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井底望天:国债陷阱(一、二)

(2014-03-25 15:00:34)
标签:

政治

物价上涨

贸易逆差

世界各国

条件

井底望天:国债陷阱(一、二)

(2014-03-25 12:11:36)

1:国债陷阱(一)

(2014-03-24 12:00:21)
井底望天:国债陷阱(一、二)
 
作者:井底望天

 

    首先俺要说明的是,下面这一篇文章,大概是整个系列的重点。经济之道,是一个国家的死生之地,不可不察。因此俺是希望不论是庙堂之上的高官,还是闹市之中的小民,都应该打起精神,好好的阅读和思考一下。

    要明白今天美国对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得从货币的发行说起。大家估计都知道一个货币的最基本概念,就是“铸币税”。如果最简单的说法,就是货币本来是用来作为物资交换的媒介,但由于其本身的其他优势,比如说携带方便、标准统一、容易储存等等,就变成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最重要的载体,而成为流通的交换手段。

    在人类早期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曾经作为货币存在过,比如说贝壳之类。但是慢慢就由贵金属,金、银和铜等等作为主要的货币形式。

    那么在发行贵金属货币时候,如果你发行的一个银币,里面的含银量,按照市场价格换算的话,要超过其货币代表的面值,那么人家肯定就拿了你的货币,就拿去溶了它,把溶出来的银子去换钱。

    所以说铸造货币的政府或者私人部门,肯定就不会用超过你面值的银子来铸币,而通常会用比较低一点的含量。那么这个差别,就是说你用了价值8块钱的银子,做了一个面值10块钱的货币,自然就是自己吃了2块钱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就是铸币税。

    不过在古代,如果你的货币金属成色太低,就会失去货币的信用。而市场上的商家们,通常会根据你的成色的差距,给你一个打折。如果你的发币方是政府,可以按照强权,硬逼着人们吞下成色过低的货币,整个市场就会自动地以贬值来应付这个货币发行,从而导致货币贬值引发的通货膨胀。而这个过程,也是一种收铸币税的表现。

    当然在人类早期的时候,铸币的权力并不是被政府垄断。很多有顾客储存黄金的银庄,可以发行银票,后来的一些银行,可以发行自己的钞票,都是某种程度上的货币发行。就是在今天,也不是说所有的货币都是由政府发行。比如说美国的美元,是由私人机构美联储来发行10元以上的主币,还有香港的港币,也是由非政府的银行,比如说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等等发行。

    还有就是一些区域性的货币,比如说你到了拉斯维加斯的大赌场里,用赌场发行的筹码,可以在里面当成钱币使用。还有一些地方,发行的类似购物券等等,都可以是广义的货币。

    那么当金属货币退出金融领域,由纸币取代之后,大家是很紧张了一阵子。就是说一旦发行货币不再以你手头上的黄金和白银作为基础,那岂不是你政府想发多少纸币,就发行多少?和金属货币不同,发行纸币的成本要低很多。虽然你还是要从瑞士等国家,去买昂贵的印钞机和特殊纸张和印墨,但是比起你冶炼金属去锻压货币,其成本还是不可比较。而到了今天,当金融行业电脑化和数码化之后,那么制造货币的成本,就是微不足道了。发行几亿美元,就是动动几个指头,打一串0而已。

    因此人们要问,当发钞部门,要么是政府,要么是私人机构,在发行纸币的时候,或者说现在是发行电子货币,就是说在政府的账户上面,打下一大串0的时候,又是靠的什么去收这些铸币税?

    其实很简单,俺印了一大把白纸,拿给你,换你的电冰箱啊、洗衣机啊、笔记本电脑等等产品,或者是N桶石油、N立方米天然气、N吨铁矿石等等。然后俺就消费了你送来的好东东,你就拿着俺换给你的一大堆白条子。

一句话,就是空手套白狼。
    大家肯定就看明白了,俺这里谈的发钞权威机构,就是美国,或者更准确地说,美国政府和美联储。

    美国印出来的绿条子,就拿到中东和北非去换石油,又拿到中国去换消费品了。那么美国印刷的绿条子越多,换来的东西就越多。如果整个世界的生产力,不论是中国的制造工厂,还是沙特的大油田,还是澳洲的大铁矿,都可以无限制地满足美国印出来的票子,那么美国其实就是在收这个铸币税。那么全体美国人都可以无所事事,吃喝玩乐,白吃白喝了。

    那么如果美国人的绿条子印得太快,那么产品的供应赶不上印钞的速度。或者说美国印出来的大量钞票,没有完全被用来和人家换东西,而是被用来炒高能源价格,那么通胀就开始,就是说所有美国政府印出的票子就贬值了。

    可是为啥这些国家,愿意自己用自己的好东西,来换美国的绿条子?这是因为美元是世界各国接受的交换货币。如果中国自己有石油,自己可以生产产品,或者说沙特自己有石油,也有自己的制造产业,那么就没有谁会去尿美元了。

    但是问题是,中国没有那么多石油,需要拿美元去沙特买石油。而沙特没有消费品的制造产业,需要拿美元去中国买产品。

    因此中国和沙特都需要美元来从事国家之间的贸易交易。当然如果美元能够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发行,就是说美国联储局,可以负责任地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正常运作,提供均衡的货币供应,那就算收一定的手续费,也是没有什么问题。

    可是当美国利欲熏心,为了一己的私利,而狂印美元,希望能够往死里抽全世界的铸币税,那么结果就是中国这些产品供应商,和沙特这些能源供应商,手里就拿着成堆成堆的美元,而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1971年布莱顿森林协定没有崩溃之前,这些国家有一个法子。那就是拿着这些过剩的美元,到美联储去按照大家约定的价格,换取黄金。可是当时的情况就是,由于美元和黄金挂钩,因此这个时候的美元,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美金,是相当于古代的金属货币。

    可是问题在于当时的美元和黄金挂钩价,与市场上的黄金价差距太大,因此法国等国家,拿到美元之后,马上就跑来美联储换黄金,然后拿到市场上高价换回法郎的行为,就和上面提到的拿到你发行的银元,马上拿去溶了,然后拿着这些熔化的银子,去卖个好价钱,是一个道理。

2:国债陷阱(二)

井底望天:国债陷阱(一、二)
 
作者:井底望天

 

    所以当美国在1971年,黄金和美元脱钩,那么其他国家拿在手上的成堆美元绿条纸,就变成了头痛的问题。正如当年美国的财政部长康奈利耍无赖地对其他国家的财政部长们说,美元虽然是俺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问题。

    而这些拿着一大堆美元的国家,只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乖乖地把这些美元,拿回美国来,不是来换黄金,而是来换欠条,这个就是美国的国债。

另外一个就是美元太多的压力,迫使这些国家的货币升值。

    那么为了配合这两个选择出现,美国的做法也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开打贸易战,提高你这些国家的进美国关税。第二个就是美联储打开闸门,放出流动性,来冲击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

    而由于这些国家手里成堆的美元,没有地方脱手,能够真正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就是减少对美国市场和美元经济的依赖程度。对于以出口导向作为经济发动机的国家,失去美国市场,是很难想象的事情。因此委屈而求全,就变成了唯一的选择。

    因此1971年美元的第一次大幅度贬值,几乎是无法避免。但是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美国并没有遵守自己的承诺,就是在大家把自己的货币对美元升值之后,美国没有大幅度约束自己的财政支出,也没有采取货币紧缩政策,而是在美元贬值之后,继续大规模印刷美元,这就导致了过了几年,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那么美国就开始下一轮的打压其他国家货币升值的游戏。

   1971年开始,主要的几次美元贬值,大概就是1971年大概11%美元贬值,然后是广场协定的1985年,美元对日元和德国马克的贬值程度是58%。对人民币的贬值主要是2005-2008年期间,大概20%左右的贬值。

    在这些贬值之后,美国的财政情况并没有太多的好转,反而是财政赤字飙升。在1950年,1960年,和1970年,美国政府的公共债务分别是2190亿美元,2368亿美元,和2832亿美元。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债务是在增加,但是幅度可以接受。

    可是在1971年之后,因为不负责任的货币宽松政策和创造出利用国债这个陷阱,来回收滥发出去的美元,整个1970年代,美国经历了恶性通货膨胀时期,在1980年的政府公共债务,跳升到7119亿美元,比1970年增加了2倍半多。

    然后总算是深受高通胀之苦,导致了沃尔克出任了美联储主席,开始了紧缩流动性的货币政策,算是正视了乱发货币的问题。但是美国的财政问题和贸易逆差问题仍然严重,于是就在1985年同其他国家签署了广场协定,希望靠日元和德国马克的大幅度升值,来解决美国的经济难题。

    可是美国又再次言而无信,没有遵守签署协定时,承诺的财政紧缩条件,又大幅度乱发货币,结果就是在1990年的时候,美国政府公共债务,再次飙升到24116亿美元。

    而美国狂印货币的结果,就是让遵循华盛顿共识的其他国家,成为美元流动性的主要受害者。日本自己因为在1987年,货币升值太快,导致出口贸易严重萎缩,迫使日本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个动作基本上是重复了美国在1970年中期狂印货币的路子,导致了国内的通胀高企,和房地产泡沫的出现,从而在1989年经济坍塌,形成了日本之后20年的经济低迷。

    然后就是1994年墨西哥出现货币危机而引发经济危机,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和阿根廷的2001危机。

    在华盛顿共识之下,整个国际经济次序必须按照双重标准运作。一个就是美国,可以进行完全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而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来处理这些债务。另一个就是所有美国之外的国家,必须在IMF的督导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如果把世界看成一个国家的话,美国的这种行为,就是说华盛顿共识,颇有些像一个政府,实行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权力。当其他国家实行货币紧缩政策,自然就会导致其本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量减少,而其经济发展需要的货币,当然就由美国发行的货币来替代,通过资金的跨境自由流动来填补这个空缺。

    而正如俺在前面说的那样,如果世界经济还有发展的空间,那么美国发行的美元,就弥补了这个货币缺口,从而等值地换取了这些美元投放而创造出来的商品。

    这种铸币税的收法,就是老子想吃鲍鱼,就马上印一张绿条子,说要有鲍鱼,于是就有了鲍鱼。可是当这种货币滥发而出现了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那么自然就是要进行货币贬值。

    这个时候的铸币税,就是靠之前,通过印刷的绿条子换来的商品,或者是投放到其他国家,收购的人家的优质资产。这种做法,就是俺跑到你的国家投资,看到你一个公司特别赚钱,于是俺用美元,出了个天价就把你的资产给买下来了。正在你数着手上的美元,数得手抽筋,晚上睡觉的时候也笑醒过来的时候,美国政府一施压,你的美元就贬值50%了。这个时候,就是俺抱着你的优良资产笑得晚上睡不着觉了。

    这么好的事情,干嘛其他国家还是傻乎乎地跟着玩呢?

    这个时候,洗脑战术就非常重要了。担当这个重任的,就是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不断地为第三世界国家培养出脑残经济学家。这样的脑残人物,今天的中国经济界还真是大有人在。

    对欧洲人,自然这种洗脑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为人家也是强盗家族的一员,对这些坑蒙拐骗的东东,还有不知道底细的吗?欧洲人吃的亏,主要是一个在于需要依赖美国,来应付苏联的威胁。另一个就是人多口杂,法国和德国自己协调得不好,再加上英国在里面搅局,而其他的一帮小国家,尤其是南欧的那帮子,全是一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干活不见他,蹭饭不少他,贡献不大,声音还不小的小混混。

    后来可以搞成一个欧元区用来自保,竟然一不注意,就对美元的霸权地位形成威胁,可以想象,一旦欧洲能够达成政治统一,那么对美国的威胁还是颇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4年03月25日
后一篇:2014年03月26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