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海方言与普通话之差异
(2013-05-18 17:29:0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漫谈 |
普通话的定义: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唐海方言作为一种北方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不是太大。在没有任何语音交流的前提下,唐海人能听懂普通话,说普通话的人也能听懂唐海的方言土语。但二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现仅就个人经验,作一浅谈。
第一、语音方面的差异。
总的来说,唐海方言与普通话在音节构成上差异不是很大,但也有个别字存在显著差别。
如:
普通话 |
唐海方言 |
区别 |
挨(ái)打 |
挨(nái)打 |
增加了声母n |
可怜(lián) |
可怜(lin) |
三拼变成双拼 |
上学(xué) |
上学(xiāo) |
双拼变成三拼 |
我的(de)书 |
我的(di)书 |
韵母e统统变成i |
打得(de)好 |
打得(di)好 |
|
慢慢地(de) |
慢慢地(di) |
|
叔叔(shū shu ) |
叔叔(shōu shou) |
韵母ū变成ōu |
唐海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声调上。
首先,唐海方言无标准的阳平调(35),所有普通话中该发阳平调的音都说成阴平调或降低音高,读成13调。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加以说明。
普通话阳平调 |
唐海方言阳平调 |
白bái日依山尽, |
白bāi(33)日依山尽, |
黄Huáng河hé入海 流liú。 |
黄Huáng(13)河hé(13)入海流liū(33)。 |
欲穷qióng千里目, |
欲穷qióng (13)千里目, |
更上一层céng楼lóu。 |
更上一层céng(13)楼lōu(11)。 |
其次,唐海方言语音声调存在个别不规则变化。具体表现为:
①复式人称代词中普通话上声调变为阴平调。
如:
普通话上声调 |
唐海方言阴平调 |
我(wǒ)们 |
我(wō)们 |
你(nǐ)们 |
你(nī)们 |
②去声与轻声连读时,去声变为降低调值的阳平调(普通话中阳平调为35调,唐海方言中变异为13调),轻声反变为去声。
如:
普通话 |
唐海方言 |
扇子(shàn zi) |
扇子【shán(13调)zì(轻声变为去声)】 |
架子(jià zi) |
架子【jiá(13调)zì(轻声变为去声)】 |
③“花”字在表示植物的花朵时,唐海境内很大一部分人将阴平调变以上声调。
如:
普通话开花儿(huār)了,唐海方言说成开花儿(huǎr)了。
第二、词汇方面的差异
①“忒”字的重用。
普通话中的“很”、“非常”、“特别”、“忒”、“极”、“超”、“太”等副词,在唐海方言中几乎统用为一个字“忒”。如:忒好、忒大、忒烦人、忒讨厌。
②“zòu(揍音)”字的广泛应用。
如:
唐海方言 |
相较于普通话 |
zòu啥去?zòu啥呢? |
zòu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干”或“做”。 |
zòu 你能! zòu这么办吧! |
zòu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就”。 |
字典中并无一个“zòu”字与这两种情况相匹配,所以此音纯属唐海方言土语。
③昨天、今天、明天的变化。
普通话中“昨天”、“今天”、“明天”,在唐海方言中变成三个发音完全不同的词语:“liěr ge(咧儿个)”、“gēnr
第三、语法方面的差异。
主要体现为“把”、“被”分工不严。普通话中的“把面包拿来”,在唐海方言中可以有两种说法:“把面包拿来”、“被面包拿来”。而唐海方言中的第二种说法“被面包拿来”,在普通话中属于施动者与受动者相混淆的严重语法性错误。
再有,普通话中的“不知道”,唐海方言一般说成“知不道”。
唐海县自1982年建县至2012年撤县并区(曹妃甸区),史存30年。历史不长,人口也较杂。上面所述,是针对大众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而言。其中县城及周边地区,人口最杂,口音也较乱。九场位于乐亭、滦南、唐海三地交界处,虽隶属唐海,却有着浓重的乐亭、滦南口音。八场与丰南交接,又有较重的丰南味儿,几乎每一个音节都要拐个弯儿,别具特色。
随着曹妃甸港口建设和首钢的搬迁,开发了大批的产业项目,将会有愈来愈多的外地人涌入原本小小的唐海县。他们将带来各地的方言土语,唐海原本土著居民方言将有可能在长期的语言融合中产生变异。此文原作于2004年7月,为手写。今日搬上博客打稿时,略有修改。权当为沉入历史的唐海的一点小小纪念吧!纯粹个人见解,如有欠妥处,还望了解唐海方言之人士多提宝贵意见。
201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