1:牵连观念(未达关系妄想程度)
2:与其文化背景不相一致却影响其行为的古怪想法或魔术思想(如:迷信,特异功能,心灵传感或者第六感受,对于儿童或者青少年,表现为怪异的幻想或者整日沉湎的想法)
3:不同寻常的知觉或者身体幻觉
4:古怪的(比如:含糊的,琐碎的,隐喻的,过分推敲的或者刻板的)言语
5:猜疑或者偏执观念
6:感情不适合或者受限制
7:古怪的行为或者表现
8:除一级亲属以外,没有亲密的或者知心的朋友
9:过分的社会焦虑,往往伴有偏执性的害怕感,但没有对自己错误的判断
B:并非发生于精神分裂症,伴有精神病性表现的心境障碍,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或者某种普遍性发育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