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男性第二大癌症你知道多少?

标签:
健康 |
重约20克的前列腺,像胡桃大小,位于膀胱下面,包绕着连接膀胱的近端尿道,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泌稀薄奶样的前列腺液,构成精液的一部分。但有数据显示,近些年来,我国前列腺癌上升迅猛。本期,就让肿瘤君给大家解答。
前列腺癌发病急剧上升,成男性第二大癌症。
值得警惕的是,近十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呈现高发趋势,大城市更是沦为“重灾区”。 数据显示,北京市前列腺癌发病率由2001年的5.53/10万上升至2010年的16.62/10万,增长3倍以上;天津市20年间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增长约4倍。从整体数据来看,10年前,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为4.36/10万人,最近10年其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2012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已达9.9/10万人,死亡率为4.2/10万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统计,2012年新诊断的前列腺癌患者为110万,约占新增癌症病例总数的15%,是全球范围内男性第二位最常见的癌症。
前列腺癌的发病不断增多,总结起来有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人口老龄化。它是一种老年病,人们生存的时间越长,发病的几率也就越大。
第二,诊断水平的提高。随着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穿刺活检等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前列腺癌被检测出来。
第三,生活方式西方化。这也是最需要关注的一点,过去的中国人以吃谷物为主,如今脂肪等的摄入量越来越接近西方人,加上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久坐不动等,这都导致了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早期存活率超九成,转移后治愈率不足一成。前列腺癌没有特异性的早期症状,有时可类似前列腺增生,出现排尿期症状和储尿期症状,如进行性排尿困难、尿流变细、尿流分叉、尿程延长、尿频、尿急、夜尿增加、尿意不尽感等。由于前列腺癌早期多无明显临床表现,等出现严重的下尿路梗阻、血尿、全身骨痛和病理性骨折等症状来就诊时,过半的患者已是晚期,5年生存率差。有数据显示,五成以上的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肿瘤已经发生转移。早期前列腺癌预后极佳,5年生存率超过90%,而转移性前列腺癌的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小于10%。
前列腺癌的发病第一种是50岁以上的男性。前列腺癌很少见于50岁以下患者,50岁以上发病率呈指数增长。第二种是有家族史的人。如果1个一级亲属(父亲或亲兄弟)患有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会增加1倍以上。2个或2个以上一级亲属患有前列腺癌,相对危险性会曾至5~11倍。第三种是种族差异。黑人、白人发病率明显高于黄种人。尽管有一些不可逆的因素,但前列腺癌只要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愈率相当高。
前列腺增生不一定是前列腺癌。很多人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有人甚至把前列腺增生叫做良性肿瘤。但事实上,这两个疾病没有必然的联系,也不存在转化关系。前者是良性肥大,后者是肿瘤。目前证据显示,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可同时存在,但前列腺增生并不会转化成前列腺癌,前者是良性肥大,后者是肿瘤,没有必然的联系。另外,也无明确证据显示前列腺炎是前列腺癌的诱发因素。
前列癌有“去试疗法”。与某些肿瘤不同,前列腺癌是一种激素相关的癌症,雄激素是前列腺癌细胞的“养料”,有了雄激素,它就生长得很快。因此,前列腺癌还有非常独特的治疗,叫做“去势治疗”,即通过调节体内的雄激素水平,抑制癌细胞生长。去势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切除雄激素产生地睾丸,二是通过药物阻断雄激素。目前,以药物为主的去势治疗,已经成为前列腺癌主流的治疗方法之一,特别是对晚期患者来说。
多吃抗氧化食物,定期查PSA。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指南推荐,50岁以上、有下尿路感染症状的男性应进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直肠指检。直肠指检是发现前列腺癌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其准确率可达50%—70%。生活中,一般来说,平时应注意控制脂肪及红肉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及富含维生素E、硒、番茄红素等抗氧化剂的食物,比如绿茶、柚子、西红柿等。多运动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有效消除压力、改善睡眠,对预防癌症也有一定的价值。
更多健康资讯请关注阿亮医生微信订阅号:aliangyi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