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转自占豪博客:
欧美市场昨晚大涨,加上转融通业务出现曙光,早盘两市均出现一定幅度高开。但显然市场对转融通业务的利好作用仍然理解得不够,还没意识到会给市场带来多少资金。这个其实是很好分析的。首先,中国银行现在整体资本充足率是很好的,为了控制通胀央行一直收紧贷款。但是,银行业的资本总还是要投出去的,那么通过转融通业务将这些过剩资本借给投资者,再有投资者借助资本市场投降实体经济,这恐怕是最好的解决资本冗余同时又能将风险通过链条大幅降低带来的好处。从某种意义上说,转融通业务是将资本市场和金融系统的任督二脉打通了。如此,资本市场融资额会大幅上升,会支持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此同时股市上涨又能吸引储蓄。大家在资本市场获利后,又能增加消费。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而转融通的规模,将会大幅膨胀融资融券的整体规模。现在融资余额据报道是170亿元,一旦有了转融通必然进入高速发展期,很快可能就达到数千亿甚至上万亿规模。这对资本市场的刺激将是非常巨大的。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金融股等蓝筹股整体都是被低估的,而融资融券的股票基本上又是在沪深300范畴,融资的钱又是买这些股票,股价上涨又会提高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这实际上是大大增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杠杆能力以及安全性。对于金融体系来说,估值过高、杠杆率过高当然风险会增加,但估值过低、杠杆率过低也是风险,因为与同样资产的企业拼实力杠杆率过低会影响整体能力。中国整体杠杆率要比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差得多,所以继续通过资金链条来加大中国资本市场活性以及竞争力是战略方向。
这是今天的新点评:
占豪午评:如期上攻下的趋势方向与应对策略
(2011-03-23 11:33:46)
我们早先多次分析过政策面取向,其实从两会之前以及两会中间等等很多信号可以看出,政策是支持股市上涨,打压房价。试想,未来十二五中国是以经济结构转型为目标,以提高民生为目标。在这种大方向下,房地产已经剔除了战略产业,那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消费和新经济。在这种情况下,资金从哪里来?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中国已经发挥到极致,其对经济支撑的力量已经无法再产生质的增加。那么,能够给这种经济结构转型、民生趋向提供资金的只有股市。与此同时,人民币要国际化,中国一旦与很多国家采取人民币结算的方式,那么必须就得有人民币投资的回流渠道,即这些人民币发出去后除了贸易所需放在哪里的问题。中国的资本市场足够大,所以A股恐怕就是最大的蓄水池。这其实和华尔街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让股市大发展是中国未来经济转型的必要支撑。同时,我们商业银行有大量的资金输出能力现在是被遏制的,准备金率已经到了20%,就这样还无法遏制住流动性。那么,转融通业务也就很有必要推出,即将银行资金变成投资者的个人股本,然后以投资者的名义向股市输出资本,实体经济再从股市吸取资本,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加速经济转型的目的。如此,实际上是全民得利。所以,对于A股来说很多人担心资金,笔者从来不担心长期资金问题,关键就在于战略方向以及时机选择。很多人喜欢攻击融资,笔者很少去攻击融资,其实只要市场能够承受,本身对中国来说股市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不融资要股市有什么用?但是中国的融资效率有点过高也是事实,所以实际上国家战略层面应该给股市足够的地位,让其发挥战略性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