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做一个聪明的病人

(2011-01-12 15:21:21)
标签:

协和

医生

聪明

病人

沟通

杂谈

    选一位好医生

    一个主动积极的聪明病人,可以千方百计去交一位医生朋友或者护士朋友,打听清楚内 幕。他虽然挂不上号,但可以用各种真诚的方法打动专家,给自己加个号……聪明病人要做的是主动积极地给自己开路。只是,在这支良莠不齐的队伍里,给自己选 一个好医生,聪明病人还必须动用智慧和谋略。

    而怎么去了解一位医生真正的医术,需要多去问问圈子里的人,多比较几个医生才能知 道结果。可惜的是,在这两方面,目前都没有现成的名单问世,只能靠我们自己去研究、去判断。想方设法去交几个医生朋友或者护士朋友,会帮助你了解更多的情 况。比如我的一个朋友患了子宫肌瘤,需要做手术,本来觉得腹腔镜就能解决,问我的建议。我给了她两位专家的名字,结果她看完病告诉我,其中一位专家说因为 肌瘤的位置长得比较棘手,周围有血管和尿管,所以腹腔镜不一定能解决,到时可能会开腹手术。我问了问同行大夫,结果她一听就明白了,说这位医生的手术风格 就是过分细心,不够果断,拘泥于细节,所以有人用两小时做完手术,这位医生可能需要三小时,有人不觉得危险的位置,她可能会觉得风险比较大。我立即把这番 话告诉了朋友,她惊叹这里面学问太多了!

    聪明病人是沟通高手

    一个病人去看心内科门诊,拿着几个心电图结果给医生:

    病人:我在单位体检时查出有早搏,去了好几家医院,做了好几个心电图,就是治不了根儿。

    医生:查出有其他心脏病吗?病人:没有。

    医生:那不用治,你这是良性早搏。

    病人:但我很担心。

    医生(有些不耐烦):没事儿,良性早搏一般不需要吃药。

    病人将信将疑地离开了,医生觉得病人大惊小怪。医生肚子里一堆关于良性早搏的知识也只简化为两句话:“你这是良性早搏。良性早搏一般不需要吃药。”

    这两个人显然都在自说自话,结果两个人都很懊恼。

    如果换成两个略懂沟通技巧的人,情景会变成:

    病人:我在单位体检时查出有早搏,去了好几家医院,做了好几个心电图,就是治不了根儿。

    医生:我能理解你的苦恼。你这种情况不少见,你查出有其他心脏病吗?

    病人:没有。有没有其他心脏病和早搏有什么关系?

    医生:是这样的,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早搏一般没什么事,又叫良性早搏。良性早搏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也不需用抗心律失常的药。有时候,过度治疗反而会产生医源性症状,让你焦虑。用药越积极,精神压力越重,症状反而越明显。

    病人:但我还是很担心。不吃药能行吗?

    医生:你知不知道?美国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导致的意外死亡人数,大大超过其民航空难与战争中死亡人数的总和。从今天开始,不妨把你关心早搏的精力放在其他更有意思的事上。正常生活,正常工作,每年来复查一次。

    病人的疑虑被打消了,医生也让病人理解了不用药的原因。可惜的是,这一幕多是理想景象。医生在拥挤的门诊哪有这么充裕的时间给病人解释这么多?我们的病人又哪有这么积极的态度努力去强势地要求解决自己的问题?

    聪明病人可以改变弱者地位

    聪明病人在看病前要准备什么?他需要详细、有条理地列出眼下和过去的病史、资料,告诉诊治的医生全部信息,即使有的信息可能不好意思说出口。这些资料包括:

    你的症状:什么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什么频率?

    你的健康史:准备一本个人健康笔记,上面列着你既往的健康问题。

    个人信息:你是否感觉到有压力,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现在所用药物:把药瓶带给医生看,或列张单子,包括什么时候服用,服用频率和剂量,以及有没有服用其他补药。

    服药后有没有副作用出现:让你感觉不舒服的症状,是否对药物过敏。

    所做检查:做过哪些检查,检查单和报告单,在其他医院看病的病史记录。

    聪明病人时刻不忘问问题,随时告诉医生哪里没明白。明白的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如 果不问,医生会以为你全部理解了。要知道,病人对于自己的健康问题承担着必须了解的责任,自己所患疾病具体来说是什么机理,有什么危害。但有一点要记住, 如果你质疑医生所有的话,会激起他对抗和防卫的心理。

    开门见山:如果不止一个问题,以最重要的问题开头。提问时注意技巧,首先要说明,你问这些问题,是为了更好地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这对于奠定你和医生的良性关系很重要。

    勇敢、有礼貌地问:畏惧、尴尬、怨恨……这些情绪会在病人和医生之间筑起藩篱。不 要害怕张口,但也要注意有礼貌地问,礼貌地告诉医生你需要点时间,问些问题。如果害怕某种检查,对身体某些部位的检查感觉害羞,你要开口说出来。如果在检 查过程中感觉不舒服,要及时让医生知道。如果治疗方案不奏效或者让你感觉更差,别忘了询问医生:仍然是勇敢地开口,但必须礼貌。

    说出所有疑问:如果你对诊断或者治疗计划有疑问,告诉医生。如果你不愿意进行某种治疗,需要询问医生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如果可能,再去问问其他的医生。

    不遗漏任何一个问题:如果事后发现忘了提出或没有理解的问题,写下来,下次复诊一定要问清楚。

    如何为自己的健康打算

    一个聪明病人对疾病的了解,并不是靠一位医生的几分钟普及就能完成,而是靠自己不断积累、主动学习得来的。现在渐渐风行世界的患者教育,就是提供这种信息的渠道。

    在日益丰富的患者教育形式中,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网站。在美国,经常会有某一类 疾病的公益组织,还有同类病人组成的病友组织。在他们的网站上,或者由制药公司资助的网站上,会用浅显通俗的语言向每一个访问的非专业人士解释:这种疾病 是怎么回事?怎么去预防?怎么去治疗?现在有哪些治疗新手段在进展?每个访问者都可以在网上直接提问题。更人性化的网站还会涉及医学之外的其他问题,比 如:教病人如何恢复心理平衡?如何面对这种疾病?如何继续保持婚姻和家庭生活的美满?

    应用比较多的患者教育形式还有大众报刊的健康文章、医院内发放的病历手册以及患者教育手册。这种文章一般信息不多、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但是难以保证连续性裁挥薪涣鞲校看馔ü颊咦约涸亩晾斫狻K堑暮么κ鞘苤诠惴骸?

    相比之下,另外一种比较受欢迎的,也是最原始但最生动的形式是患者教育讲座。这种讲座一般设在大型医院内,由知名专家为患者举办各种疾病相关知识与讲座。如果足够细心,我们在报纸的角落或者医院的通告栏里,往往就会发现这样的讲座通知。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信息,还可以在一些网站上查到800电话咨询。这种咨询电话有时是非营利组织设置,也有些是为宣传某种药品而设置,但如果足够专业规范的话,其咨询内容往往都会涉及疾病的基本知识和病人自我防治的注意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