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样的水,不一样的气——开水与凉水的大不同

标签:
转载 |
分类: 养生与健康 |
原文地址:一样的水,不一样的气——开水与凉水的大不同作者:水纳百色
古人没有温度计,但不影响他们对“温度”的理解和运用。
温热寒凉,四个字,个个与水有关:两点水、三点水、四点水。看来,古人对温度的感觉来自水。而“热”字下面的四点水,又是“火”形。
所以,温热寒凉,水火之势也。火胜则热,水胜则寒。火始胜则温,水始则凉。
温热寒凉四字,已尽时空之奥:
水火和合,不偏不倚,不温不热,不寒不凉,则为“中”
以时间(年)论之: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以时间(日)论之:晨温、午热,暮凉、夜寒
以方空间(水平)论之:东温、南热,西凉、北寒
以方空间(垂直)论之:地心热、地表温、地上凉、天上寒
……
凉
薄寒爲凉。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寒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寒,冻也。——《说文》
乾为寒。——《易·说卦》 天寒地冻即为此意。
寒,冻也。——《说文》
乾为寒。——《易·说卦》 天寒地冻即为此意。
温
柔也,暖也。和也。又 古代水名 【山海經】温水,出崆峒山,在臨汾南入河。 又洛水之別名。
热
本义:温度高。如火所烧𤑔。【增韻】炎氣。
古人深得温热寒凉四气之妙。做“四气调神大论”。总结如下
四气 |
行为 |
象 |
应 |
顺之则生(长化收藏) |
逆之则病 |
春 (温) |
发陈 |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
养生之道 |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
夏 (热) |
蕃秀 |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
养长之道 |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
秋 (凉) |
容平 |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
养收之道 |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
冬 (寒) |
闭藏 |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
养藏之道 |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
原文见《黄帝内经. 四气调神大论篇》
两杯纯净水,第一杯从0度加热到50度,第二杯从0度加热到100度,即烧开,然后再自然降温到50度。请问:如何区分开这两杯水?
我是这么看的:
首先,这两杯水的阴阳状态肯定不一样。找一个脾阳虚的人,喝下去,区别就出来了。喝第一杯水会出现不舒服,腹痛会腹泻,喝第二杯水不会有问题。但是开水放凉之后,就又恢复本性了。脾胃阳虚的人喝了依然会不舒服。
首先,这两杯水的阴阳状态肯定不一样。找一个脾阳虚的人,喝下去,区别就出来了。喝第一杯水会出现不舒服,腹痛会腹泻,喝第二杯水不会有问题。但是开水放凉之后,就又恢复本性了。脾胃阳虚的人喝了依然会不舒服。
以前,我认为把水烧开喝,是为了高温杀菌消毒。现在看来不是这个问题,原因有二:
1 喝洁净的纯净水会有同样的问题
2.烧水时,刚开就关火,处于高温时间很短,不可能彻底杀菌。
所以,关键是阴阳状态不一样了。前者没有经过气化,后者经过了气化的状态(100度是水气化的临界点)。而如果开水放凉到一定时间,这种状态就会消失,即长时间放置后,两杯水的功能会归为统一。
还有,为什么说水沸腾了叫“水开了”,之后的水变为“开水”,这个“开”到底是什么意思?
能否通过设备测试出来两者的差异。比如水里面的含氧量等原因。能否通过别的方式,达到这种烧开后的效果。
希望有实验条件的人,可以研究一下。
希望有实验条件的人,可以研究一下。
抛开沏茶这个功能不说。其实这里涉及一个为什么要把水烧开再喝的问题。
如果能证明烧开水的目的不是为了杀菌消毒,而仅仅是为了改变水的阴阳状态,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添加些什么药物的手段,达到不用烧开就可以在常温下安全饮用呢(特别是对老年人,或脾胃功能不好,而必须饮用热水的人来说),就不仅仅是个节能问题了,还有很大实用价值。
有关专家呼吁推广“喝白开水运动”。
他们发现,煮沸后自然冷却的凉开水最容易透过细胞膜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进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难道这就是“开”的原因?】。习惯于喝凉开水的人,体内脱氢酶活性高,肌肉内乳酸堆积少,不容易产生疲劳。
相关链接:喝泉水治腹泻
观点一
关于为什么要把水烧开再喝的问题,想来古人肯定不是为了杀菌,或是从阴阳角度来考虑的。
个人觉得,把水从0烧到50(1),再从50烧到100(2),再从100凉到50(3),再从50凉到0(4),分别对应《内经》所言之春夏秋冬。
(1)对应春,发陈之水,温,阴多阳少,风动虫生。
(2)对应夏,蕃秀之水,热,阳盛极。
(3)对应秋,容平之水,凉,阳降阴起。
(4)对应冬,闭藏之水,寒,阳热已经尽藏。
个人觉得,把水从0烧到50(1),再从50烧到100(2),再从100凉到50(3),再从50凉到0(4),分别对应《内经》所言之春夏秋冬。
(1)对应春,发陈之水,温,阴多阳少,风动虫生。
(2)对应夏,蕃秀之水,热,阳盛极。
(3)对应秋,容平之水,凉,阳降阴起。
(4)对应冬,闭藏之水,寒,阳热已经尽藏。
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可见,饮入于胃,还要靠脾阳蒸腾散精。若水本阳盛,则入于胃后,消耗体内阳气少而事半功倍。故不取冬水,夏水又太烫,亦不取。秋水阳热盛极而敛,且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应秋,故秋水合适,当然秋水不限于50度。至若春水,阳虽起,然阴气凝重,必然耗散过多人体阳气,素禀阳虚之人,饮后胃多不适,而且春天风动虫生,故不宜饮用。
古人所作所为,想来必是本于自然之道。
观点二:
水乃北方至阴之物,加热就是让其食人间烟火,增加阳气,这和一些补益药九蒸九晒之理一样。阳气何益?阳生阴长为了延寿啊!全食生物、生水者也可全命而无病,只是寿短而已。
观点三:
加热到50度的比降温到50度喝起来要烫舌头。
问题:
以上多是从中医角度看的,不知道从科学角度,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补充:
本文不是要把中西医对立起来,只是这个问题我首先从中医的角度分析,现在发到科学网上,就是想看看“科学家”的的意见,从科学的角度如何分析这个问题,个人觉得,如果有人能从"科学"的角度把这个问题研究清楚,估计能在《自然》或《科学》上发表一篇文章。因为这不是我的强项,所以求助于大家。
无论如何,阴阳学说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大家说他玄也好,咋的也好,只要能给出合理的解释,终归是好。
有人说,烧开是为了消毒杀菌,但那一般要求煮沸5分钟,但是,我发现:
1
即是刚刚烧开就关火,依然可以达到“烧开”的效果,不需要煮沸5分钟。
2 脾胃虚弱者即是喝纯净水或 医院用的生理盐水也会不舒服,
3 开水放凉,也就几分钟的时间,脾胃虚弱者喝后也会不舒服,难道细菌的生长速度如此快速。
我觉得这里不单单与细菌有关。建议有实验条件、有兴趣者深入研究这个问题
相关链接:
前一篇:2011年10月16日
后一篇:[转载]纪念遇难孩童小悦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