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界线与工作

(2011-08-18 17:00:32)
标签:

杂谈

界线与工作----- 本文摘自《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第十一章

作者:阳光心理   出自:人间四月天 浏览/评论:492/1   日期:2006年6月24日 13:49

    在工作上设立界线可以帮助我们的增加智慧,使我们工作得更快乐、更有满足感。以下列出几个常见问题及解决建议。

[替别人担负责任]
    假如你因为担了别人的工作而怨恨,你应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并且了解你不快乐并不是你同事的过错,而是你自己的问题;你必须先向自己负责任,然后,你才对你同事负责,向你同事解释你的状况。假如他要求你做的不是你份内的工作,不管他要求的是什么,都要跟他说不。如果他因你的拒绝而生气,仍要坚守你的界线,以同理心了解他为什么生气。但不要发脾气,也不要闹情绪,你只要对他说:“我很遗憾你不高兴,可是,那不是我份内的事。我希望你能顺利解决难题。”你不需解释为什么你不想做非你份内的工作。
    过于有责任感的人与欠缺责任感的人一起工作时,前者总是替后者担负后果、解除困难与危机,以致他无法享受自己工作的乐趣或与这些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他的没有界线,不只伤害自己,也阻碍对方的成长。如果你是这种人,你必须开始学习设立界线。
    可是,有时候有的同事是真的需要额外的帮助。帮助一位有责任感的同事解决一时的难题或做些特别的让步,那位同事会因着你的让步而改善状况,这样的帮助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这是爱,好的公司应该在爱中运作。
[工作超时太长]
    假如你因为“需要那份工作”,或是因为怕被解雇,而做了太多不是你份内的工作,你也有问题了。假如你工作时间超过你所能接受的,你就被工作捆绑了。你是奴隶,不是合约下的员工。你必须为自己负责,采取行动来改变情况:
    1.在工作上设限。决定你愿意超时工作多久。一些特别的节日或状况,加班是免不了的。
    2.如果你有工作职责说明书,把它拿出来重新查看。
    3.把你下个月需要完成的工作详列出来。影印一份,并标出优先级,然后勾出那些不是你份内的工作。
    4.跟你上司约时间讨论那些过多的负荷,请他列出优先级。假如你上司要求你所有的工作都必须按时完成,而你觉得根本不可能,他就得请临时工来帮你完成。如果你觉得他给的工作超过了你的职责,就利用此时与他一起查看你的工作职责说明书。
    不管你怎么做,记得,工作超量是你自己的责任,也是你的问题。假如你的工作让你不胜负荷,快把你逼疯了,你需要采取行动,正视问题。不要再让自己处于受害者的地位,开始设立界限。
[颠倒优先级]
    你必须懂得对自己设限,了解自己有多少时间、精力,然后依照你的能力做事。了解你可以做什么,什么时候可以做,其它的则免谈,暂时搁下。学习明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坚持你的界限。跟你的工作伙伴或上司说清楚:“如果我今天做 A, 我必须延至星期三才能做 B,可以吗?否则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应该先做哪一项。”
    有效率的员工能做到两件事:他们认真努力地把事情做得很完美,而且懂得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上。对不重要的事情,你要说不;对你不想尽全力去做的事,也说不。此外,还要好好计划如何完成那些最重要的事,且在你的工作上设立一些界线。了解你的极限,不要让工作控制你的生活。对最好的说好;有时,必须向一些次好的说不。
[难以相处的同事]
    所谓“工作上的压力”其实都是一些人为因素,常是工厂或办公室中某人逼得另一位受压者快要发疯;那人在情感上有力地影响另一位在痛苦中的人,让他或她不知如何处理才是。
    从这个例子,你必须记住“能力律”:你只有能力改变自己,无法改变别人。你必须看到问题在你自己,不在对方。把别人当成你必须处理的问题,是把控制你与你利益的权利拱手让人。真正问题在于你怎样与那位问题人物互动来往。
    很多人发现自己无法控制别人,他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对别人的反应,不容许别人对他产生影响。观念的突破改变了他的人生,这才是真正自我控制的开始。
[严苛的态度]
    替太吹毛求疵的人工作,往往会引起压力。若不是试着赢得那位挑剔者的心(那根本不可能行得通的),就是让对方成功地激怒自己。有些人还把那些刻薄的批评全放在心上,给自己压力。这样的反应都是无法把自己与爱挑剔者分开,以及不能把持自己界线的表现。
    你可以与那严厉批评你的人,面对面处理问题。首先告诉他:你对他态度的想法,他那种态度如何影响到你。他要是够聪明的话,自然会虚心接受。如果听不进去,且态度也影响了别人,你可以找两人或多人和他一起谈。如果他还是不愿改变,你可以告诉他:你再也不想和他谈了,除非他能改变他的态度。
    或是,你可以遵守公司的“陈情政策”,向公司抱怨与申诉。你不能控制他,可是,你可以选择限制自己与他在一起的机会,不管在身体上或是情感上,都尽量与他保持距离。这就是自我控制。
[与权势的冲突]
    假如你与上司相处有困难,你或许患有“感情转移”的问题──将过去所未了结的感情移转到现在。
    转移作用常常会发生在你与上司之间,原因是:他们是掌势当权的人。上司属下的关系引发你过往曾有的权威冲突,使你产生不适应当前关系的强烈反应。
    比如,当你的上司告诉你:他希望你在哪些事上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你马上有“被贬谪”的感觉。你想:“他从来不认为我做的事情是对的,我要做给他看看。”你的上司或许只是随口说说,却引起你激烈的反应。事实上,你的反应很可能源于你以前与某些权威人士的关系,例如与父母或老师,他们曾伤害你,那些至今仍未解开的情结刺激了你。
    要有界线,就必须为你的转移作用负起责任。假如你觉得你对某人有极强烈的反应,停下来思考一下:那种感觉是否似曾相识?是否让你想起过去某个人?你的母亲或父亲曾那样对待过你吗?你的父母跟这个人有同样的性格吗?
    唯有面对你内心的感觉,才有办法看清楚别人真实的面目,不会被你过去的种种监禁捆绑,或用自己扭曲的眼光去待人处事。
[对工作不合理的期待]
    理想的工作环境应该提供支持、安全、滋养,这种气氛是为了在工作上支持员工──帮助员工学习、改进,以及把工作顺利完成。当员工要求工作环境必须填补他父母以前没有满足他的主要滋养、人际关系、自尊、认可时,问题就发生了。因为工作的本质并非如此,这也不是一般工作对员工的要求。工作要求员工必须有成年人的功能,能有效率地工作,而员工却希望自己幼时的需要可以得到满足。彼此有不同的期待,自然会造成冲突。
    你必须从工作以外的地方,求取感情的支持与修补感情的创伤。可寻求支持团体或心理医疗机构的协助,帮你走出感情的伤害与未曾满足的需要;装备自己,使你在工作上有良好表现,达到成人世界对成年人的期望。坚持你的界线;保护那些伤口远离工作场所,因为那不仅非治疗之处,也可能无意中使伤口再次受创。
[把工作压力带回家]
    你必须在个人问题上有良好的界线,并使个人的问题远离工作场所;同样地,也必须在工作上设立一些界线,不要把那些问题带回家去。这通常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情感上的。工作上的冲突一定要处理与解决,不要让它们影响你其它的生活。了解为甚么某个同事老让你不舒服,为甚么你的上司会控制你其它的生活。了解为甚么你工作上的成功或失败总会影响你心情的起伏。这些重要问题都必须好好解决,否则你的工作会捆绑你,奴役你。
    第二部分是在时间、精力,或其它资源上设限。确定你的工作不会侵犯你个人的生活,影响你的人际关系或其它重要的事情。对那些要花更多额外时间的特别企划或项目设下界限,而且确定工作上超时加班不会变成习惯。
[讨厌你的工作]
    很多人不知道怎样为自己的工作定位,找不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工作一个换过一个,从来不知道怎样的工作才能表现“真实的自己”。很多时候,这根本就是界线问题。因为他不能在别人对他的定位与期望上设立界线,于是无法发现与拥有自己的天赋、才干、喜好、渴望与梦想。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那些不能与原生家庭分开的人身上。
    朋友与文化也可能给你压力,你必须确定自己的界线稳固有力,不要让别人影响你或为你定位。事实上,最需要的是倚靠上帝,求祂帮你看出你是怎样的人?适合怎样的工作?依照你是怎样的人、真实的自我与特定天赋,对自己有个合乎现实的期望。
    当你施展才干时,把工作看成是你与上帝的合伙关系。上帝给你那些天赋,就是要你将之发挥出来。把自己完全交托给上帝,你会找到最适合你的工作。

界限深深地影响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
身体上的界限:帮助我们决定,在何种情况下,谁可以碰到我们的身体?
心理上的界限:给予我们拥有个人思想与见解的自由。
情绪上的界限:帮助我们处理自己的情绪,避免来自别人有害与操纵性的情绪。


《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内容简介:
·你的生活失控了吗?
·别人老是占你的便宜吗?
·你很难向别人说“不”吗?
    人们常常专注在要有爱心、避免自私自利,却忘记自己的有限和界限。他们往往会问:“对别人设界限不是很自私吗?”“我要怎么回答那些需要我爱心、精力、金钱帮助的人呢?”“如果有人因为我设立的界限生气或受伤呢?”“为什么设立界限会让我们感到愧疚或恐惧?”“我可以在设限后仍是个有爱心的人吗?”
    想要有一个平衡健全的生活,明确的“界限”是很重要的,它是个人产权的分界线,指出你应该为哪些东西负责。它可以定义你是什么,或者,你不是什么。
    本书是亨利·克劳德博士和约翰·汤森德博士“界线”系列的第一本书。整本书从一位热心的基督徒职业妇女,为了孩子上学、同事的请求、丈夫和母亲的期待,焦头烂额,时间、事情都不是她能掌握的,作为开始,引导读者反省是否自己也像剧中人。
  
作者简介:

    亨利·克劳德博士和约翰·汤森德博士,美国广受欢迎的讲员、知名作家与执业心理医师,并共同主持全美播出的心理咨询节目“新生命”(New Life Live),也合办讲习会、研究中心与教会训练小组。两人毕业自同一所心理学研究院(Rose-mead Graduate School of Psychology),获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也在加州新港滩合开心理辅导诊所。他们是许多畅销书的作者,包括《过犹不及》、《为孩子立界线》、《为约会立界线》、《为婚姻立界线》、《界线对谈(过犹不及续集)》等。其中,《界线对谈(过犹不及续集)》是他们两人合写的最后一本书,之后两人分别出书。约翰.汤森德写了《谁会使你抓狂》及《为青少年立界线》。
  
目录:
 
感谢
译序(蔡岱安)
第一部 什么是界线
第一章 一日没有界线的生活
第二章 界线是什么
第三章 界线问题
第四章 界线是如何发展的
第五章 界线十律
第六章 界线迷思
第二部 界线冲突
第七章 界线与你的家庭
第八章 界线与你的朋友
第九章 界线与你的配偶
第十章 界线与你子女
第十一章 界线与工作
第十二章 界线与你自己
第十三章 界线与神
第三部 发展健全的界线
第十四章 对界线的抗拒
第十五章 如何评估界线的发展
第十六章 一日有界线的生活
附注
(图文来自网络  水沁编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