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


标签:
《莲花》安妮宝贝墨脱行走杂谈 |
分类: 文字之悟 |
墨脱,尚未通车,隐在深山。春日赴西藏,也曾暗自悸动,欲望前往的心。而这种虚弱缥缈的萌动,终于黯然在对实际与怯懦的妥协里,成为一道浅浅划痕留在不愿停息的希冀中,时而会悠然浮现脑海,不舍地微痛。
忍不住寻来读安妮宝贝的《莲花》,慢慢嚼味。我想要知道,走墨脱的人到底长着什么模样,才能有那样的执着与勇气。他们是否与我不同,与普通人不同,与这俗世的观想不同。
然而,与预期有所相像,《莲花》中人物,皆为遗世独立;与预期不甚相同,《莲花》中人物,并非果敢壮烈。对于他们来说,走墨脱,只是一段稀松平常的路途,波澜不惊。因为看轻了生命,也更慎重了生命,所以能够无畏前进,穿过雪山、沼泽、蚂蝗山,翻越一次次濒临死亡的险峻起伏,他们始终平静行走,去往莲花秘放的净土,信念从未动摇。
http://s5/bmiddle/68d64160na99a2ddaa6f4&690
庆昭、善生,还有活在善生心底只出现于回忆影像的内河。在他们的路途中,墨脱是必须要经历的人生驿站,时机到了便可随时起身出发,没有丝毫刻意突然,一切都顺从内心的步调。与世隔绝的静谧村镇,是安避现世的乐土,是天上人间一相逢,是佛陀掌心的莲花。用肉身足迹丈量的距离,约莫就是活着最终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捻朵微笑的花,走在悬崖边的小径。一路是旅程,一路是回忆。《莲花》交织着两个在藏地偶尔邂逅的人生轨迹,关于他们各自的青春、成长与爱。文字的描绘奇异诡丽地跳跃于不同时空不同境地。第一人称的转换使用暗自弥漫暧昧及私密的味道,又夹杂着自我剖析的撕扯痛楚。那是各自各截然不同的曾经沧海,在抵达墨脱前一站,终于殊途同归,便为超脱。
我知道这些仅是故事,也明白它们不仅是故事,是一段没有终点的路,起始于活得通透的开端,激烈在拥有信仰的时刻。墨脱,用与世隔绝的艰险,确认了信徒的澄心与坚定。在万丈红尘之畔,一路步步生死,步步生莲。千山万水追寻而去的,是无数的庆昭、善生,内河。
而其中,没有我。还在俗世欢愉的自己,尚不曾到达相应的人生路段。便是到了藏地,我也仅是跃跃欲试想要亲自去触摸山河大地之辽阔,停留在平凡旅人的初浅境地。如此预备实在不足以抵御关乎生死紧拥的考验,正如数年前,我还会暗笑那些不惜将自己置身险境的驴友,而如今渐渐添了敬意,亦出于逐步了悟。
http://s9/bmiddle/68d64160na99a2fd7ad48&690
道路宽阔时,我们可以结朋伴友。荆棘密布时,我们只能倚靠自己。路,在脚下。不被理解,不被替代,必须亲身一步一步走过。走墨脱,把人生浓缩成短短数日的一小段。在这样极致境况下认识的那个人,使你不再寂寞无边,而变得强大充沛。他,正是你自己。
在林芝尼洋河畔赏雪山桃花的时候,我曾品尝过数十种名贵药草烹煮而成的石锅鸡。那个沉甸甸的石锅,是人力背夫唯一运出墨脱的仅有商品,用它盛汤炖煮味道鲜美异常。难得,才成就珍馐。一想起因此而使得自己有幸与那隐世莲花有所关联,口齿间似乎又漫起余香,直绕到心头。
庆昭,善生,内河,有着类似的清绝。他们聆听自己,忠于灵魂的生存方式。看我们身旁,或者也有相仿的长辈或先生,话语奇特观点离群,切莫即刻便断然否定。不妨收藏下来,留到未来之日转头回味。也许你才发现,他们不过是先你一步,站在不远处的路口,想要给予后来者一些切身辗转历经得来的箴言。安妮宝贝的书写,同样也是一种先知的施予。悟得此理,感谢。
http://s3/bmiddle/68d64160na99a31f2c0b2&690
书中结尾处写到:“与世隔绝的小村,会因为通路而繁荣和发展,被现代的文化和经济渗透,最终变得俗世热闹。而曾经穿越峡谷徒步抵达它的人们,他们的回忆,将随着生命的流逝变故而湮没。”我望着这行文字,陡然伤感,并溢生不自禁的畏惧。花开花落,世间之物原本无法亘古。如此不舍,竟也无法确认自己是否能赶在墨脱凋落之前,亲身前往。
没有接触过第一手的美,没有将体温呼吸留在那个时空,就没有办法真正成熟与智慧。墨脱,因而仍旧神秘。他朝即便消芜,但只要存载内心,每一段路便也能像那样走过。《莲花》盛放,文字漫漫安在,我也愿未来能够勇敢地行路,不论宽阔狭窄,都可以越走越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