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道德经》治好了曾国藩的病

(2010-09-11 01:18:51)
标签:

转载

分类: 修心
一部《道德经》,包罗宇宙万有,若能参悟其一二,必得大益矣。
   

[转载]《道德经》治好了曾国藩的病


   咸丰七年,曾国藩兵权在握,其势日盛,受到了朝艇的猜忌.恰在此时,其父病故,朝廷准其开缺回家守孝.其实,也是朝廷想借此机会削其兵权,就此顺水推舟,开了他的兵部侍郎缺.曾国藩接到上喻后,冷的心里直打颤,好象自己是个弃儿似的,被一脚踢开了.他想起自己自出山以来,满腔热血,出生入死,一颗忠心为了收复朝廷的江山,却落得个皇上猜忌,地方排挤,四面碰壁,八方龌龊,几陷于通国不能相容的地步,最后被开缺回家.他的病越来越重,心情越来越烦躁,弄得全家人提心吊胆,寝食不安,其弟曾国潢四处求医,打听偏方,终于为他找到了一个能起死回生的游方道士,于是,曾国藩就前去看病.

    在道人号了半个时辰的脉以后,才慢慢地说:“大爷得的是怔仲之症,乃长期心中有大郁积不解,积压日久而成.”

     曾国藩问:“人为何会有郁积?”

     道人笑说:“凡病之起,多由于郁,郁者,滞而不通也.人禀七情,皆足以致郁;喜则气缓,怒则气上,忧则气凝,悲则气下,思则气结,行气紊乱,皆致雍滞,足以结郁.”

    曾问:“在下近来常患不寐症,又怪梦连翩,是何缘故?”

    道人说:“此也是七情所致.情志伤于心则血气暗耗,神不守舍;伤于脾则食纳减少,化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达于心,心失所养,以至不寐之症。”故《景岳全书》上说:“凡思虑牢倦,惊恐忧郁,及别无所累而常多不寐者,总属真阳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总因思虑过多之故,思虑过多则心血亏耗,而神游于外,是以多梦.”

    曾国藩连连点头称是.

    道人接着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这既是立身之本,又是处世之方.愿大爷弃以往处世之道,改行黄老之术,则心可清,气可静,神可守舍,精自内敛,百病消除,万愁尽释.”

    此时的曾国藩犹如一滴清油流进了锈坏了多年的锁孔,顿时灵泛起来,他起身打躬,深谢道人.

    道人说:“《道德经》虽只有五千言,一句“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期善之下,”便揭出世上竞争者取胜的诀窍.”

    此时,道人取出一部宋刻《道德经》交于曾国藩,嘱咐他认真细读十遍,自然世事豁达,病也随之消除.

    曾国藩来时天气炎热,五内沸腾,如坐蒸笼,此时他觉得犹如凉风吹来而不热,他问道人是何缘故.

    道人说:“乃静尔.老子说,清静天下正.南华真人发挥的更详尽: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书静犹明,而况神乎?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世间凡夫俗子,为名,为利,为妻室,为子孙,心如何静得下来?”

    曾国藩豁然开朗,立即觉得自己的病去了一大半,步伐轻盈地回家了.

    想不到的是,竟然是《道德经》医治好了他的病--心病.

0

前一篇:学缠笔记卅三
后一篇:学缠笔记卅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