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畸形、私下告知性别、满足情感需求,这是四维彩超服务最大的三个卖点。
在广州市伊丽莎白妇产医院副主任医师方小英看来,四维彩超能够做到其他超声检查不能做到的细致排畸。
“我能帮妈妈把孩子的手指、脚趾、面部和所有皮肤表面看一次,其他超声不可能做到。”方小英说。
然而,在牛凤岐看来,四维彩超的画面效果实际不如二维黑白超。因为技术能力的限制,四维单束声波的频率与二维超声相比更低,画面也更加模糊。
广州市某公立医院超声科主任医师陈丽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许多公立医院都将高级的四维彩超仪闲置,仍使用二维黑白超声机。因为对重大畸形,在二维平面上诊断更清晰;而等到皮肤表面畸形在可以诊断出时,胎儿已经很大,大部分父母都不会因为兔唇或11根手指而选择堕胎。
渲染“更有效的排畸”之外,看性别也是四维彩超的“动人之处”。
中国的母婴保健法明确规定,禁止告知胎儿性别,但一些推崇四维彩超的私人医院,仍以孕妇的口吻打出广告:“据说,医生会回避拍宝宝的下半身。但是,我还是有点心存侥幸,万一……”
身在北京的张澜在母婴论坛里选择了一家被评价为“可能告知性别”的私人胎儿摄影机构,并在预约时告知对方:“我对胎儿相片不感冒,就是想知道性别。”
电话另一头,爽快地答应了。但在做彩超过程中,她再次提出要求时,却被打断:“不要说了,我知道你的意思。”
拍摄接近尾声,操作的女孩仍没有任何要告诉性别的意思。张澜忍不住,指着彩超屏幕上的“F”(female,女性)问:“这个指的是我的性别,还是胎儿的性别?”
“是你的性别。”对方迟疑了一下,接着说,“不过,都差不多。”几个月后,张澜生下了一个女孩。
“我问性别只是好奇。”张澜说,“但我同样也担心有人会利用这个漏洞选择性别。”作为一名跑卫计委的记者,张澜注意到中国人口性别比的悬殊差距,她担心其中有人为选择的因素。
满足亲子间情感需求,是四维彩超商家最吸引人的宣传点。贵阳市某四维摄影机构以婴儿口吻打出的广告语是:“妈妈!我没出生之前,长得可爱吗?”
来自广州的准爸爸刘杰认为“看看孩子”对他来说意义重大。至今,他仍记得和妻子一起在彩超仪上看到孩子的那天:一瞬间,感觉是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回家后,刘杰和妻子翻出了家中所有儿时的照片,和四维彩超照片对比,争论着孩子到底像谁。
“‘看’到宝宝前,它是一个虚拟的概念,但那天之后就不一样了:他从一个不认识的‘人’,变成了我的孩子。”刘杰说。
FDA也认同亲子之间早期情感接触。2008年、2014年的警告中,FDA都强调,四维彩超,是维系父母与孩子“早期联系”的重要渠道。
但对于中国绝大多数父母来说,亲子间的“早期联系”是一种奢侈。超声检验单上大小不过3×4厘米的模糊小方块,就是他们孕期对宝宝的唯一纪念。
而中国公立医院对于彩超的理解,似乎仍停留在“一种孕前检查项目”上。
大部分公立医院要求提前1-2个月预约彩超检查,因为担心孩子,唐山妈妈唐欣检查前好几天她就已紧张得吃不下饭。彩超检查5分钟后,唐欣拿着一张A4纸走出彩超室,没有见到孩子,也没有和彩超大夫说上一句话:“在医院我没有感到任何新生命将要到来的喜悦。”
广州市某公立医院超声科主任医师陈丽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许多公立医院都有四维彩超仪,但很少提供拍照服务,因为“根本做不过来”。而给母亲指出孩子手脚这种事,只有在她“有空的时候”才会做,目的是“满足一下普通人的好奇心”。
种种不舒服的体验,都为私立医院和摄影公司提供了市场。
唐欣最终选择在私立医院产子,她说自己花了十倍以上的钱,“但至少,医生们都是微笑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